钢铁新政策对辽宁产生积极影响

2005-05-2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不日将正式出台,它不仅成为钢铁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辽宁省作为发展钢铁产业的重要省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对辽宁省钢铁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冯贵盛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于非处长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即将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综合考虑我国资源支撑、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将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其次,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积极调整钢铁产业布局,国家鼓励钢铁企业优先布局在沿海地区,因为目前中国钢铁业所需的铁矿石有40%-50%依靠进口。四是扩大国内紧俏产品生产能力,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
    辽宁钢铁工业还要适度发展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4月28日、29日,国家发改委在济南召开《加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于非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会上特别指出,发展钢铁工业要坚持“三个重在、实现一个根本转变”,即重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改组改造,不能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不能无限制消耗资源,消耗环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惟一出路。
    这次会议提出合理控制钢铁工业生产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速度,避免钢铁工业大起大落,是实现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钢产量1996年超过1亿吨,2004年达到2.72亿吨,连续9年钢产量世界第一,今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钢铁消费呈现“∩”形态势,在工业化过程中,对钢铁的消费不断增加,达到一定高度后,再保持一段旺盛时期,然后消费量将会下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钢铁的需求还将增加,钢铁工业还会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钢铁消费的拐点。
    据于非介绍,辽宁省钢铁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包括矿山、冶炼及加工等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国家为了支持东北建设中国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东北钢铁工业还是要适度发展。
    冯贵盛认为,钢铁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大的产业,国家每次大的宏观调控,都会对钢铁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七五”时期的宏观调控到“八五”末期的宏观调控,“辽宁钢铁工业要不要发展,一直成为热点话题”,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钢铁需求增大,2004年,我省粗钢产量达到270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促进辽宁省骨干钢铁企业实现联合重组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据于非介绍,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钢铁企业870家,其中产钢企业264家,年产量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6家,产量占全国40%。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展钢铁工业提出:促进骨干钢铁企业实现联合重组,建设中国北方精品钢材基地。与全国几个大的产钢省份相比,我省钢铁产业集中度比较高,但也要积极推进骨干钢铁企业联合重组。
    2001年,抚钢、大钢合并组建辽宁特钢集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产品专业化分工,优势互补,开了我省钢铁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的先河。在2004年,又实现了跨省域的联合,与黑龙江北满特钢组建了东北特钢集团,对我省钢铁企业组织结构向更深层次重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对我省骨干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冯贵盛认为,我省骨干钢铁企业实现联合重组,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可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骨干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可实施“联邦式”整合,经济可相对独立,统一研发、统一规划、统一价格,共同制定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彻底整合。
    加快辽宁省钢铁企业优化钢铁品种结构
    我国进口钢材中,90%是冷轧薄板、镀锌板等,轴承钢、模具钢、齿轮钢等特殊钢的使用寿命大大低于国外。研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端产品,发展板带材。目前,鞍钢、本钢大力加强新产品研发,以生产国内紧缺的板材为主,这也是符合国家钢铁品种结构的调整方向。
    冯贵盛认为,新的钢铁产业政策没有对我省钢铁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得益于我省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从“九五”后两年开始,我省钢铁工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工艺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技经指标不断攀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朝着建设钢铁强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辽宁省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通过技术改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生产线建成或即将建成投产,标志性项目如鞍钢的新1#高炉、1780mm热连轧机组、ASP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冷轧联合机组改造、镀锌及彩涂生产线;本钢的2600立方米高炉、板坯连铸工程、1700mm热连轧改造、冷轧及镀锌板生产线;抚钢的合金钢棒材连轧生产线、模具扁钢生产线;大钢的合金钢棒线材连轧工程等。
    同时,辽宁省钢铁工业品种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通过调整改造,目前,辽宁省板带比已达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接近世界先进产钢国的水平。国民经济急需的一些钢材品种,如集装箱板、石油管线用钢、镀锌板、造船板、重轨、轻轨、普通线材等在国内市场均占有一定的份额。鞍钢的集装箱板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宝钢,在全国领先;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望在三年之后超过宝钢。
    辽宁省钢铁工业规划纲要已经提出,以鞍钢、本钢和五矿营口中板为依托,发展热轧、冷轧薄板、涂镀层板和宽厚板,建设精品板材基地,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依托,建设优质特殊钢生产基地,以凌钢、新抚钢、北台为依托,建设新型建筑钢材基地。
    加快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钢铁工业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业,在编制规划中要充分遵循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在发展观念上要有新突破;二是依靠科技进步。
    冯贵盛介绍说,辽宁省有发展钢铁产业的有利条件,全省铁矿石产量占全国的1/4,而与之配套的原料矿、菱镁矿产量也占全国的8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石灰岩、黏土等配套资源也非常好,同时,东北钢铁产业有80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钢铁产业工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钢铁产业是耗能产业,占我省工业耗能的1/3,而辽宁省又属于能源矿产资源的贫乏省份。2003年钢铁工业能源矿产资源消耗2785万吨标准煤,接近我省能源消耗的一半。辽宁省一元钢铁产值能耗高出全国30%,按全国能源供给标准,辽宁省钢铁工业每年多消耗1050万吨标准煤,而辽宁省煤炭资源占全国的0.7%,根据规划到2010年,辽宁省钢铁年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这就意味着全省要调进能源8000万———1亿吨标准煤,钢铁产业与能源供给出现了矛盾。
    冯贵盛提出,要推动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对中部城市群的鞍钢、本钢、抚钢等钢铁企业坚持以内涵调整为主,把钢铁深加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着力点。
    冯贵盛认为,目前,辽宁省钢铁产业过于密集,环境的承载量已经达到极限,环境禀赋弱化。因此,优化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成为合理选择。要加快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资源型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目前鞍钢已在营口鲅鱼圈建设年产500万吨新的联合钢铁企业,一期工程为年产200万吨的5米级宽厚板轧机生产线,二期工程为年产300万吨1450常规热连轧机生产线。
    于非认为,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鞍钢、本钢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同时要着力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我国GDP是日本的1/3,美国的1/8,但是我国钢材消耗是日本的3倍,是美国的近3倍。要建立节约型社会,转变钢材消费方式。修改和完善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从源头上鼓励节约使用钢材,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
    据于非介绍,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两个市场,拓展循环经济,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使我省的钢铁工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