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有色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5-05-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现状:大而不强 同质竞争
    有色金属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中部六省在资源储量和产能方面占据了全国有色金属的"半壁江山",有色金属工业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重点产业,近年也取得较快发展。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中部地区的有色金属行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大而不强,同质竞争"的问题十分突出。
    中部六省属环太平洋成矿带内的重要成矿地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要或稀有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且资源配套程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山西的铝土、镓、铂,江西的铜、银、钽、铷、铯、碲,河南的钼,湖南的钨、铋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按照矿产分布及储量状况,中部六省已经形成山西、河南的铝资源基地;江西、湖南的钨资源基地;江西、山西、安徽、湖北的铜资源基地等三大有色金属基地。
    据介绍,当前中部省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支柱地位得到巩固。河南有色金属行业在全省十二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色产业的利润和税金总额连续保持第一位,成为河南省重点产业之一。2004年,江西有色金属行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2.89%,14.61%、24.87%,成为江西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是生产保持较高增速,成为全国有色金属主要产区。2001年至2004年四年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6.8%、37.9%、41.3%、39.4%。
    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盈利能力迅速提升。2004年,在全国11个利润超过10亿元的省份中,河南以54.2亿元的利润位居第一位,山西以20.6亿元的利润列第三位,江西以17.3亿元的利润列第六位。
    中部六省有色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中部有色金属行业总体的规模还是偏小,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也存在一定问题。
    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中部省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35家,企业户均资产为1.34亿元,户均产值为1.35亿元,虽高出全行业12.6个百分点,但全国最高省份上海市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4.7亿元和5.1亿元,规模差距非常明显。从江西来看,有色企业总数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17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只有37家,其他大部分企业规模都较小。产出规模小,不仅造成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不合理,也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中部地区有色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有色金属产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额与其矿产储量和有色金属产量不相称。以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的湖南为例,2004年全省有色销售收入只有251亿元,仅居全国第五,实现利税只有区区17亿元,只排在全国第10位,不到6亿元的盈利额更是无法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档次普遍偏低。2004年,在全行业人均销售收入排名中,只有安徽省进入前十名,前5位均为沿海地区,说明沿海地区生产的产品中,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居多。而中部省份大多数企业还是生产"大路货"产品居多。电解铝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普通铝锭,个别厂家也生产型材锭坯,但规模都不大。在发达国家,企业不仅生产普通铝锭,而且直接利用原铝配料铸造型材锭坯、大扁锭等产品,不但节约了铝锭重熔能耗和金属熔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铜加工企业的产品还是普通铜材比较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钨生产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主要以生产初中级产品为主,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超过总量的10%。
    生产缺乏规划,产品雷同,精品、特色品种不足等问题,直接造成同类产品供大于求,企业之间互相大幅度压价,导致行业整体效益滑坡。
    资源过快消耗,开采秩序急需规范。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投入不足,大部分矿种储量消耗量大于新增储量,以江西为例,除金矿外,十多年来黑钨、铜、钽、稀土等70种矿产储量为净消耗。全省现有的国有黑钨矿山大部分已开采50年以上,目前大部分都面临资源枯竭关闭破产的境地,生产能力逐步萎缩,产量下降,生产接替迫在眉睫。江西是自产铜精矿最多的产区,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需大量进口。列入国家保护性开采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等矿种,受利益格局的驱使,乱采滥挖,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产量无法得到控制,市场难以稳定。
    优势:资源得天独厚 产业优势突出
    中部地区作为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区,尽管行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其有色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部分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当前中部六省的有色行业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把握发展的良好机遇,构建和优化有色金属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丰富的资源是产业发展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本区域内支撑该产业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是否富足。湖南、江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钨、锌、锑、铋、金、铅锌是湖南独具特色的资源,柿竹园矿区是世界罕见的特大型多金属钨矿床,号称"世界矿物博物馆";锡矿山被誉为"世界锑都";铋的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二,有极大的资源潜力;江西有色金属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在全国主要有色金属矿种保有储量中,有20个矿种排列在全国前六位,其中铜占全国的20%,有全国最大的铜矿山德兴铜矿;黑钨可采储量占全国的75%以上;钽铌工业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可供开采的中重稀土量占60%以上;江西因此而享有"世界钨都"、"亚洲钽铌城"和"五朵金花"之盛誉。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工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中部地区涌现了一批率先发展起来的骨干企业,对整个中部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如铜产业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铝产业的中国铝业河南公司、中国铝业山西公司;铅锌产业的株洲冶炼集团公司;钨产业的江钨集团公司、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等一直以来是本行业的绝对主体,在技术、设备和资金上具有优势,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从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中部地区的铜、铝、钨、钽铌、稀土、铅锌、锡等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比较高,产销比较顺畅。2004年,中部六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551万吨,占全行业的39.4%,其中河南、湖南两省的产量居全行业前二位。在铜产量中,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产量分列全行业一、二、四位,这三家的铜产量占全国的45.3%;在全国19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省份中,中部六省的销售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大关,其中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四个省份的销售收入名列全行业前十位;中部六省有色行业的利税达180亿元,占全行业的34%,其中河南、山西、江西、湖南四省列全行业前十位;利润112亿元,占全行业35%;总资产1522亿元,占全行业的28.6%。
    从工业增加值率来看,2004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增加值率为22.4%,中部省份有色行业增加值率基本上是在全国平均值上下。这一方面反映中部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品加工程度和创新能力不强,但另一方面说明中部有色金属产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资产贡献率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一个行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中部有色的资产利润率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中部有色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强,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
    中部省份有色金属工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如铜产业的露天采矿和选矿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总体冶炼技术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钴萃取工艺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等。
    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决策之后,中部各省都在认真规划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产业发展的优势来看,中部六省都是有色金属资源大省,具有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通过多年的开发研究,部分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生产运行方面的竞争力虽然不是很强,但差距不是很大,完全具有后发优势。同时,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的需求及国际大环境来看,行业发展面临一个十分有利的机遇。
    中部六省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基地,专家认为,必须依托中部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区域协作,靠大联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由资源优势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整体提升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竞争力。
    总量控制,有序开采。做大做强有色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专家建议,中部六省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各矿种的开发规划。对国内和国际有影响的矿产如钨、稀土等进行总量控制,计划开采;对市场需求大、极具资源优势的矿产如金、钽铌等,加快规模开发;对市场有需求、有资源潜力的矿产,如铜、银、锡、锰等,加大勘查工作力度;对无证开采,环保设施不全、措施不力,地质勘探资料不齐、资源不清的矿点,坚决予以取缔关闭。
    有色金属工业属于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既要强调发展工业,也要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
    靠大联强,集团化经营。要利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国家级的企业集团的优势,对国有资产实行战略性重组,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减少内耗,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要通过治理整顿,淘汰一批浪费资源、安全生产无保障、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参股、兼并、破产等手段,实施大集团战略。按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以矿种为基础,以资本、矿业权等为纽带,在中部省份组建一批在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企业集团。在这方面,要解放思路。打破地域的界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纽带,靠大联强,借外力促使产业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水平。  
    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色金属产业战略重组的重点应该是:加强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上下游企业或产品的结合,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形成最合理的资源配置。要以勘探为基础,以采矿为核心,以冶炼为中心,以地域关联、资金连接为纽带,通过参股、联合等多种形式,实施从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到产品深加工的联盟战略,将有色金属企业整合为一个市场化、现代化的战略联盟。
    中部地区有色金属加工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以冶炼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矿山原料生产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为此,专家建议,根据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需求的变化,有色金属产业必须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扭转以有色金属初级冶炼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
    打破市场壁垒,统筹区域发展。专家认为,为了推动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链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有必要制定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通道。业内人士建议国家授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牵头组织中部六省有色金属管理部门,制订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构建有中部地区特色的有色金属产业链。
    为推进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链的培育与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从中部六省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分析,专家建议优先构建四条有色金属产业链:
    利用河南、山西得天独厚的铝土矿资源优势,延长和完善铝产业链条。目前,要重点发展民用和工业用铝型材,可以优先构建采选-冶炼-加工铝的产业链。
    发挥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铜铅锌资源优势,打造强大的铜、铅、锌产业链。铜、铅、锌是中部地区最大宗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铜、铅、锌深加工产品及延伸产品的生产,逐步形成铜、铅、锌产业链。
    加快锑产品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世界锑都"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阻燃剂占锑品消费的70%左右。而湖南的锑产品仍以精锑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锑化工产品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因此,要不断扩大锑深加工产品(如阻燃剂、催化剂、颜料等)的比例,加速构建"采选-冶炼-高附加值锑化工产品"的产业链。  
    立足于高科技,不断向下游产业拓宽,打造完整的钨、钼、铋产业链。湖南、江西是全国主要的钨、钼、铋资源和生产以及加工大省。中部地区要加大对钨、钼、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从钨、钼精矿直到高档次硬质合金,高品质钨丝、高级合金、新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钨钼产业链。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