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应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005-03-1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缓解近年来日趋严重的能源瓶颈制约,我国应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并把节流放在首位,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一些代表和委员在两会上发言时则指出,我国应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实施。 
    统计表明,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为31%,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2000年,我国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在连续多年经济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煤电油运紧张态势。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发电量21870亿千瓦小时,增长14.5%;原煤产量19.56亿吨,增长17.3%;原油产量达到1.75亿吨,还进口了近1.2亿吨。在这样高的增速下,煤电油运仍全面紧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预测,2005年我国煤电油运依然偏紧,经济运行绷得很紧的局面可能仍将继续,加快建设资源特别是能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相当紧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司长赵家荣说,如果按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而按照去年底我国发布的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通过节约,到201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将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形成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到202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将下降到1.54吨标准煤,形成的节能能力为14亿吨标准煤。
    赵家荣指出,解决能源约束问题,一方面要开源,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的节能道路。
    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盟中央指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是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产业,如建筑、汽车等,都是高能耗、高物耗的,我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因此迅速提高。例如石油,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成为净进口国以来,进口依存度已从1995年的7.6%猛增到2003年的36%。若延续现行石油消耗态势,到2020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以上。我国经济的持续运行将越来越严重地受到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干扰和冲击。在当今国际事务中,能源供应日益成为合作或争端谈判中的重要筹码,为确保我国经济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节约资源应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全民广泛参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群众基础。人人动手,从点滴做起,人口大国即是节约大国。民盟中央建议:像抓人口问题那样抓节约问题,把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十一五”规划开始付诸实施,以至永远。
    全国政协委员安启元说,要以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节约资源纳入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群众清醒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企业的责任,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节约资源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专家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节约能源资源,缓解能源瓶颈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 
    安启元委员建议,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政策,适时出台节约资源的激励政策。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大力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效率。要制定符合先进环保、节能概念的各种设备与产品的最低技术准入门槛,通过税收扶优限劣的作用,对高能耗、污染大的行业和产品课以重税,而对低能耗和轻污染的行业和产品实施低税率、零税率或者财政贴息。
    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低能耗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表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而第二产业的能耗高、污染大。在新的发展阶段,过去那种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和政策,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不失为一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办法。
    三、提高高耗能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能源消耗向外转移。
    据分析,汽车、水泥、钢材等高耗能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是造成最近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指出,与其大量进口石油,消耗国内并不算富裕的煤炭资源,使国家能源安全面临威胁,不如适当调整高耗能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能源消耗向外转移,节约我国有限的能源资源。
    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将高耗能产品在国际范围内“转移下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从我国情况看,接受这种转移,引进外资,成立一些合资企业,生产产品再出口,固然带来了GDP的增长,并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我们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资源被消耗掉了,污染被留下来了。
    戴彦德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成立合资企业,适当搞一些高耗能产品的外来加工以带动GDP的增长,提高就业率是可以的。但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GDP增长很快,经济实力也已经较强,就没有必要再做世界的“加工厂”了,而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将一些高耗能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去生产。比如电解铝产业,基本上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中间工业:原料氧化铝依靠进口,生产出的铝锭再出口。生产1吨电解铝要消耗1.5万千瓦时电力,同时还会造成大量污染。正因为污染太严重,能源消耗太高,发达国家才停止在本国生产,将电解铝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生产的200万吨铝锭中,国内仅需要一半,另一半则需出口。虽然从贸易上来讲,加工氧化铝能赚钱,但从根本上而言,这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减少我国能源消耗,首先要调整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依存度”;其次要适当调整高耗能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改变那种“自己能生产就不进口”的落后观念。(新华社)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