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频遭国际炒家“痛宰”

2005-03-0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期货专家呼吁,采取综合措施争夺定价话语权
    在人们为中国经济发展自豪之余,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2004年我国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的采购中频频挨“宰”,中国企业几乎成为国际期货吵家的“猎物”。
    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到2002年,美国大豆进口价格每吨在1800元到1900元左右,而此时为保护广大豆农的利益,有关方面控制国际市场大豆进入国内市场;2003年,由于国内榨油厂大豆库存减少,一些企业因此不能正常运转,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榨油厂大量进口大豆,而此时,美国大豆价格已涨至最高点,每吨达4000元。据业内专家测算,2003年到2004年,按大豆均价计算,我国仅在大豆贸易上每吨就多支付1500元左右,年进口2000多万吨,直接损失高达300亿元人民币。
    在原油进口方面,我国从2002年开始大量进口原油,此时,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已涨至每桶40美元至50美元左右。而在此之前,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在每桶十几美元徘徊,我们的进出口企业并没有进行中长期的买入保值。据有关媒体报道,仅2004年1月到9月,我国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就多付出了130亿美元。
    再如有色金属,由于国家物资储备局轮库,在铜价为每吨1.8万元之时向市场抛出库存,在国内价格为每吨2.6万元之时又买入补库,这一行为被国际炒家利用,成为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突发性需求力量,从而拉动国际国内价格飙升至每吨3.2万元,仅此一项,我国进口铜每吨至少要多付500美元到700美元,而我国每年要进口铜180万吨左右,估计损失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常青告诉记者,这两年,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是中国人买什么就涨什么,中国人卖什么就跌什么,其原因之一就是外国炒家利用了中国企业还不熟悉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运作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大因素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失利:
    其一是“中国因素”被国际炒家利用。我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到80%左右,每年要大量进口能源、原材料并输出商品。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潜能,被国际机构普遍看好和关注,国际机构和组织纷纷提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指数,一些机构和组织甚至有意无意地夸大中国在钢材、原油、农产品等方面需求预期。于是国际期货市场便在我国的企业还没有进入之前便出现了上涨,而我国企业的进入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刚刚“下水”还不熟悉国际市场环境的中国企业就这样成了外国机构的“盘中餐”。
    其二是我国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的专业巨型基金,是最大的买家却没有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和金融商品的定价市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有一些巨型基金公司、跨国贸易公司参与其中,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操作团队,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特别是远期的供求预测,进行中长期的保值和投资。因此,这些机构牢牢地把握了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显得游刃有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它们都能获得高端利润。我国只有少数外贸公司出于业务的需要,做一点保值,在定价方面毫无发言权,这就出现了近两年中国企业只有被动地接受国际炒家定高价的局面。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青认为,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一场新的经济大战已经打响,我们必须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在贸易金融的定价权领域开展竞争,以确保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
    常青建议组建一些大型专业和综合类基金,进入国际市场,争取有定价的话语权。我国有一些民企很早就进入了国际期货市场,而且在国际期货市场的竞争中有丰富的经验,这些机构的运行机制是纯市场化的,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和激烈竞争,可以给予政策支持,准其发行基金,做专业的商品或综合类投资。这些机构可同时代为国内大的垄断国企进行套保业务,以弥补其企业机制的缺陷。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