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挺谈焦炭市场

冷静分析形势 制定应对策略

2004-01-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3年的焦炭市场不寻常,产品卖出生铁价。这样热闹的市场还要火多久?2004年焦炭市场如何走?
    “战略错误是无法通过精明的战术来补偿的。”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挺引用这句话概括了焦炭生产厂家冷静分析市场形势的必要性。
    2003年预计中国粗钢产量达2.2亿吨,增长幅度超过15%,钢材消费增长11%-14%,我国钢铁生产的大幅增长已成事实。如此快速增长必然会引起钢铁业对焦炭的大量需求,焦炭市场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不足为奇了。李挺介绍,他所在的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2003年就同时设计了8个较大的焦化厂建设工程。面对近年少见的好形势,李挺认为焦化企业已到了重要的命运转折期。
    2003年上半年,我国焦炭生产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焦炭生产数量继续增长。上半年,我国焦炭产量继续保持了2002年以来高速增长的势头,下半年这种态势得以持续,全年焦炭产量将突破1.3亿吨。二是焦炭产量增幅大大超过上年。2003年上半年焦炭产量的累计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大提高,达20.1%,净增1122.86万吨,而2002年全年的增长幅度只有10.3%,为1049.33万吨。我国焦炭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02年的直接原因是新建焦炉的陆续投产。按照有关方面的初步统计,2002年建成投产的焦炉有34座,产能890万吨;2003年在建焦炉54座,产能2321万吨。这些新建投产的焦炉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焦,再加上新建焦炉二期和2003年投产的焦炉,使2003年上半年的焦炭产能得到迅速释放,产量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2003年1-6月,我国累计焦炭出口87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9.53%,说明国际焦炭贸易成交活跃。如果不是受出口许可证的数量限制,造成一些原来计划6月份出运的货物被推迟到7月后,出口数量应该会更多。中国焦炭参与国际焦炭市场竞争的这,10多年来,已经完全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可,国际焦炭市场对中国焦炭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在世界焦炭市场上的地位。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近乎垄断的地位是通过低成本竞争得到的。焦炭作为一种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价格成为过去惟一的竞争手段,中国焦炭是用低价格换取了世界对中国焦炭的依赖。
    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李挺分析焦炭市场的隐忧主要包括:其一,产能扩张值得全行业关注。如一些大中型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实力要扩大,追求数量和规模;困难企业要解决吃饭、稳定工作,也千方百计搞扩张建设;民营企业同样进入“激情燃烧的岁月”;国外知名钢铁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其二,产能扩张将使行业利润缩小。如目前吨焦利润在400-500元左右,但随着上游原料提价,这样丰厚的利润能保持多久?2003年国内专家围绕中国需要多少钢、钢铁行业发展的快与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无论怎样,钢少了,是国家的灾难;钢多了,是行业的灾难。其三,主焦煤的紧缺将是制约焦化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焦化企业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李挺建议:
    第一,学习用“第三只眼看市场”,即注意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中国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企业要用第三只眼盯住政策,把握机遇。如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经济的决定”大有文章可做。其中竞争性行业国企将大规模退出,这是当前经济工作改革的亮点之一;另一个亮点就是由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制度建设为中心。企业不能光埋头拉“车”,还要看“路”。
    第二,寻找具有优势的产业,建立联盟,形成产业链,以求共赢。焦化行业与钢铁以及资源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有一种“有钱大家赚,不怕吃小亏”的宏观意识。
    第三,重视知识产权和人才的培养。电子表是瑞士一个工程师发明的, 日本人买下了专利,后来日本电子表猛烈地冲击了瑞士的手表行业;录音机是荷兰人发明的,日本抓住机会进行二次开发出系列产品,很快获得成功。之所以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当前国内主焦煤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其它煤种配比,通过改进、改良、改造,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是完全有可能的。如镇江焦化厂开发出针状焦和型焦,出口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李挺进一步举例: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大量废旧资源如旧塑料炼焦,类似的课题值得研究。
    “市场竞争的表层是商品,深层是技术,实质上是人才。”李挺用这样的话语结束了谈话。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