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特钢 冷静投资特钢

2003-06-2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钢铁产量增长,钢铁产量增长又引发钢铁投资迅速升温,这是目前国内钢铁现状。资料和报道表明,2000年至2002年,3年钢产量增长分别为8.6%、19.1%、22%,国企、民营都在争上钢铁、扩大规模,小钢厂比重上升,年产50万吨以下的小钢厂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2000年至2001年间,由9.6%上升到13.3%。这种发展态势,再次引发了“中国究竟需要多少钢”和“钢铁投资力度有多大”的思考和讨论,“多少”和“多大”难以预测,共识难以形成。笔者认为,在当前钢材需求强劲、投资升温的形势下,作为企业负责人还是“小心”为妙。一方面,企业必须面对市场,能卖掉钢材、能赚钱的机会不能丢;另一方面,还是要重视历史的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经验,对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和投资决策保持“理性”和“冷静”心态,不断探索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认真借鉴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世界钢产量达到7.8亿吨以后,产量增幅趋缓。据国际钢联(IISI)统计,世界65个国家/地区粗钢产量(占世界钢总量98%),2001年8.34亿吨,2002年为8.87亿吨,比上年增长6.4%。21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基本态势是向集约化、高技术化以及产品成本降低方向发展。所以,全球钢材价值量的增长大于钢产量的增长(美国不锈钢、工具钢、铬基和镍基钢、电工钢占总钢量为2%,价值量占钢总价值量12%)。美国1973年钢产量为1.365亿吨,达到最高点;日本1973年钢产量为1.193亿吨,达到了高点;原苏联1988年钢产量为1.63亿吨,达到最高点。这些国家钢产量达到最高点后虽然数量不再增长 ,但钢铁工业并非不再发展,而是通过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产业集中、产品优化来提高竞争力,继续发展。我国钢产量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点,但这些国家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未雨绸缪,早谋出路。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发达国家的冶金工业经历了不断的结构调整优化,钢铁企业专业化、集团化,甚至国际资本的跨国公司的格局,在国际上已经形成。通过调整和联合,企业间优势互补,由过去的分散格局,组建了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增强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瑞典已经形成了每一类钢种由一家企业生产的格局,即专业化生产,使瑞典工具钢、轴承钢、高速钢、不锈钢带、不锈钢板带、不锈钢焊管,还有高强度钢都成为世界的名牌,质量相当稳定。他们面对的是国际市场,而且优、特钢产量占55%,其中合金钢点50%。日本的钢铁企业也经历了大的调整重组,800多万吨的优特钢由10个专业化的钢厂生产。西班牙的特殊钢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调整后,形成以专门生产汽车用钢为主的企业,成为欧美著名轿车生产厂家供应商。
    工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调整的目的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全球十大钢铁公司的产量仅占世界总钢产量的30%,而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公司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5%,全球十大家电公司占市场份额80%。这说钢铁行业规模过于分散,规模过于分散不利于竞争,也不容易节约资金。事实证明,通过资产重组使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生产,钢铁工业是发展前景的。
    欧洲及美国、日本钢铁产品已经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发展,以确保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鉴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笔者的观点是:国内钢铁工业要持续发展,钢材价值量的增长大于钢产量的增长更重要。我们必须把钢材价值量提升上去。同时,通过联合重组,把国内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真正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辽宁省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先是将抚顺钢厂和大连钢厂两家大型特钢企业联合重组,组成年生产能力达120-150万吨、有8条精品生产线的辽宁特钢集团公司,目前又正在计划鞍、本联合,组建年产2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鞍、本、抚、大已有实力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坚持高直起、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改投入,实现规模扩张与品种质量同步提升,同时限制新钢厂建设、小钢厂扩大生产能力和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我们应坚持的发展方向。
    二、理性认识特钢,关注特钢
    特钢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发展特钢是提升价值量的重要环节。据特钢协会统计,近年来,我国优特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8%-10%,其中合金钢为5%左右;优特钢钢材产量约占全国钢材产量比重为7%-8%,合金钢材为4%。2002年全国钢产量1.82亿吨,特殊钢产量20313284吨,其中优钢13666126吨,合金钢6644158吨,钢材21098414吨,优材13288543吨,合金钢材7809874吨。
    目前,我国优特钢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我国特钢产量超过30万吨的电炉钢企业有19家(以电炉钢产量计)。
    据原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分析,我国生产的优特钢产品对应国际同类产品分类大体可分为高、中、低端三档。高端产品主要是高合金钢,包括不锈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等,约占总产量的6.2%;中端产品主要是合金钢,包括合金结构钢、合金轴承钢、合金弹簧钢等,约占总产量的64.4%;低端产品主要是优质碳素钢,包括碳结钢、碳工钢、碳素弹簧钢等,约占总产量的29.4%。
    我国特殊钢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端产品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接近,低端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总体上看,我国优特钢产品竞争力处于国际中上游水平,品种质量有差距。
    特钢行业市场的基本情况是:一般的、常规的、通用的特殊钢材供大于求,而高质量、高性能的特殊钢材(主要是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品种)的市场满足能力不足,市场满足率约为80%。国家对特钢品种要控制的是前者,要支持的是后者。
    特钢市场的特点是专业化强,市场辐射面窄;市场对特钢的需求是多品种、小批量。目前,在工业化国家特钢材(合金钢和优质碳素钢)的消费中,汽车工业占50%左右,机械工业占24%左右,所以汽车工业是特钢的主要市场。
    从以上概况中可以看出,我国特钢尚有发展空间,建议国家应予特别关注的是:
    一是加快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和企业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全面提高包括产品使用性能、加工性能、长寿命、多样化在内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提高我国特殊钢产业集中度。国内特钢企业生产规模小、能力太分散,再加上人员负担沉重,没有竞争能力。
    四是重视特殊钢连铸。连铸钢连铸在日本和欧洲发展很快,也成熟。事实证明,不宜连铸的钢种很少,如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绝大多数钢种都可以连铸,目前连铸比已达到80%以上,而我国特殊钢连铸比例还很低,应该加速发展。
    五是关注特钢原材料。无论是用转炉还是电炉,对入炉原料质量都有严格要求。日本和欧洲钢铁社会蓄积量大,废钢资源自给有余。在这些国家有专门经营废钢分类加工环节,可确保按质、按量、按时供货,对钢厂是十分有利的。废钢在钢厂储存期短,占用场地小,冶炼原料有保证。而我国则相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建立废钢收购加工基地,或者考虑与日本、美国等废钢资源较多的国家合作经办废钢等。
    六是要抓紧解决特钢电费负担和废钢税费负担过重问题。我国大部分特殊钢都是用电炉生产,是耗电大户,因此国家应给予特殊钢企业用电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美国的大工业电价约为0.02美元/kW,合人民币0.17元/kW;而我国电价平均约为0.5元/kW,最便宜的地区也在0.3元/kW,仅就电的价差一项,吨钢(综合电耗600kW)成本就比国外高200元/吨。
    由于我国废钢资源不足,需从国外进口废钢,国家应对进口废钢等原材料实行必要的鼓励政策,解决废钢进口税高的问题。
    电炉钢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废钢,占生产成本55%。由于从2001年5月1日起,抵扣进项税减少7%,使每吨电炉钢直接增加成本80元左右。由此电炉钢生产行业年增加成本(我国电炉钢产量仅以2000万吨计)16亿元,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冷静对待特钢投资
    我国国有特殊钢企业资产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特钢企业改造建设的投资力度与普钢相比也是薄弱的。投资力度最高的年份2001年,总投资额也仅有50.6亿元,平均到每个企业不足2.5亿元。其中最低的一家企业当年技改投资额只有429万元。抚钢、大钢两家企业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足3亿元(29995万元)。这种投资力度难以促进特钢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和工艺技术装备提升。
    在对待特钢行业投资问题上,国家要严格制止小特殊钢厂的新建和规模扩张,坚决制止特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今年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应再新建特殊钢厂,也不要在小特殊钢厂扩大产能,而应立足于已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特钢企业,加速资产重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大对这类特钢企业投资力度,支持这类特钢企业做大做强。
    作为特钢企业本身,对投资既要保持冷静和慎重,又要适应市场具有灵活性。特钢企业首先要抓紧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短平快”改造,力争当年投资,当年收效,短期收回投资。这类投资的投资额不大,跟着市场跑。其次要重视高起点、高水平的技改投资。这类投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退有进,准备让开老路、开辟新路,为实施精品战略服务。工艺技术装备要瞄准当代先进水平,产品目标应立足高附加值特殊钢材,形成企业的技术质量和品牌优势,面对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总之,虽然我们还不能正确判断我国钢产量到顶的数量和年代,但是对市场的需求走势和投资方向、力度,还是可以做一些理性认识和探讨,以便在当前市场需求强劲、投资升温的形势下,作出冷静的企业发展决策。
    (作者: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理事长 辽宁特钢集团公司董事长 赵明远)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