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发展趋势

2003-05-0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矿业联合会日前召开“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如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进行了讨论。其中,来自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万良国和吴荣庆两位专家,为会议提供的题为《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及发展趋式》的调研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
    据了解,这份报告通过定量或半定量的技术经济评价和专家定性论证,确定某种矿产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社会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从6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能力和保证程度。
    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矿产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截至2003年初,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8万余处。我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煤、钨、锡、钼、锑、稀土、菱镁矿、莹石、重晶石、膨润土、芒硝、石膏、滑石等矿产,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
    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宗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1%、油气占26.1%,煤炭消费比例大,能源效率低。煤炭燃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原材料矿产品种齐全,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铁、锰、铜、铝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不足,铬、钾盐严重短缺;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中,富矿多,质量好,储量丰富,但资源利用率不高,消耗速度过快,矿产品出口价格偏低,资源优势正在下降。
    贫、劣资源比重偏大,难利用的资源多。一是贫矿多,难选矿多。石油方面,除少数油田和单井的日产量较高外,大多是产量低的贫矿。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以上,可直接入炉炼铁、炼钢的富铁矿资源储量仅占全国铁矿资源储量的2.7%。锰矿平均品位22%,不到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而且多属比较难选的碳酸锰矿。铜矿平均品位仅0.87%,品位大于1%的资源储量只占35%。铝土矿几乎全系一水硬铝石。磷矿平均品位仅17%,且胶磷矿多。硫矿以硫铁矿为主,一级品的富矿只占全国硫矿资源储量的2.5%。二是组分复杂的共伴生矿产多。我国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的资源储量,以有色金属矿产最为普遍。全国各类铅锌矿床中共伴生有用元素达50多种。金川铜镍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和白云鄂博稀土金属铁矿床,是我国有名的组分复杂的共伴生金属矿床。三是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与露采矿少。我国拥有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多为钨、锡、钼、锑、铅锌、镍、稀土以及北方煤,而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如铁、铜、铝、金、南方煤以及油、气等矿产则很少。铁矿尚未发现特大型富矿。
    国外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500万吨的超大型铜矿共60座,其中有近一半的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在我国只有江西德兴铜矿和西藏玉龙铜矿大于500万吨。我国尚没有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00吨的金矿,大于60吨的矿产地仅5处,占全国金矿产地数的0.54%。我国可露天开采的矿产地少,煤矿可露采的资源储量仅占7%,且多为褐煤;金属矿产中,70%以上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都需坑采,可露采的硫铁矿还不到15%。
    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资源潜力大。套改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矿产按照原分类标准属于可利用的储量,套改后相当一部分已不再是经济可利用的。一些资源储量较少的矿产,如铬、铜、铂族金属、钾盐等套改后属于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比例很低,可供量更显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宗矿产如煤、铁、锰、铝土矿、磷、硫铁矿等,经济可利用性差的资源储量比例更高。
    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成矿条件比较优越,西部地区、海域及深部还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一是经预测而未查明的资源量比例大。已发现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线索的矿点、矿化点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20余万处,许多矿产预测的资源量很大,查明的资源储量所占比例还很小。石油、天然气、煤的查明资源储量仅分别为预测资源量的19.4%、4.8%和31.8%。金、铜、锰等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仅相当于预测资源量的1/4-1/5。二是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开发条件差等原因,没有进行可行性评价的资源量,平均占资源储量的49.1%。三是矿产资源采选过程中蕴藏的资源潜力大。
    分布不均衡,产区与加工消费区错位。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导致部分重要矿产分布特别集中。我国90%的煤炭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和西南,这些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还不到,而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10%左右,其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70%多;70%的磷矿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冀、川、晋等省。北煤南调、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和南磷北调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供需形势
    两位专家认为,就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供需形势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不能忽视的:我国矿业生产取得很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矿产品生产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矿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49506个(不包括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各类矿山企业从业人员共907万人。
    2002年全国矿石总产量48.49亿吨,比上年增长2.52%,矿产品和相关能源及原材料产量多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年,我国钢、煤炭、10种有色金属、水泥、化肥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居第五位,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1990年矿业(采选业)产值为1195亿元,到2002年已增到5848亿元,增长389%;
    1990年矿产品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为4216.7亿元,到2002年已增至25151亿元,增长496.46%,平均年递增率为16.05%。
    经济高速发展导致需求剧增,我国现已成为矿产品第二消费大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品及相关的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近年来,每年消耗的矿石量达50多亿吨,位居世界前列。2002年煤炭消费量13.37亿吨,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原油消费量1.16亿吨,到2002年已增到2.31亿吨,增长99.1%,年均递增率为5.91%,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为4.54亿吨,锰消费量136万吨(约折合453万吨锰矿石成品矿),铜消费量273万吨,锌消费量162万吨,均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铝消费量430万吨,铅消费量80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
    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成为矿产品净进口大国。我国矿产品(含相关能源、原材料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1990年为227.25亿美元,2002年达1107.4亿美元,增幅达387.3%,年均增长14.11%;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所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19%,矿产品贸易逆差在迅速扩大。
    2002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中,能源矿产品占24.39%,金属矿产品占41.55%,非金属矿产品占33.38%。矿产品进出口结构,已由单一的初级矿产品扩大到与矿产品相关的能源与原材料工业产品,并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我国进行矿产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越来越多。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铁、锰、铬、铜、钾盐等大宗短缺矿产,供需缺口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上升。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甚至局部出现产能盲目扩张,对矿产品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供需形势更趋紧张,因而加大了对短缺产品的进口,进口依存度大幅攀升。全年矿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额53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5%;进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0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81亿美元,增幅高达4..36%;贸易逆差467.7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1.43亿美元,增长69.28%。进口增长幅度最大的主要是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矿砂和矿物燃料。
    我国优势矿产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国主要矿产的储量和基础储量,与外国有数据可对比的矿种中,储量进入世界前5名的矿产有26种,基础储量进入世界前5名的矿产有24种,其中: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有煤、钨、钼、锑、钛、稀土、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石墨等。基础计量居世界第二、三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有铅、锌、锡、磷、重晶石、硫、滑石等。但我国钨、锡、锑、稀土等优势矿产的矿产品出口量大,生产缺乏总量控制,供大于求,经济效益不理想,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