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热作模具寿命的几项措施

2002-11-2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摘 要 汽车零件用的某些热锻模、热冲模,采用3Cr2W8V钢和H13钢制造,常存在使用寿命不高,早期失效,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使用寿命大大提高:①改进锻造和锻后退火工艺,消除了网状和链状碳化物及局部碳化物偏析现象;②进行预处理,细化碳化物和使其均匀分布;③调整淬火和同火工艺,获得强韧化基体;④选用优异的表面强化处理,以提高耐磨性,而不损害抗热疲劳性能;⑤适当地选用新材料,发挥新型材料的优良性能。
   关键词 热作模具 模具寿命 锻造退火 淬火和回火 表面处理
  汽车零件用的一些热作模具,存在选材、锻造、热处理等一些问题,从而发生在服役期间,不正常开裂、磨损等现象,导致早期失效,这项破坏占正常失效模具的40%以上。针对3Cr2W8V钢和H13钢两种热作模具钢所存在的一些较为实质性的普通的问题,根据其失效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模具毛坯的锻造和退火工艺
   3Cr2W8V类的热作模具钢,它们的碳含量虽然仅为0.3-0.4%,由于含较多合金元素,相图中的共析点左移,属于过共析钢类型,合金碳化物较多,如锻造和退火工艺不当,常会出现带状碳化物饰析或一些沿晶界析出的链状碳化物,有这种状态碳化物分布,都将会导致模具早期失效[1-4]
  锻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锻机吨位不够,模块加热不均匀,锻打不透,很少做到三镦三拔的工艺要求,导致一些大型模块表面和心部的组织和性能差别很大,有时为了赶进度,停锻温度已经很低,造成微裂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使用寿命。
  锻后退火是一个很重要环节,但锻坯厂重视不够,有时甚至被锻后缓冷所取代,很少检查锻坯金相组织,只要硬度达到切削加工的要求范围内,就被认可,这样使模块内部保留了锻后的一些不良组织,造成模具寿命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的现象。 
  对一批汽车前轮壳锻模的毛坯抽查金相组织,发现锻坯的表面晶粒大小不均匀,有些部位还保留形变的状态,说明停锻温度低,再结晶不完全,基体是马氏体,晶界处偏聚碳化物,而锻坯心部,马氏体粗大,晶界处碳化物围成链状,附近还有屈氏体组织。这种组织表明锻坯根本没有经过球化退火处理,此锻件再经球化退火处理,组织明显改善,但由于未能锻透,心部仍剩余大量块状碳化物,且分布也不均匀。由此可见,锻造和退火对改善模具使用寿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Assaba生产的8407钢(相当于H13),它们对锻后退火组织采用评级标准,超过一定级别就属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在模具冷加工前,就把―些不良材质清除,避免了以后冷加工成型、热处理等更多的工时和精力财力大量的浪费。
  2 预处理(又称细化处理)
  热作模具钢大多是合金含量较高的过共析钢,锻造后难免残存较多大块状的碳化物且分布也不均匀。为使淬火、回火之前,碳化物细小均匀,希望能通过热处理来加以改善,现行的锻后球比退火工艺,让让很难使3Cr2W8V、H13类钢的碳化物分布得到根本改善,所以要进行细化的预处理来达到上述要求。瑞典人首先提出所谓的“组织处理”,就包含了上述内容,但其工艺是保密的,本文经大量试验研究后提出了预处理工艺,认为预处理加热温度必须超过一个必要的临界温度,以使不均匀分布的粗大的碳化物大部分溶解,固溶后以较快速度冷却防止粗大碳化物再析出,但快冷后,使基体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硬度很高,不便于进行切削加工,而且这类组织在最终淬火时极易发生遗传效应,使粗大晶粒得到遗传,而降低韧性,所以在固溶后,再加一道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以获得切削加工所需的硬度范围为准,而且随回火温度提高,其最终淬火后的奥氏体晶粒可减小,因此3Cr2W8V钢和H13钢的预处理应是由一个足够高的加热温度进行固溶、快冷和一个足够高的回火温度进行回火处理所组成,前轮壳锻模3Cr2W8V钢选用的细化工艺。
  3 淬火和回火处理
  热作模具钢都要求有优良的热强性能、高的抗热疲劳性能和综合性能,许多资料表明3Cr2W8V钢的淬火温度范围较广,从1000℃到1200℃,H13钢为1030一1100℃,针对具体模具和实际要求性能,可作适当调整。
  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在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淬火温度,将十分有益。
  (1)增加了淬火马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提高基体的强度和硬度。
  (2)过剩碳化物减少,尺寸变小,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减少,且热疲劳裂纹源且萌生困难,同时减少每个热疲劳循环产生的塑性应变幅,裂纹扩展也受阻,可提高抗热疲劳性能。
  (3)固溶的碳和合金元素量增加使马氏体的回火转变迟缓,提高了回火抗力。
  (4)根据Kraff公式:KIC=E(2×3.14Dt)1/n,因高温淬火,奥氏体晶粒略大,过剩碳化物减少,碳化物之间平均距离Dt增大,KIC值也增高,改善了模具钢的断裂韧性。但是,要防止高温淬火带来严重变形、晶粒粗大、增加回火脆性等不利现象。回火温度的选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是根据模具的最终硬度要求来选定,对大多数热作模具来说,硬度要求在46―50HRC之间,回火温度的选择还与淬火温度有关,如3Cr2W8V钢,硬度要求46―50HRC时,采用1070℃淬火时,回火温度宜选择在580-610℃,若淬火温度为1100℃回火宜用590―620℃。对于要求冲击韧性较高的模具,应适当降低淬火温度或改变回火温度来避开冲击值最低区,但适当提高淬火温度,有利于KIC值提高,而KIC值又常与模具的早期断裂抗力相对应,低地KIC值引起模具早期断裂。很多研究工作者认为,从热作模具使用情况看,回火温度都选在600℃左右,甚至还高些,这时,高温淬火常比低温淬火更好些。
  4 表面强化处理
  通过表面强化手段,使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强化层,这个强化层一般都具体比基体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并与基体牢固结合,不易脱落。 
  表面强化的手段有离子渗氮、气体软氮化、电火花熔渗、蒸汽处理等,用得较多是离子渗氮。离子渗氮工艺中,采用低氮势(<10%N2)可抑制ε相化合物的产生,获得很薄的γ',单相化学物层或只有扩散层的离子渗氮层,这咱渗氮层不仅有较高的表面硬度,而且有一定韧性,在热疲劳过程中不容易萌生裂纹,即使一旦产生裂纹也会在裂纹扩展中,得到应力松驰,使扩展缓慢或受阻停止,从而提高抗热疲劳性能。使用低氮势离子渗氮处理的模具,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如AMP50xh高速镦锻机上生产汽车齿坯用的热冲头,寿命提高了二倍多,汽车前轮壳的热锻模寿命也提高了20%以上。采用电火花熔渗手段,可使模具表面熔渗一层硬质合金化合物,它们与基体是冶金结合,十分牢固,高温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均较好,而且因膨胀系数较小,所以在模具热疲劳过程中,表面热应力很小,有效地提高了抗热疲劳性能,经熔渗处理后的前轮壳锻模,寿命提高20%左右,但由于熔渗是手工操作,故目前只适宜于工作面较小,且形状简单的模具。
  5 新型热作模具材料的应用
  选好模具材料是制造高质量长寿命模具的前提,选材不当有也是造成模具早期失效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发了不少新型热作模具钢,如国外的H10A、QR080、QR090、H26、DH21、YHD3、6F4,国内有Y4、Y10、HM1、HM3、GR、FR8、5Cr2、TM等。
  新材料大都具有合金元素较低,而热强性,抗热疲劳性能好,且具有较好的韧性的特点,对一些形状复杂、制造工艺烦琐、工艺周期较长的模具,应开发和试用一些新型模具钢。
  选好材后还要探讨合理的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使新材料的潜在优良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汽车齿轮用热冲模采用ER8钢后,试用寿命比H13钢制造的更好,尤其表现在高温工作时,有一定抗冲击力作用和耐冷热疲劳振幅更宽的热震性能,ER8钢比H13及3Cr2W8V钢更优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汽车模具选材、用材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汽车模具使用寿命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努力开发模具钢种类,推广新材料,扩大选材面,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均匀度,改进热加工工艺,完善检验标准、完善模块规格,减少二次加工,严格执行热处理全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等,是提高模具寿命的几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黄 峥,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寿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1998
[2]史美趟,常用模具钢热处理性能,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3]冯晓曾,模具钢和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4]王德文、朱雅年,模具实用技术200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作者:孙保良  冯正辉  江 震(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朱雅年 魏馥铭 黄峥(上海大学)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