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货为铜工业带来机遇

2002-06-2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铜工业参与期货市场已有10年的历史。10年前,中国的铜企业中的大部分都是上海金属交易所的第一批会员。中国铜工业参与期货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1992―1994年)。这个阶段企业对期货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人才也缺,企业一般是把期货作为一种销售手段。当时受“三角债”困扰的企业惊喜地发现,期货交易的货款回笼率可以达到100%,因此都乐于参与。
    非理性阶段(1995―1997年)。这个阶段国内外铜价较高,铜企业都能盈利,铜企业非理性地认为铜价理当如此,仿佛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就是世界的局面,但在这个阶段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尤其是产品质量。尽管当时铜仍短缺,但其质量优劣已从人为的评比、行政干预转变为交易所根据市场反映将其划分为一、二类等级,并实行升贴水制度。1996年4月江铜率先在伦敦交易所注册成功后,云冶、铜陵也先后在伦敦注册,从而使中国铜工业打入国际市场,走上了创国际名牌的路子。在这个阶段,国内外期货交易中出现极少数违规和过度投机的行为,使企业感到期货交易与传统的贸易不一样,但企业又离不开这个市常出于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各个企业都高度重视期货交易,并制定了严格控制风险的管理办法。
    理性阶段(1998至今)。铜价长期低迷,中国铜企业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严峻的形势,迫使企业高级管理层理性地认识到矿业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重新理解期货“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真正意识到充分利用这个市场对铜企业是至关紧要的,是其生产经营环节中必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这个阶段企业对期货交易更加重视,组建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力量,增加了投入,完善了信息系统,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完成了从会员单位到组建经纪公司的转变。
    在同样的环境和竞争条件下,企业有兴有衰,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认识到,期货行情已将其置身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之中,迫使国内每一个铜企业都必须从世界市场的高度去调整发展思路,最终做大、做强。为此,国内各铜企业都制定了可与国际同行业竞争的规模、技术、装备、机制、环保、成本、人才……等规划,并十分注意通过结构的调整,提高资产质量。这个阶段是铜价最低的时期,但也是中国铜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按照调整思路实施的结果,一批世界级水平的铜企业迅速崛起,江铜、铜陵、云铜、大冶的规模都在20万吨/年左右,其中江铜、铜陵明年会超过30万吨/年,比10年前的规模提高了3―4倍。一批矿山、冶炼厂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装备、环保、成本等都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江铜、铜陵、云铜先后进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了H股、A股。
    中国铜工业参与期货交易的10年,促使企业从计划经济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经营模式转变,期货交易为企业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道,最终造就了一批世界级水平的中国铜企业,促进了中国铜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