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后文化市场空间巨大

2002-04-1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上海不少影院门庭冷落,但环艺等外资影院经常“一票难求”。2001年6家外资影院瓜分了上海几十家影院总票房的32%。
    而作为1993年国家试点建立合资、外资影院的几座城市之一,上海在全国票房一路滑坡的背景下又显得“风景这边独好”,2001年以1.3亿元占据全国票房总收入六分之一强,环艺影院更以2400万的业绩当上全国冠军。今年前两个月,上海电影票房比去年增长了50%。
    外资影院的踌躇满志和中国电影行业里弥漫的担忧情绪对比鲜明。上海柯达超级电影世界总经理陈永文乐观地告诉记者:“中国加入WTO,影院可以组织到更多有号召力的国外佳片,因此未来票房还有上涨空间。”去年4月开业的柯达影院,9个月票房超千万,平均一个座位产出1万。
    “选址好、多厅化、设备先进、环境出众”,陈永文这样介绍柯达影城的制胜之道。事实上,外资影院和中资影院给观众的感受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柯达影城的地毯是从美国进口的价值几十万的“机场地毯”,用铲子一铲连口香糖也乖乖就范;放映厅里每级台阶高度均为15厘米,充分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理论超过17厘米会影响舒适度;而反射率百分之百的金属银幕是从英国订购布料,在美国手工缝制的,避免出现“拼缝”影响观赏效果。
    “上海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影消费增加,文化消费需求更迅猛增长。国外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管理成熟、质量高,恰恰迎合这种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瞿世镜研究员说。
    以上海影院为鉴,可见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文化产业之一斑。研究表明,中国GDP正从8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在接近和突破1000美元水平时,文化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应该明显提高。但由于国产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合老百姓胃口,“理论”和“实际”的文化消费量出现3千亿到4千亿人民币的结构性缺口,形成一个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无法突破的真空。
    这是个规模惊人的市场空间。由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共同出版的一本“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预测中国文化市场规模在5年内有望提高到5千亿至1万亿人民币之间。专家同时警告,随着中国按照WTO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大举进入,迅速占领中国文化市场。
    不仅仅是影院,整个电影产业在中国入世后都将成为受到最大冲击的领域之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对电影行业作出了让步较大的承诺:将电影和其他音像制品的关税降到9-15%,中国不对进口电影保持配额,允许中影公司在商业考虑的基础上,以利润分成的形式进口数量不限的美国电影。在个案处理的基础上,美国电影公司可以和中国公司达成项目安排,合拍电影、电视剧等。
    去年“国产”大片《大腕》正是“拥有多重优势”的外资牛刀小试的结果。这部由冯小刚制作的贺岁片全国票房近4千万。投资方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丢下一粒3百万美元的“小石子”,令中国电影市场“死水”激荡。
    专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巨大的潜在文化市场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发育不全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激烈挑战。
    另一些专家担心得更为深远。瞿世镜认为,如果不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那么“以后现代社会的、消解意义的、消费为特征的”美国文化附身于无孔不入的文化产品,将进一步冲击根基松动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是个点,而文化竞争力却是个面。不能只把文化当作商品和产业,而忽视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瞿世镜说。
    在位于上海顶级商厦顶层的环艺影院,年轻人摩肩擦踵地涌进美国式的“多厅电影院”,抱着20元人民币一桶的彩色爆米花、从印刷着肯德基标志的纸杯里啜吸可乐,在铺天盖地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指环王”之类的外国大片海报包围中谈笑风生,这景象已司空见惯。
    “我们看到国外大片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一位26岁的男青年告诉记者,“这种享受和在美国也没什么区别”。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