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煤焦 > 正文

动力煤价格波动区间趋窄

分享到:
评论

A2019年供应将偏宽松

随着煤炭行业利润改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局面有所好转。2016年行业投资增速为-24.21%,2017年为-12.82%,2018年1—10月行业累计投资增速水平为5.2%,再次由负转正,煤炭行业进入到平稳发展期。

为解决供应严重过剩问题,我国煤炭行业自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计划要在五年时间完成8亿吨的去产能任务,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2016年计划退出产能2.9亿吨,实际退出3.5亿吨,超额完成计划。因严格控制超产,煤炭供应由严重过剩快速转向供给不足。2017年计划去产能1.5亿吨,实际完成1.2亿吨。2018年计划退出产能1.5亿吨,假定已经按照计划完成,那么累计去产能6.2亿吨。

随着先进产能陆续投产,2018年煤炭产量相比2016年有了较大改善,供需严重失衡局面大为改观。主产区规模较大矿井投产后,产量增幅较大,且调整的可控性显著提升,面对阶段性保供要求,执行效果较好。2018年1—10月全国原煤产量289889万吨,同比增加4600万吨,增幅5.4%,增速较2017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

未来两年去产能任务剩余1.8亿吨,对于目前的供应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国有重点矿产量占比提升,突发事件如环保、安全检查等因素对于产量的影响趋于弱化,全年煤炭供应偏宽松。

B进口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2017年以来我国进口煤相关政策的变化多次引发市场关注。2017年5月严控劣质煤进口;7月禁止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年底进口煤限制暂时取消。2018年4、5月再度传出部分口岸严控进口煤消息,引发市场诸多猜测。

2018年11月中国煤炭进口总量1915.3万吨,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17%,连续第四个月进口量环比下降。2018年1—11月累计进口量达到27118.7万吨,同比增长9.3%。2017年我国煤及褐煤全年进口总量2.71亿吨,2018年1—11月煤炭进口量已经与此基本持平,12月几乎没有可以报关的额度。目前看,并未“一刀切”,“一船一议”考虑到了终端实际情况,这也使得2018年12月最终进口数量仍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而2016、2017年12月进口量分别为2684万吨、2274万吨,市场更为关注当前政策下最终进口量的降幅。

进口煤在我国华南华东部分电厂中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煤炭南北运距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突发性政策出台容易给相关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实际困难。预计今年进口政策的效果和精准性将明显提升。目前看2019年进口总量回落的概率较大,降幅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预计全年进口总量为2.4亿吨。

C消费增速或进一步趋缓

2018年电力需求好于预期,三产及居民用电增幅超两位数。1—10月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速8.7%,略高于火电6.6%的增速。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6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用电量38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用电量90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

新的一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贸易摩擦、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抑制全球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受到考验。下行压力主要来自需求端,被寄予厚望的基建领域回暖能否抵消出口、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也需要时间验证。在经济下行几成共识的背景下,社会用电量增幅回落预期较强,电力需求增速难以维持高位增长,煤炭消费增速预计将进一步回落,煤炭需求的峰值已经出现。

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406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1—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9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1—10月,全国粗钢产量78245.8万吨,同比上涨6.4%。其中,10月粗钢产量8255.2万吨,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2.1%。1—10月,全国水泥产量179463.4万吨,同比上涨2.6%。其中,10月水泥产量22043.2万吨,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6.1%。

D终端库存大概率在高位

2018年库存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坑口库存有限,港口及终端电厂库存大幅提升。尽管全社会库存总量并不高,但存煤结构出现极大转变,由上游向中下游转移。2018年10月底,重点电厂、沿海六大电厂、长江口的库存分别比上年同期高出18%、40%和93%。一是因为电厂转变了采购策略,全年执行淡季累库存,用高库存应对旺季价格上涨;二是随着长江码头接卸能力的提升,以及跨地区输电带来的长江腹地省份用煤需求增加,长江码头的地位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铁路运力持续增长,有效缓解了运输瓶颈。我国煤炭市场特有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对于运输能力要求极高,特别是煤炭需求高峰期,车皮紧张、运力不足往往会进一步推升港口煤炭价格。2017年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对于汽车运输的限制,使得一部分货运量转移到铁路上,进一步加剧了铁路运力紧张的局面。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的决策部署,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实施《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产品供给,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达47.9亿吨,较2017年增长30%,大宗货物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其中,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较2017年产运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随着运力的增加,2018年北方港下水煤并未感受到来自运输环节的瓶颈制约。2018年1—10月,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累计19.7亿吨,同比增加1.8亿吨,增长了10%。同期大秦线累计煤炭运量37417万吨,同比增长4.06%。

未来,大秦铁路已经接近饱和,增长空间不大;蒙冀铁路随着相关配套设施、集运站建设完成,有望增加运力3500万—4000万吨;蒙华铁路计划于2019年年底投入运行,预计运行初期可以带来3000万—3500万吨运力增长。未来铁路运力总体供应充裕,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环渤海地区铁路运力紧张局面已经缓解,并逐渐趋于宽松,在蒙华铁路运力彻底发挥之前,内地省份煤炭供应依然偏紧、运力缺口较大。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能置换、优质产能投产陆续完成,2018年煤炭供应总量相对充裕,在此基础上,今年供应将继续增加。产能集中度提高后,诸如保供之类对于生产环节的调控将更为有效,环保检查等因素对于生产的影响将进一步弱化。长协占比进一步高,不断强调兑现率,留给市场煤的额度继续减少,长协价格压舱石作用继续发挥,市场煤价格波动空间缩窄。

供应有保证为进口煤政策的调整预留了操作空间。今年的进口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总量回落是大概率事件,执行总量控制目标的同时,预计会分解为按季度执行。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出口、国内房地产对工业品拉动后劲不足,基建能否如预期形成需求支撑也需要时间验证。在此背景下,工业用电量增速将拐头,煤炭消耗增速也将回落。


资讯编辑:余飞燕 021-26094350
资讯监督:乐卫扬 0701-216235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Mysteel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Mysteel 021-26093490联系与处理。

更多阅读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5-09 141.62 -0.43
长材指数 05-09 159.5 -0.52
扁平材指数 05-09 124.51 -0.35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5-03 58.35 +0.24
热卷情绪 05-03 54.75 +5.06
冷卷情绪 05-03 50 +2.34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