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谢企华: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分享到:
评论
    优化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推进钢铁工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谢企华
    2007年2月9日
    各位代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自2003年9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已近四年的时间,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第二届理事会任期届满。现在,我代表二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及过去四年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总的来看,钢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朝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变化,全年运行有以下主要特点:
    1.我国在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2006年生产粗钢41878.2万吨,比上年增加6533.25万吨,增长18.48%;生产生铁40416.7万吨,比上年增加6675.57万吨,增长19.78%,分别占全球粗钢、生铁产量的33.79%、46.6%;全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38405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98%,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形成强劲的市场需求,全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38405万吨,比上年增长8.69%,考虑2005年有1400万吨粗钢资源转移到2006年消化等因素,实际消费量39805万吨,增长率13%左右。
    在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下,2006年粗钢产量41878.2万吨,登上了4亿吨的大台阶,提升了全行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能力。2006年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82%,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2006年全行业生产钢材46685.43万吨(含重复材,下同),比上年增长24.45%。其中,板材(不含窄带钢)15402.46万吨,比上年增长36.54%,比钢材总量增幅高12.09个百分点。生产冷轧薄板1314.57万吨,比上年增长53.1%,国内市场占有率94.75%,比上年提高8.76个百分点;冷轧薄宽带钢1290.41万吨,比上年增长49%,国内市场占有率75.16%,比上年提高19.82个百分点;镀层板1398.45万吨,比上年增长43.6%,国内市场占有率70%,比上年提高7.03个百分点;电工钢板329.52万吨,比上年增长26.4%,国内市场占有率76.32%,比上年提高8.86个百分点。
    2006年专用钢材生产明显增长,全年生产集装箱板217.5万吨,比上年增长65%;桥梁板73.2万吨,增长60.5%;造船板654万吨,增长34.8%;压力容器板129.3万吨,增长27.3%等。
    2006年生产不锈钢529.88万吨,比上年增长67.68%;生产特殊钢130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6%。
    上述情况说明,2006年全行业钢铁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3.我国成为全球钢铁产品出口大国
    2006年全年出口钢材4300.7万吨,比上年增长109.58%;出口钢坯903.55万吨,比上年增长27.83%。全年进口钢材1851万吨,比上年下降28.3%;进口钢坯37.04万吨,比上年下降71.82%。
    2006年钢材、钢坯进口、出口相抵并折合成粗钢,全年净出口粗钢3472.57万吨,占粗钢生产总量的8.3%,既满足了国际市场供应不足的需求,又提升了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融入世界钢铁业的发展之中。
    从2006年钢材出口的产品结构看,出口板材2037.05万吨,占47.37%,比上年提高6.19个百分点,出口长材1375.1万吨,占31.97%,管材640.62万吨,占14.9%,分别比上年下降1.96、2.18个百分点。冷轧板、镀层板、彩涂板、电工钢、不锈钢、合金钢等六类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合计624.67万吨,比上年增长3.17倍,占总量的14.52%,比上年提高4.93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向增加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钢材比重的方向发展。
    造成2006年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一是国际市场总体供不应求,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生产增长4.39%,而需求增长6.4%,产小于需2.01个百分点;二是全行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品种扩大,质量提高,出口竞争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三是国际市场同我国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存在较大的价格差,有利于出口。
    4.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呈良好态势
    2006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19779.05万吨标煤,比上年同期增加1540.55万吨标煤耗,增长8.45%,比粗钢产量增幅低10.03个百分点。
    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6.1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吨,同比下降14.9%。
    在铁矿资源的消耗方面,2006年大中型矿山生产铁矿石(低品位)58817.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99%,把地方中小矿山产量包括在内,全年总量64817万吨,折合铁精矿30865万吨。全年进口铁矿石32630.33万吨,比国产矿多1765万吨,利用海外资源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的具体表现。
    在环保和污染物减排方面,2006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SO2排放量比上年下降4.1%,吨钢烟尘排放量下降2.99%,吨钢粉尘排放量下降1.76%,吨钢COD排放量下降8.43%,说明钢铁工业发展已开始注重与人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应当指出,由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可比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5.全行业投资增幅明显回落,投资转向优化产品结构
    2006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2.99亿元,同比增长0.81%,比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23.69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业投资356.49亿元,同比增长28.2%;城镇钢铁项目投资2246.5亿元,同比下降2.5%。
    从投资结构看,2006年12月末,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860.56亿元,其中炼铁项目407.77亿元,占5.94%;炼钢项目2285.2亿元,占33.31%;钢加工项目4167.58亿元,占60.75%,投资的重点已转移到钢材深加工和优化产品结构上来,同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
    从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看,2006年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55.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5-10亿元项目占1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1 亿元以下项目占13.9%,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项目明显趋于大型化、现代化,有利于全行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投资资金的来源看,2006年500万元以上钢铁项目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占77.4%,国内贷款占15.3%,基本与上年持平。鉴于当前存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投资风险增大,投资规模偏大的状况,应当引起注意。
    6.全行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6年国内市场钢铁产品供需基本平衡,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月末93.34,2月以后逐月恢复性上涨,6月末达到最高点114.85,7月、8月有所下跌,9月至年底平稳运行,小幅波动。总的态势是上半年触底反弹,下半年走向平稳。
    在国内钢材市场运行总体良好的情况下,2006年全行业实现利税2795亿元,比上年增加540亿元,增长23.95%;实现利润1699.5亿元,比上年增加397.85亿元,增长30.6%。其中,纳入统计的81户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利税1622.16亿元,比上年增加217.32亿元,增长15.47%;实现利润903.83亿元,比上年增加126.65亿元,增长16.28%,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7.在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实现首发定价
    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2630.33万吨,比上年增加5107.41万吨,增长18.56%,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46.6%,按含铁量计算全年生产生铁的51.1%使用进口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
    2006年12月21日,以宝钢为代表的我国钢铁企业率先同巴西CVRD达成粉矿价格上涨9.5%的协议,22日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达成块矿相同协议,实现了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首发定价,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首次定价,标志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参与价格谈判的能力显著增强。
    应当指出,国际铁矿石价格从根本上说,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考虑2007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供方有较大的调控能力;而我国在2006年进口32630.33万吨的基础上,2007年进口量将增加3000万吨左右。正是这种供需关系决定了2007年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幅度。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发展变化说明,2006年全行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方面均有重大的进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是在投入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全行业正在逐步走上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科学发展道路。
    回顾本届理事会任期的2003年至2006年,在这四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更是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1.适应市场需求,粗钢产量连续跨越三个大台阶
    2002年我国粗钢产量18225万吨,在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下,2003年粗钢产量22234万吨,跨越2亿吨;2005年粗钢产量35579万吨,跨越3亿吨;2006年41878万吨,跨越4亿吨,连续登上三个大的台阶。
    2006年同2002年比较,粗钢产量增长23653万吨,增长130%;钢铁生产对国内市场品种、质量、数量的满足率,2002年88.4%,2006年提高到95.82%,提高7.42个百分点;供应国内市场消费的国产钢材由2002年的18705万吨,2006年增加到42384万吨,增长126.6%,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有明显的市场需求拉动特点,过去四年国内市场需求经历了由高增长向适度增长的转变,2002年、2003年粗钢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1.2%、25.72%;而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分别降为14.5%、15.16%、13%左右。
    2.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
    2006年同2002年比较,全行业3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由3座增加到9座,2000-2999立方米大高炉由17座增加到37座,大高炉年生产能力由4079万吨,增加到10585万吨,增长2.59倍;
    100吨以上转炉由33座增加91座,年生产能力由5638万吨,增加到12464万吨,增长2.21倍;
    热宽带连轧机由17套增加到35套,年生产能力由3845万吨,增加到9139万吨,增长2.83倍;
    冷宽带连轧机由8套增加到24套,年生产能力由1106万吨,增加到3130万吨,增长2.83倍;
    2006年不锈钢产能达到1000万吨,比2002年提高3.52倍,形成配套热轧能力800万吨,冷轧能力600万吨,比较合理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2006年比2002年镀锌生产线能力提高6.59倍,涂层生产线能力提高3.71倍,厚板、中厚板生产能力提高3.64倍等等。
    上述情况表明,全行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正在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有的已经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有的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工艺装备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极大地推进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2006年全年板管带比达到49 .26%,比2002年提高9.66个百分点。其中板材比(不含窄带钢)32.99%,比2002年提高8.41个百分点;管材比7.48%,比2002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06年长材比48.11%,比2002年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钢筋比17.79%,比2002年下降5.67个百分点;线材比15.32%,比2002年下降3.63个百分点。
    3.我国由钢材进口大国转变为钢材出口大国
    2003年我国进口钢材3716.85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钢材进口国;2006我国出口钢材4300.7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出口国,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变化。
    从全球来看,2005年38个国家、地区出口钢材32850万吨,占当年全球钢材生产总量10.29亿吨的31.92%,钢材出口对生产国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的需求,这是基本立足点。因此我国钢铁工业应当坚持适量进口、出口钢铁产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促进钢铁工业发展。
    由于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比上年成倍增长,加上出口国家、地区相对比较集中,引发较多贸易争端,对此我们要妥善处理,积极应对。钢铁产品出口工作应当由扩大出口数量转移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上来,应当采取多元化出口策略,防止对单一国家、地区大量集中出口,适量增加对东南亚、中东、北非、南美等地区的出口。
    4.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取得重大成绩
    2006年同2002年比较,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2006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吨,比2002年下降19.55%;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吨,下降10.8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吨,下降51.7%。
    2006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达到94.8%,比2002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吨钢SO2排放量下降34.69%,吨钢烟尘排放量下降55.84%,吨钢粉尘排放量下降45.54%,吨钢COD排放量下降60.42%。
    过去四年,全行业由节能降耗、清洁生产,逐步进展到积极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向高层次纵深发展,涌现出济钢、宝钢、鞍钢、莱钢、包钢等大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带动和促进了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5.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在宝钢、武钢、通钢、兴澄特钢等企业率先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带动下,2003年至2006年的四年间,马钢、华菱、首钢、济钢、攀钢、鞍钢、邯钢、唐钢、本钢、酒钢、建龙、太钢等25家大中型企业和中钢集团先后实现了企业信息化,2006年实现信息化企业粗钢产量已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4.2%。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总体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钢铁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了企业管理产销一体化,主要业务与财务管理的集成,推进企业全面面向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变化,促使企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从投入产出来看,企业用于信息化的投资,总体上平均3.5年即可全部回收,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6.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006年全行业实现利润1699.5亿元,比2002年增加1394.5亿元,四年间增长4.57倍;
    2006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5.6%,比200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明显提高。
    纳入统计的大中型企业,2006年实现利税1622.16亿元,比2002年增加1052亿元,增长2.85倍;
    2006年实现利润903.83亿元,比2002年增加667亿元,增长2.81倍。
    2006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资产达到15905亿元,比四年前增长83.72%;2006年销售利润率达到6.65%,比四年前提高1.5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肯定2006年及过去四年钢铁工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
    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有所下降,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4家(柳钢、北台、国丰、新余),全年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51.32%,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77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全行业存在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总量扩张仍在继续,落后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难度加大;
    钢铁生产的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钢铁行业是全国耗能、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能源和环境因素明显制约钢铁工业发展。
    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3年至2006年协会开展工作的回顾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明确了协会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宗旨,努力把协会办成国内有威信、国际有影响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目标。四年来,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四年来,协会积极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行业2020年发展规划》、《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钢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清洁生产管理办法》、《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实施计划》等政策性文件的起草、修改工作,从行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行业的意见和建议;
    协会同中国金属学会合作,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组织编制了《中国钢铁工业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对2010年前全行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活动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意见。同时,协会还组织编制了《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的调研报告;
    在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企业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两个重点,协会组织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实际,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
    同国家工程院、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共同主办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向全行业推广济钢、宝钢、鞍钢、莱钢的实践经验,并对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有利于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政策导向的需要,有关部门多次调整铁合金、钢坯、钢锭、生铁、钢材等的出口退税率,有的改为加征关税,协会依据企业的呼声和要求,积极反映全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调整方案和意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跟踪国内钢材市场发展变化,进行调研分析和预警
    对“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全行业的专家、相关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别完成了《2005年至2010年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2010年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报告》等指导性文件,为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过去的四年中,协会按季、月公布国内市场资源供应、市场消费两个方面的情况,公布分品种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对引导钢材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市场变化中出现的重大方向性问题,选择时机每年一次召开钢铁企业参加的国内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座谈会,通过分析供需形势、钢材价格走势,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对稳定国内钢材市场、防止大起大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年来,全行业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重点、以专项产品为对象的市场供需协调、调研工作机制,各区域小组按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对维护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稳定运行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3.开展国际钢材市场调研和协调钢铁产品进出口工作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过来国际钢材市场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四年来,协会加强了对国际钢材市场的调研分析工作,包括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及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进口情况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安排和对策措施建议;
    坚持每年一次召开进口和出口工作会议,分析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总结上年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要求和建议,为企业安排进出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日常工作中,以企业为主体成立了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中厚板、无缝钢管、H型钢、线材和螺纹等进出口协调工作小组,及时研究分析进出口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度增长,加上出口地区、国家相对比较集中,引发贸易摩擦和争端。针对这种情况,修订和完善了《钢铁产品进出口预警工作大纲》,按季提出预警分析报告,发挥协会行业协调的作用,组织钢铁企业先后同欧盟、韩国、美国、东南亚国家的协会及企业进行双边民间对话,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化解双方的分岐和矛盾。同时,对双边对话达成的协议,组织企业通过相互协商,以企业自律的方式落实相关要求;
    另一方面,对话协商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方对中方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协会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应诉,以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以上这些做法和措施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肯定。
    4.组织开展行业性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
    四年来,依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全行业节能、节水、环保状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在全行业推广运用“三干、三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三干”即干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三利用”即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煤气、工业用水、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先后在济钢召开干法除尘技术研讨会,在莱钢召开转炉负能炼钢工艺技术研讨会,在新兴铸管公司召开水处理工艺技术经验交流会,推广鞍钢矿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设备先进经验等;
    协会与中石油公司合作,组织推进X80管线钢的研发应用,西气东输工程冀宁联络线已铺设一段长近8公里X80管线钢试验段,选用了宝钢、武钢供应的卷板和鞍钢宽厚板,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国产X80管线钢用于管线工程,为今后扩大使用奠定了基础;
    与石化企业合作,积极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库建设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与应用,在一期工程164台大型储罐中,有104台采用了武钢、宝钢、舞阳、鞍钢、济钢的高强度钢板,国产化率达到63%;
    组织推进400MPa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应用,其产量占钢筋总量的比重2002年为4.3%,2006年增加到15%左右,提高10.7个百分点。同时,与建筑行业共同推进500MPa热轧带肋钢筋的应用,2006年12月建设部已将此项应用技术研究及应用规范,列入国家科技专项计划;
    为了配合北京奥运工程建设的需要,协会同有关部门配合,通过组织产需双方参加的工程用钢技术研究、工程需要与企业生产协调、产品性能、质量与供货条件等交流沟通,顺利完成了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游泳馆的钢结构用钢供货任务,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及中央电视台新址、北京国贸中心三期等重大工程项目用钢供应,为实现重大工程用钢国产化和扩大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至2006年四年间,有112家企业、427个钢铁产品获得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有10家企业八类产品,包括汽车钢板、冷轧硅钢片、重轨、热轧H型钢、石油管、不锈钢、船体用结构钢、锅炉与压力容器用钢板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四年间,组织制订或修订冶金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427项,其中国家标准208项,行业标准219项。目前,全行业共有技术标准1809项,其中国家标准997项,行业标准812项,使行业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5.组织开展铁矿石进口和海外联合办矿工作
    过去四年,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协会坚持把组织铁矿石进口和海外联合办矿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始终抓住不放;
    依据工作需要,协会下设了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铁矿石进口和联合办矿工作,通过每季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全球铁矿石供需关系,分析我国进口矿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合作,制订了关于进口铁矿企业资质标准、推进铁矿石进口实行代理制、铁矿石进口备案登记等行业性制度、规定,为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和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每年一次中国钢铁企业参加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发挥行业协调的作用,加强同国外矿山公司和钢铁企业的交流沟通,四年来,我方从没有发言权到取得发言权,最终到2006年实现首发定价;
    在组织联合办矿方面,四年来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先后组织了对澳大利亚、巴西、柬埔寨、尼日利亚、蒙古等铁矿资源的开发调研工作;
    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由钢协协调、武钢牵头,宝钢、鞍钢、首钢参加,四大钢组成联合体开展对柬埔寨铁矿资源开发的项目,相关工作正在继续推进。
    6.组织推进全行业对标挖潜、信息化及行业评比工作
    四年来,全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对标挖潜活动不断深入发展,参加钢铁企业由初期的40家逐步扩大到60多家,对标挖潜的指标范围发展到财务经营、采购成本、单位制造成本、技术经济指标等四大类;在强化国内企业数据指标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发展到把国际主要钢铁企业的相关指标纳入对标范围,并开展了每年一次的对标挖潜十佳企业评选活动,为推进企业挖潜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统计信息工作是协会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依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安排,2004年在全行业正式实行了新统计指标体系。同时,从行业发展需要出发,逐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废钢统计,实行钢铁生产指标按旬统计、能源和环保指标按月统计、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及钢铁相关行业发展指标按月统计等。通过统计指标范围的不断健全和扩大,加上建立和健全了比较完善的钢铁工业年报报表体系,开通协会信息网等,为企业了解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协会机关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数据基础;
    协会与55家会员企业进行了联网,建立了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监测系统,及时反映销售收入、销售量和不含税的实际销售价格等,为企业及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四年来,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组织编制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南》、《钢铁企业信息化分类编码指导意见》等导向性文件,完成了《钢铁工业“十五”信息化及自动化状况专项调查》、《“十一五”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议》等,对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过去四年,按照从企业实际出发和少而精的原则,同中国金属学会共同组织每年一次全行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共计有296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7个,一等奖28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161个;协会组织每年一次全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共计评出358个项目,其中一等成果49个,二等成果150个,三等成果159个;2006年新设立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奖、市场开拓奖相关评审办法也在组织制订中,2007年将全面开展;
    2004年、2006年,先后在昆钢、莱钢组织了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共计评出206名冶金行业技术能手,其中17名获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在全行业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
    2004年10月,钢协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邯钢正式加入国际钢铁协会,这是中国钢铁企业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入会之后,钢协和相关企业积极参加了国际钢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扩大了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的影响;
    四年来,钢协和企业分别参加了11次中日、9次中韩钢铁官民对话,5次中日韩商务论坛,2 次中欧钢铁对话,2次非正式中美钢铁对话,同东盟、印度、乌克兰、俄罗斯、蒙古、美国等钢铁协会和台湾区钢铁工业同业公会等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交流、互访,建立了双边对话机制,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合作和分歧意见的妥善、合理解决;
    四年间,钢协共计接待、会见了有关国家、地区政府、钢协、钢铁企业来访团组393个次。同时,协会领导及钢铁企业组团出访了欧盟、美国、南美、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乌克兰、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8.积极加强协会机关的自身建设
    首先是协会机关工作的定位,即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国家机关服务的办会宗旨,坚持依靠企业办会的工作方针,设立会长联席会议制度,在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企业家为主组成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共同开会讨论、决定有关行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四年来,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总要求,协会机关始终坚持做好服务、协调、自律、桥梁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服务为宗旨,把服务放在协会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做好协调工作,通过协调提供服务;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工作,制订相关规定和措施,规范行业和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传递政府声音,反映企业诉求,促进政府与企业沟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等;
    通过四年的工作,在协会内部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市场服务、企业管理、科技导向、专业工作交流等四个协会工作体系;建立和健全了行业内部、钢铁产品进出口、同钢铁下游行业组织、国际间钢铁贸易对话等四个协会工作机制,使协会机关的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在协会机关内部,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强化业务人员培训,实行全员聘任制,进行机构整合和人事制度改革,依据岗位职责要求实行竞争上岗、逐级聘任等,建立了协会机关内部的工作机制。
    过去四年来,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满足会员企业对协会工作的要求来看,协会的工作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还需要继续提高,特别是当前国家强调要加强节能和污染物减排,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这一要求;
    二是协会同会员企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工作还不够全面和及时,同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协会机关自身的信息化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业务工作还停留在人算手写的阶段,信息数据共享和使用效率、工作效率还存在差距;
    四是协会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机关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态势及协会工作建议
    1.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首先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4.9%,比2006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全球贸易总量预计增长7.6%,比2006年回落1.3个百分点;
    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7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11.79亿吨,比2006年增加5800万吨,增长5.2%,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总额、钢材消费增幅虽然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然属于较高增长年,总体对钢铁工业发展有利。
    从国内环境看,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预测,2007年我国GDP预计将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左右,均保持较高增长,但增幅比2006年有所回落;
    2007年国家将继续实行货币、金融双稳健政策,但银根和信贷趋于收紧,加上国际资本流入减少,将制约投资资金来源,发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作用;
    国家调整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征关税的政策效应将在2007年集中显现,加上国家调整外贸出口政策,强调优化出口结构,抑制外贸顺差,这些将对钢铁产品出口造成影响;
    2007年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包括煤、焦、电、运及铁矿石进口等,均比2006年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2007年国内外环境对钢铁工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要早做作准备,应对措施要周全一些,有备无患,居安思危。
    2.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及粗钢产量预测
    2006年国内市场粗钢实际消费量3980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左右,2007年预计需求增长10%左右,实际需求增长低于2006年,但仍属于适度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钢材、钢坯出口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和不利因素:一是从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应当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出口宜保持适量。2006年净出口粗钢占全年粗钢生产总量的8.3%,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2007年出口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来;二是国家强化宏观调控,对钢铁产品出口降低退税率、加征关税措施的政策效应,将在2007年全面显现。如果出口继续快速增长,还可能进一步加大措施的力度,并将抑制出口的数量增长;三是2006年出口成倍增长已经引发了较多的贸易争端。通过双边协商达成协议的,我方将主动控制出口数量;如达不成协议,对方采取反倾销措施,对我出口也很不利。在2006年钢材出口4300.7万吨、钢坯903.55万吨的基础上,2007年的出口只能基本保持2006年的水平,也有可能出现出口数量下降的局面。
    2006年有3472.57万吨粗钢净出口、流向国际市场,而2007年增产的粗钢将要求全部在国内市场消化,增加了2007年实现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难度。
    在上述条件下, 2007年预计全国粗钢产量为4.62亿吨,比上年增加4200万吨,增长10%,可基本维持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3.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行业工作重点
    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钢铁工业发展的全局,着力调整和优化结构,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生产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7年全行业的重点工作,要突出以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为切入点,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品种、质量、效益提高;
    要继续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要坚持以销定产的方针,防止盲目扩大产能,努力实现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要坚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新产品开发研究投入,努力增产替代进口的产品,进一步扩大钢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4.对2007年协会开展工作的建议意见
    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2007年全行业面临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性战略任务,协会应当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协会机关的工作要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此前提下,2007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要突出抓好“一抓三促”工作,以节能、节水和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相关统计信息指标体系,制订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强化信息交流和沟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发和交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活动,倡导和实行大中型钢铁企业年度节能减排公报制度,实现“三个促进”的目标,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推进我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要继续下大力量推进全行业钢铁企业的跨地区、跨省市联合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推进全行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要继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建议;
    要围绕全年实现国内市场钢材供需基本平衡,实施以销定产的方针,跟踪国内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时向全行业发布相关信息,组织和采取行业性应对措施,改进完善行业营销工作,规范销售行为,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保持全年国内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要继续做好进出口钢铁产品组织协调工作,强化企业自律,控制出口总量过快增长,引导和促进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来。坚持同有关国家、地区钢协、企业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工作方针,同时要积极做好应对反倾销和我方的反倾销工作,以法律武器维护我方钢铁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全行业的科技攻关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协调工作,促进全行业创新型企业建设,以纳入“十一五”国家支撑重点计划的《新一代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课题为重点,组织全行业的科技专家,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和重点项目,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扩大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软实力;
    从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铁矿石稳定供应和钢铁产品销售两个产业链,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围绕这两个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协会要发挥行业协调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协调和配合会员企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在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在继续做好同日、韩、欧盟、美国钢协和企业的双边协商对话工作,同时要开拓和发展同东南亚、南美、北非、中东地区钢协及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协会机关的自身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围绕机关信息化工作平台项目投入使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培养高素质、精干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7年协会的工作应当在过去四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建设国内有威信、国际有影响的行业协会为目标,发挥协会机关工作的整体优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扎实奋进,圆满完成2007年的各项任务,为建设钢铁强国做出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