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轻工家电 > 正文

钢制二片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意义和策略

分享到:
评论
    中国二片罐市场1998年以前为铝罐所垄断,上海宝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上海宝翼制罐有限公司于1998年引进了国内第一条钢制二片罐生产线,目前在客户方面已实现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后来又投资在河北遵化成立了河北宝钢北方制罐有限公司,在钢制两片罐领域整体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和文献,从国际上钢铝之争的历程并结合我国有关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对钢制二片罐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策略作一探讨。
    钢制二片罐的高科技特征
    看似简单的钢制二片罐实际上是集当今力学、制造工学、冶金材料科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成果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这种高科技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的精巧结构能与其近乎于苛刻的强度要求达到完美统一。现代钢制二片罐的最薄处的厚度仅相当于普通杂志一页纸的厚度,但却要承受其所盛装的饮料在巴氏杀菌过程中及炎热气候环境下所产生的内压力。这一压力约有6.3公斤,为普通汽车轮胎压力的三倍;此外,在其制造和灌装时还要承受250磅轴向压力。这种强度要求首先对其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通常所采用的罐用钢板就是近些年研制开发的D&I材,这种钢板不仅具有很好的冶金学特征(即高强度、优良的加工性能),还具备了要求极高的几何特征(即高精度和大宽度),以适应现代钢罐高效率、低损耗的生产方式。从力学的角度来看,二片罐是一“压力容器”,其结构所呈现的力学特征是等强度结构。要达到这种等强度结构设计的目的,则必须采用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手段和基本理论,如:与CAD、CAE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有限元分析方法、板壳屈曲问题的分析理论、高度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模拟等等。可以说,正是在这些高技术的烘托下,钢罐才有可能达到目前这种近乎于完美的程度,即它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又达到重量最低的程度。
    其次,钢制二片罐高科技的特征还体现在它的制造技术之上。现代制罐设备每分钟可以生产1200~1800个罐,有的甚至超过每分钟2000罐,而且废品率可稳定地维持在百分之三以下。钢制二片罐的制造精度之高,可以通过其所要承受的轴向压力来想象,在280磅的压力作用下,以薄壁结构为特征的钢制二片罐,其任何微小的制造偏心或者说表面缺陷都会给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此高速、高效、高精度的生产需要,对钢制二片饮料罐的制造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钢制二片罐的制造实际已演化成为一集机械压力加工、化学清洗、喷涂、彩印、烘焙、自动捆包为一体的高速、柔性的制造系统。各单体设备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PLC来完成的,以保证生产系统高速、稳定地运行;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装备有效率极高的在线检测装备,可动态的显示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并将这些信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生产报表。
    值得指出的是:钢制二片罐的研究和制造者们并不满足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为进一步获取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还在运用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发展钢制二片罐本身及其相关技术。这也许是钢制二片罐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具有高科技特征最为根本的和最富有生命力的缘由。
    钢罐与铝罐相互竞争的历史沿革
    钢罐是在与铝罐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得到完善的。因此,了解其相互竞争的历史和背境,对深刻认识钢制罐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前景是很有裨益的。
    1 铝罐的异军突起(1958年~1985年)
    钢罐与铝罐之间的竞争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只饮料罐出现于1935年。这种早期的饮料容器是钢制三片罐,主要是用来灌装啤酒。由于其长途输运性能良好,这种钢制罐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市场上第一个铝罐出现于1958年,这种新型的二片金属容器带着成本低、生产率高等特点,向钢制三片罐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并从其手中夺取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是钢罐历史上的首次受挫。
    为进一步保持铝罐的优势,铝罐及铝材的制造商自50年代末以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铝罐及其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获得相当的成功。这些实质性地推动了铝罐发展的工作归纳起来有:
    Ø 不断改进铝制二片罐的成形工艺。60年代初美国的Renolds公司首创了现代金属二片罐的制造方法(7),并于1963年制造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355ml的铝制二片罐。这种“D&I”生产工艺赋予了铝罐能以高效率进行生产,从而使得铝罐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铝罐的研究者们还于70年代中后期相继推出了“缩颈”和新的罐底穹面成形工艺,这两工艺不但大量地节约了罐用金属原材料的消耗、增加了铝罐的美观,而且使得铝罐的堆垛性也得以本质的提高。这些金属二片罐制造史上标志性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保证了铝罐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领先的可能。值得指出的是:这两种工艺后来也为钢制二片罐所沿用。
    Ø 开发了强度与成形性完美统一的铝材。为使铝罐的生产具有稳定性和精密性,铝罐的研究者们还对具有高度成形性能的合金板材展开研究。早期铝罐的研究者将其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退火后或部分加工硬化的板材上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研究者并没有满足这些成功,还在探索在不改变罐性能的基础之上不断降低罐用材消耗的方法。MIT的StuartP.Keeler和Walter,提出了采用加工硬化后的铝板来加工铝罐的可能性。Reynolds的LintonD.Bylund实现了铝罐能够由完全加工硬化的板材制作的可能,采用这种高强度的、完全加工硬化的板材赋予了铝罐经济上的竞争力。
    这些研究和开发工作使铝罐节约了大量的材料消耗。1965年铝板的平均厚度为0.495mm,到了1995年其平均厚度为0.287mm,其平均厚度下降了近40%。罐的重量也从60年代中期的39磅/1000罐直线下降至1995年的25磅/1000罐。
    2 钢罐的重新崛起(1985年~至今)
    60年代初以来钢制罐研究者汲取了铝罐的成功经验,加强了对钢制罐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终于在80年代中期,在欧洲首先获得了成功,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钢制罐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工作:
    Ø 加强了对钢板本身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钢罐要具备与铝罐抗衡的实力,首先要有满足于制罐要求的钢板作为基础。70年代以来,Resselstein等公司开发了在强度上超出罐用铝材许多的薄规格化罐用钢板;1994年BST公司开发出了经连续退火单次轧制的、延展性好的、并能在涂层烘烤的过程中获得加工硬化性能的罐用钢板;Hoogovens等公司近年来还在研制具有更高强度性能的二次轧制的镀锡板。
    此外,钢罐研究者还不断完善罐用大宽度钢板的制造技术;于9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连续化、大规模、罐用大宽度钢板生产技术,使得质量稳定且具有很高的重复精度和使用效率的罐用钢板的生产变为可能;1995年Hoogovens公司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闭环控制系统,通过这种技术,板材的厚度控制精度可达±2%,并大大降低了钢罐因材料原因而产生的缺陷发生率(如:孔洞、裂纹及翻边口裂等),这些技术的开发使得钢罐的成品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覆层罐用钢材,即在无锡板材上涂上一层二轴取向的PET薄膜。虽然,此类钢罐成本较高,但能较好地保持饮料的原有风味,因此适用于制嗜好饮料罐;此外,由于这种覆层膜的存在,可免去传统金属二片罐生产中的清洗/烘焙、内外喷涂/烘焙工序,因而,其生产成本较可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更让铝罐制造商感到压力的是,罐用钢材的研究者们还在尝试着铝制罐线改为钢制罐线的可能,并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
    Ø 加强了“减重”的综合研究工作。在降低钢罐成本的实践中,钢制罐的研究者们首次将“减壁—Down Gauge”的概念改为“减重---LightWeight”, 从而挖掘了钢罐降低成本的潜力。
    然而,“减重”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在所用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进行较大的革新,还要对钢罐的金属成形工序及其所涉及的设备进行最大的革新以达到综合减重之目的。钢罐的研究者针对不同性质的钢板开发了金属成形工序,并结合成形工序对成形所涉及到的模具及设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随着板材调质度的增加而对成形工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适合于不同调质度的板材成形工序,并与制罐设备制造商们一起合作使其工序能在生产中得以实现。此外,钢罐的研究者还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底部穹面设计以使具有更薄规格的板材维持一定底部穹面抗翻转性能的需要。
    这些研究和开发工作使得钢罐的“减壁”和“减重”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如:欧洲的罐用钢板的厚度从84年的0.3mm降至1996年的不足0.2mm,330ml的钢制二片饮料罐已从84年的34克降至了1996年25克左右;而与此同时,受到铝材性能本身的限制,铝罐的“减壁”和“减重”的进程近年来已明显趋缓。在钢罐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之下,钢罐日渐显示出了其成本上极大的竞争力,欧洲的金属二片饮料罐市场从1995年开始又重新呈现出向钢罐倾斜的态势。
    3 铝罐的沉着应战(1989年~至今)
    在钢罐咄咄逼人的气势下,铝罐的研究者并没有退却。他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来自于灌装、封盖以及输运时罐结构的损坏,意味着对铝罐任何进一步的减重均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大部分的研究工作着眼于探寻如何使降低铝材的生产成本及其使用更为有效的方法,这些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更为广泛的降低成本的新路,包括铝材的薄形浇铸和控制铝材轧制的波形度和凸耳等;继续化大力气保持铝罐的回收优势;开发新罐型以适应进一步“减重”的需要。
    看来世界性的钢、铝大战还要继续下去,究竟孰赢孰输?现在似乎还显得不甚明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钢罐和铝罐任何一方,若是缺少了强有力的、持续的技术支持,其市场占有的份额就有可能会发生逆转,尽管,残酷的竞争确实给一些制罐商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确确实实促使整个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为罐的最终用户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钢铝大战所带来的金属二片罐成本较大幅度的降低,也为金属二片罐这种包装形式的生存提高了竞争力。
    中国二片饮料罐市场的现状
    二片罐在中国市场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价格保持稳定,行业的盈利能力开始有所恢复。
    未来的市场需求不再是跳跃性增长,但成熟的市场也将带来稳定的增量,据可口可乐预测,其二片罐用量将以每年约16%的速度增长(从2003年的24亿罐发展至2008年的48亿罐)。目前行业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是一种趋势;随着MCP和FTB集团兼并从属于BALL集团、皇冠对CarnaudMetalbox的收购,进一步加剧了二片罐行业的垄断倾向。
    短期内发展重点是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和价格: 由于1998-2001年二片罐行业低迷,铝罐厂均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减少损失,BALL集团相继关闭了3条生产线,2002年用1.8亿美金消化其亏损及不良应收款。皇冠集团2001年在美国股市几乎停盘。因此,BALL集团和皇冠集团目前均无意在大陆进行投资活动。
    投资新罐型开辟新市场: 2003年三水健力宝公司推出202/250ML铝罐;而北京太平洋则开发生产500ml啤酒罐。
    钢罐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势态:市场份额稳步攀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以来,宝翼钢制两片罐的市场份额由6.3%上升至7.5%;同期,钢制两片罐与铝制两片罐的差价由0.04元下降至0.008元左右;钢罐的产量逐年提高,客户结构更加完善,钢罐的市场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战略用户的可口可乐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2004年已近80%。
    这些情况表明,八年来,钢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良性增长的过程,竞争优势日益凸现,愈发被客户接受和青睐。
    宝钢引入钢制二片罐及其相关技术的意义
    宝钢作为中国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中国引进具有国际90年代水准的钢罐及其相关的制造、开发技术是极富有战略眼光的一个举措。首先,中国金属二片罐市场实际上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其次,钢罐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已经显示出它是一极富竞争力的产品,钢罐这种低能耗的产品似乎更加适合于中国的国情,钢罐所具有的潜在的成本优势是目前铝罐所难以企及的;最后,或许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钢制罐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则会给中国的钢铁制造业提供一个巨大的且具有高附加值的钢材市场。价格上富有竞争力的钢罐的出现,迫使铝制罐商们及其背后的铝材制造商们寻求更为理性的途径来降低铝罐的成本,从而能使得中国的金属二片饮料罐市场从无序的竞争到有序的竞争之中,进而能促进中国金属二片饮料罐行业的技术的发展。
    应当指出,钢制罐艰难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目前钢罐所具有的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钢制罐的研究者们不懈的努力和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换言之,钢罐的优势能否继续保持,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这种努力是否能得以持续;此外,罐本身所体现出的技术上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表明制罐业实际是一与多个相关行业配套的发展的行业,钢罐在欧洲的成功,没有他们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单靠某一个制罐厂的孤军奋战,钢罐是很难与传统铝罐竞争的。
    总之,钢罐选择了中国这个竞争激烈但又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但要使得中国的市场选择钢罐,则还需要中国的钢罐商付出极大的努力。
    钢罐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1 钢制二片罐在中国的发展机会
    大规模推广钢罐的市场基础已经形成。2003年与可口可乐CBPC签定了为期三年的市场合作协议。2004年可口可乐中粮系统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基本确定了市场合作的长期框架。2004年与全顺企业(华北最大的罐装啤酒供应商)签定了有关市场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规模拓展所需具备的能力要素已基本具备。已经初步具备钢制易拉罐持续减薄及相关应用研究的技术。2002年宝翼基于WEB的CRM系统开始投入试运行;该系统为远程管理提供了手段。2004年DI材成型中试线的建成投运,为DI材持续减薄两片钢罐减重技术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自主改造,制罐生产线速由原设计的1200cpm提高到1600cpm。2004年宝翼ERP正式上线,为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管理手段,使企业管理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与主要上游价值链的战略互动关系是钢罐发展的重要策略
    镀锡板包装在国内是一方兴未艾的产品领域,多年来高、中档的马口铁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为改变这种局面,宝钢集团于98年建成了专业生产马口铁的1420机组。与国内其他镀锡板生产机组相比,宝钢1420机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装备先进,能够生产出镀锡板产品系列中技术难度最大的DI材。
    目前中国的镀锡板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宝钢的镀锡板面临着来自于多个层面的竞争。宝钢镀锡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更适合于宝钢镀锡板所特有的竞争优势发挥的市场,而DI材市场基本具备了宝钢镀锡板所特有的技术能力发挥的特点,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DI材是宝钢镀锡板未来主要的潜在市场。
    宝翼制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应当指出:作为一家钢铁集团,将其产品线纵深进一步拓展,投资建设其钢铁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以示范钢铁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并籍此进一步创造钢铁产品市场。这样一种战略性投资的做法在国际上并不鲜见。本质上,宝钢投资宝翼的初衷也在于此,通过近8年的实践,宝翼钢罐和宝钢镀锡板均获得很大成功。宝翼制罐在短时间内向市场销售了25亿只钢罐;与此同时,宝钢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生产出了技术难度极大的DI材(国外专家预言5年,宝钢仅用了半年),并累计向宝翼提供了近10万吨高质量的DI材。在中国易拉罐市场低迷的今天,钢罐显示了强有力的冲击力
    钢罐在中国市场中存在的根本就是:DI钢板的生产能够实现本地化,这也是钢罐与铝罐竞争的最大优势;与此同时,宝翼也不单纯是宝钢的一个子公司或者说钢板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宝翼是展现宝钢雄厚的综合技术能力的一个窗口,钢罐一旦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则又会给宝钢1420机组提供一个较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宝翼与宝钢集团之间的关系更多层面上是互动的战略关系。为此,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与宝钢集团之间这种客观存在的战略互动关系,对促进钢罐与罐用钢板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生存必须求发展: 钢罐在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是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格局对钢罐的必然要求。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来看,中国的二片罐市场应该是钢罐的市场,目前钢罐以弱制强的格局,必须靠布点全国市场从而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管理机制,最终达到规模经济。
    发展的时机不予我待: 在制罐商们纷纷对不同阶段的市场形势做出反应时,被动者就会落后,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及时获得市场增量、构筑市场壁垒,并在各个目标市场战略性地压制竞争对手。

查看全部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