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我国钢铁业要科学规范发展

分享到:
评论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还要不要发展、还有没有发展空间的问题,市场已做出了回答。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钢铁工业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这个主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市场需求与扩大产能问题
    影响钢材消费量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多变。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钢材消费的一般规律分析我国钢材需求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呈稳定增长,但因不确定因素太多,应认真关注。
    (一)钢材消费饱和点和消费增长速度是个变量
    我国钢材消费饱和点(或峰值)究竟有多大?何时才能达到饱和点?不同观点间分歧很大。其实,这是个变量。如果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传统产业产品消费增长的终结,那么在此之前的钢材消费总量应该是一个确定值(假定为50亿吨),只有达到这个值,才能构筑成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框架。当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时,平均每年消费2.5亿吨钢材,20年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最高消费值(饱和点)可能达到3.0亿吨或更高一些。如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或以超常速度发展,则平均每年钢材消费量将超过2.5亿吨,饱和点要大大超过3.0亿吨,而高消费增长期用不了20年,要明显缩短。钢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间消费环节,二者的关联度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可以认为,钢材消费增长速度是个“晴雨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重要标志,钢材消费饱和点的大小和达到饱和点的时间都受它的制约。
    科学地预测中长期钢材消费量,首先应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如果认为2003年9.1%的速度已是高速增长,今后一二十年还会长期保持这个发展速度吗?我们认为,不是以十六大提出的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此作为钢材中长期预测的依据为妥,并将其作为钢铁产能发展的指南。
    (二)产能增长速度有可能大于需求 增长速度
    近3年来,我国钢产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同期净进口钢材量增长速度为39%左右,反映国内钢材需求强劲。需求拉动使钢铁投资和产能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已有和在建项目的钢生产能力将达到3.3亿吨以上,如果产能全部释放出来,今后两年钢产量将增加1.1亿吨。目前拟建项目很多,其中500~1000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就有10多个。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钢铁工业建设周期较长,产能增长与需求预测容易出现较大偏差。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产业链加长,国民经济中的钢铁、机械等中间需求环节,对住宅、汽车等最终需求环节容易产生过高估计,导致钢铁投资过高。
    防止产能过快增长还要充分考虑进口钢材的影响。受品种结构和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在短期内,进口钢材总量不会大幅度降下来,在产能与需求预测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国际钢材市场对中国的影响。
    (三)建筑材消费增长是个长期过程, 要警惕消费波动造成产能过剩
    目前,钢材消费结构中60%以上是建筑材,其中主要用于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据房地产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将会持续二三十年,是个长期发展过程。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为22平方米,2020年将达到30~35平方米;城市旧房改造,一般需要二三十年;按每年1%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有1300万—1500万农民进入城镇,按城镇人口60%计算(发达国家大于75%),中国需要二十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它将伴随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甚至更长。由此可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建筑材消费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在产能安排上应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阶段性需求不同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目前,全国城镇每年建房面积约7亿平方米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央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大中城市。近几年,北京城市每年建设开工面积都达1亿平方米。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几个特大城市的建筑用钢材消费呈现高峰。这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也超速发展,促使建筑钢材消费大幅度上涨。2010年之后,随着东部沿海消费建筑材大户退出市场,建筑用钢材消费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波动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钢材消耗量大的第二产业差距更大。西部地区有3.65亿人口,687万平方公里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建设上,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开端良好。但由于西部地区面积辽阔、人口密度低、经济薄弱,而且地区差异很大,西部大开发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实施国务院提出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重点开发战略。因此,西部大开发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钢材消费总量将是非常巨大的,但每年消费量占全国钢材消费比重很低,2002年还不到20%,2010年前后,东部地区消费增幅下降,西部地区消费量上升,但不足以补偿东部地区增长下降的幅度,全国增幅将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东部地区钢材消费有可能停止增长并出现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继续增长,全国形成一个钢材消费平台,并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然后开始下降。建筑用钢材消费波动将遵循上述变化规律。
    第三,出口竞争力变化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螺纹钢是建筑业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钢铁材料,占建筑业钢材消费的42%左右。近几年,我国螺纹钢筋进出口量变化不大,出口量略大于进口量。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螺纹钢筋一直以Ⅱ级螺纹钢筋为主,而工业发达国家一般采用强度高、综合性能好的Ⅲ级(或Ⅲ级以上)螺纹钢筋。2002年,国产Ⅲ级螺纹钢筋的产量不到200万吨,并有少量出口(不到8万吨)。在一般建筑用钢材市场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产品竞争力较强。受我国钢铁产品结构和周边国家产品竞争力影响,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大幅度增加建筑用钢材出口量是很困难的。再加上钢铁生产原材料、电力、运输、人工费用等大幅度涨价和进口关税下降等因素影响,进出口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地方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其中建筑用钢材占很大比重,是造成我国钢铁生产板带比升幅较小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建筑用钢材需求仍很旺盛,极大地刺激企业高速扩大生产能力。由于产能的增加与消费有个较长的时间差,根据去年调查的已有和在建的建筑用钢材生产能力来看,如果全部释放出来,已基本能够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再继续安排新增能力,一定要认真研究消费波动而造成的影响,不能把消费高增长期的需求作为增长的尺度而盲目扩大规模。
    (四)板材轧机建设也要防范风险
    板带材消费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工业 化程度,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板带材消费增长速度将大于钢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预测2005年和2010年的消费板带比将达到43.6%和46.1%左右,板带材消费量分别达到1.22亿吨和1.43亿吨左右。与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相比,市场前景似乎看好,其实不然,板材轧机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风险。
    第一,在建能力过大,淘汰落后设备能力还需要较长时期
    根据去年上半年进行的调查,全国主要钢铁企业2003年底热轧薄板带轧机(包括叠轧薄板轧机、中宽带钢轧机和主要窄带钢轧机)生产能力为6566万吨,中厚板轧机生产能力2040万吨,合计能力8606万吨。2005年,包括在建和拟建(已立项)的热轧板材轧机能力为12143万吨,其中热轧薄板带轧机8875万吨,中厚板轧机3268万吨;2010年,包括在建和拟建的热轧板材轧机能力为17839万吨,其中热轧薄板带轧机13730万吨,中厚板轧机4109万吨。即使扣除深加工部分的影响,板材生产能力也已超过消费预测值。当然,这里边存在需要淘汰的叠轧薄板轧机能力和中宽带钢轧机、窄带钢轧机、中厚板轧机中的落后设备能力,但淘汰力度有多大,何时淘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都为新建板材轧机带来很大风险。
    第二,冷轧薄板生产能力增长相对滞后,加大热轧薄板轧机建设的风险
    2003年底,全国主要钢铁企业普通冷轧薄板带生产能力1643万吨,其中普通冷轧宽带钢轧机能力1486万吨。根据在建和拟建能力统计,2005年实际生产能力可达3000万吨,2010年将超过4000万吨。根据预测,2005年和2010年的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及其它涂镀层板折合冷轧板消费,消费总量为4000万吨--5500万吨左右。与需求相比,生产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加大了热轧薄板轧机建设的风险。
    第三,要充分考虑进口因素的影响2003年,普通薄板进口量为2425万吨,其中冷轧板及涂镀层板1727万吨。这一方面反映我国冷轧薄板及其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包括热轧薄板在内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钢铁下游相关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宝钢等几个大企业已经加大了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但从全行业来看,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板材,特别是冷轧薄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大量进口,在短期内还是避免不了的。企业在安排板材轧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进口的影响因素。
    第四,竞争力优势明显减弱这里以冷轧板卷为例。前几年,中国与日本、韩国、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相比,生产总成本仅比独联体高,列第二位。其中人工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其它各项指标差别不是很大。最近一二年,由于铁矿石、焦炭、运输(特别是海运)和电力费用价格大幅度上涨,人工费用也提高很快,再加上原燃料单耗比其它国家和地区高,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正在减弱。与日、韩、美、欧盟国家相比,我国冷轧板卷的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产品竞争力。
    板材轧机建设投资高,几个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从总量平衡的角度分析,企业瞄准目前每年进口的3000万吨板材市场,似乎风险不大。但如果在品种、质量、成本上无竞争力,仍然不能占领这块市场,其风险依然存在。
    二、要特别关注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使其支撑能力急剧下降,导致供应短缺,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产品竞争力。
    1.铁矿石
    2003年,我国 进口铁矿石1.48亿 多吨,其产铁量占 全国生铁总产量的 48%左右。预测2005 年和2010年进口铁 矿石量将达到1.8亿 吨和2.6亿吨左右, 其产铁量约占全国 生铁产量的52%和 63%左右。我国将从以自有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利用国外资源为主的钢铁生产大国。在这种形势下,新建企业或企业扩大生产能力都要十分关注铁矿石供应问题。
    第一,世界铁矿石供应能力将出现阶段性短缺
    最近一二年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量急剧增加,造成世界性供应紧张。澳大利亚目前的铁矿石生产能力为1.8亿吨,为适应世界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需要,准备利用几年时间将其生产能力扩大到32亿吨。其它主要铁矿石生产国也准备扩大生产能力。从长远发展来看,世界铁矿资源及产能可以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但由于新增能力需要一个过程,难以满足钢铁工业急剧增长的需要,出现阶段性短缺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这种局面已经出现,并将延迟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无疑会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铁矿石供应短缺,对中国冲击最大
    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几个主要产钢国家,几乎全部利用国外资源,美国78%左右铁矿石依赖进口。然而,世界铁矿石短缺对这些国家冲击不是很大。其理由是这些国家钢铁产量波动不大,铁钢比又比较低,只有0.6-0.8左右,又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国签有长期供货合同和合资或独资办矿,铁矿石供应有保证。我国则不同,每年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度增加,有些新增炼铁能力几乎处于无米之炊或找米下锅状态,冲击之大可想而知。近一二年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扬,世界铁矿石供应短缺是主要原因。
    第三,运输费用上涨,又使铁矿石供应雪上加霜油价上涨和运输能力不足,使海运费用成倍涨价;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和铁路中转能力紧张,加大了供矿难度。增加大型运矿船只、扩大港口接卸能力、缓解铁路运输能力都需要大量投资,需要较长时间。
    2.焦炭与炼焦煤
    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约1.55亿吨,其中土焦占30%左右。钢铁工业是焦炭消耗大户,约占65%,其次是化工工业。近两年出口量为1500万吨左右,也占较大比重。目前,焦炭价格急剧上涨,主要是炼焦煤大幅涨价、国内需求和出口增加而造成的焦炭短缺引起的。
    预测2005年和2010年全国焦炭消费量分别为1.52亿吨和1.7亿吨,包括出口量,焦炭产量1.65亿吨和1.85亿吨才能满足需要。据调查统计,2010年以前全国增加1.0亿吨炼焦能力,将超过届时的需求量,焦炉建设有明显的过热迹象。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焦炭阶段性供应短缺和长远生产能力过剩两种情形共存,焦炉建设应引起注意。
    炼焦煤资源不足应引起重视。根据消费量(含出口量)预测,2005年和2010年需洗精煤2.23亿吨和2.44亿吨,折合炼焦原煤4.05亿吨和4.4亿吨。炼焦煤资源总量可以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但炼焦配煤所需要的主焦煤和肥煤缺口很大,预计2005年缺口3500万吨左右,2010年缺口5500万吨左右,将制约我国炼焦行业的发展。
    炼焦煤进口将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
    3.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均。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同时也是水体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全国吨钢耗水量为16立方米,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很多。由于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即使采取有力的节水措施,将吨钢耗水指标降下来,预测2005年全行业要增加10亿立方米新水补充量,2010年还要增加1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钢铁工业与农业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的矛盾已日益显露出来。大量增加钢铁工业用水,在水资源分配、水体污染和水价上涨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等方面,引发一系列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水资源状况是影响钢铁工业布局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许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大规模扩建生产能力,处于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区,有悖于调整钢铁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非常不合理的。
    4.铁路运输
    近年来,铁路货运需求加大。目前,全 路申请车皮量已达日均20万辆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而铁路只能满足9.5万辆左右,不到需求量的一半。这说明我国铁路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的外部运量包括铁矿石、废钢、各种辅料、煤炭、钢材、炉渣等,约为钢产量的5倍左右。按2亿吨钢计算,即使扣除水运和汽车运输,每年的运量也十分巨大。铁路运输能力不足,无疑要对钢铁工业发展造成影响。
    以进口铁矿石疏运为例。2002年长江以北区域进口铁矿石5476万吨,接近全国一半左右。区域内除沈阳铁路局以外,北京、济南铁路局疏运压力都很大。特别是济南铁路局管内的青岛港,由于港口接卸能力大,2002年有760多万吨进口矿石转水路和其它路局运输。预测 2005年和2010年长江以北区域铁矿石进口量将增至0.8亿--0.9亿吨和1.2亿--1.3亿吨,铁路疏运压力将会更大。
    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规模,要尽可能地减少铁路运量,以减轻铁路压力,降低企业运输费用。因此,沿海建厂或扩大沿海企业规模是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5.电力供应
    电力在上世纪末达到短缺供需平衡后,如今再度成为瓶颈。目前全国6大电网,除东北以外,其它电网均缺电,其中华东装机容量缺口700万千瓦以上。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增长速度大于装机容量增长速度。2000-2002年电力需求增长平均为10%左右,而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为4.3%。有关人士预测,即使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要改变这种局面也需要2-3年时间。
    钢铁工业是高能耗行业,2003年用电增长25.82%。电力短缺和电价上涨,对钢铁工业影响首当其冲。钢铁工业扩大规模和评价新增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动态地考虑电力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变化趋势。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抑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
    第一,建立钢铁工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加强宏观引导首先应该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加以引导,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资源对各产业部门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国家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钢铁工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国内外钢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信息,指导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也要加强自律,根据钢铁行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规划。
    第二,制定新的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国家颁布新的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其中包括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结构调整方向、产业布局优化、技术政策、投融资政策、利用外资政策、进出口政策和行业准入政策等,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法律性文件。所有钢铁企业发展,都要纳入宏观调控范围,都要严格遵守产业政策。重大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严格执行土地、环境、水资源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银行、工商、环保、质检部门等,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
    (二)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针, 确保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多地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工业化起步较晚,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工业化过程中以大量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钢铁工业的惟一选择。当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其成为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优势。
    第一,节约资源,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1.降低金属料消耗
    (1)提高采矿和选矿生产过程的金属回收率。
    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即使扣除提高采矿和选矿金属回收率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仍然留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回收率指标不仅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国内许多大型矿山堆积的大量尾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也可考虑进一步加以利用。
    (2)降低冶炼和加工生产过程的钢铁料消耗。
    2002年,国内重点大中型企业转炉炼钢的钢铁料消耗平均为1109.1千克/吨,电炉炼钢钢铁料消耗平均为1075.31千克/吨,与国内先进指标相比高30千克/吨和40千克/吨以上;轧钢综合成材率为94.19%,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降低冶炼和加工生产过程的钢铁料消耗是节约金属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3)加强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为1.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44.7%。其中高炉渣、化铁炉渣、铁合金渣、含铁尘泥综合利用已逐渐实现产业化,而金属含量较高的尾矿和钢渣利用率较低。扩大从尾矿回收金属量前面已经提到。钢渣回收利用还有很大潜力。搞好钢渣和金属尘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发展相关产业(如水泥制造业等)、减少环境污染也有重大意义。
    2.降低能耗
    2003年,国由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09千克标准煤,比宝钢647千克标准煤高10%。2003年,全国吨钢可比能耗上升11千克标准煤。钢铁工业节能潜力很大。
    (1)加强节能意识,全面落实节能措施。我国炼焦煤(尤其是主焦煤和肥煤)资源短缺,将影响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煤炭在内的钢铁上游产品涨价已经成为影响钢铁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降低能耗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节约资源来看也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钢铁企业要加强节能意识,全面落实节能措施;国家要支持企业节能项目的实施。
    (2)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技术,切实强化高能耗的薄弱环节。铁前系统能耗占企业总能耗的60-70%,是节能的重点。
    轧钢系统要加速实现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有条件的企业加热炉要采用高效蓄热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轧钢燃耗和烧损,提高成材率。
    (3)充分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及余热、余压资源,搞好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各企业要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尽量不用或少用重油。
    (4)加强管理,各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专门机构,切实落实节能规划和节能措施,加强各生产工序能耗的检测与监督。
    3.节约淡水资源
    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和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钢铁企业要提高节水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钢铁行业取水标准;要加强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发利用城市污水;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节约用水。
    钢铁工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短缺这一制约因素。企业领导层和主管部门要把水资源作为钢铁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加强污染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五”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主要环保指标有很大改善,但与世界先进指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1.提高企业集中度,加速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中小型设备能耗高、污染严重,治理难度也大。在加快全行业企业集中度的同时,必须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中小型设备,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2.努力把铁钢比降下来,鼓励进口废钢和直接还原铁,减少生铁出口,减少非炼钢用生铁,争取2005年铁钢比下降到0.90左右,2010年下降到0.88左右,减少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
    3.大力推广和开发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落实和推广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清洁生产导向目录27项技术。
    4.完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检测工作管理;加快推进IS014000认证工作,建设环保管理体系。
    (三)积极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生产
    企业联合与重组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潮流,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优化布局;有利于产品专业化分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企业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建立产、供、销灵活的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应该意识到,这是关系我国钢铁工业提高整体素质、走向世界钢铁强国的大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展十分缓慢,今后一定要打破目前的僵局。
    1.企业主管部门审批项目,要把企业联合和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条件联合的企业,要首先实现联合,然后再审批发展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
    2.弱化地区产值考核指标,强化效益、质量、消耗、环境等考核指标。钢铁工业产品产值高,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不仅刺激各地盲目扩大规模,对跨省市和地区联合重组也是一个重大障碍。
    3.企业联合重组并不意味着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和人事安排等方面,要避免小企业被吞并之嫌,要体现优化、高效和公平的原则。
    4.企业联合重组中的资产清理、人员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
    (四)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供矿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钢铁工业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已经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国外开办铁矿、镍矿、铬矿和锰矿,签订长期供矿协议,同时要研究专用矿石码头建设、海运船队建设和港口铁路疏运能力建设,形成可靠的国外供矿安全保障体系。
    国内矿山建设要重点支持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山开发工作。对于新建矿山和现有矿山扩大规模的项目,评价其开采条件应以企业经济效益为标准,产品生产成本高于进口矿者,暂时不宜建设。建议取消政策外的补贴,国内地方和民采矿石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重点矿山,这部分矿山的发展与整顿十分重要,既要防止乱采滥挖,又要引导其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防止生产能力大幅度下滑。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