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分享到:
评论
    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工业化,没有钢不行,钢少了也不行,这是世界各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明证。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材料可以完全代替钢铁。钢铁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和再生,说明它是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材料”。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给我国钢铁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建成一个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钢铁工业的严峻挑战。
    一、改革开放24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1978年我国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在世界各国钢产量排名中列第5位,1996年钢产量上升到10124万吨,排名列世界第一位,2002年钢产量达18225万吨,突破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产钢量的最高历史记录,连续7年保持了世界产钢第一大国的地位,并且由于当年进口钢材2449万吨,也成为世界第一进口钢材大国,中国钢材消费量占了世界近四分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钢铁工业第一个快速健康大发展的时期。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时间中国的钢产量翻了一番,从年产钢6535万吨上升到12850万吨(因当年有少数地方中小钢厂瞒产少报,实际钢产量超过1.32亿吨)。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工艺技术结构也有了新改善。钢材中板带材和管材合计占钢材总量的比例由37.0%上升到41.7%;低合金钢占钢材总量的比例由15.4%上升到25.7%;连铸坯占钢产量的比例由22.3%上升到82.5%;吨钢可比能耗减少37%;在钢产量翻一番的情况下,钢铁工业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38%;吨钢新水耗量下降了50%;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58%。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对钢铁工业的有力拉动;源于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选择了依靠技术进步,加强技术改造,走内涵挖潜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的发展之路;源于我们坚持扩大开放的方针,把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加强自主开发,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比例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钢铁工业进入第二个快速健康大发展的新时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201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即国内生产总值从1万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需要多少钢?需要什么样的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了为时半年的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已将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呈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后认为,2005年中国钢材市场表观消费需求不包括目前国家统计中重复统计的部分(2002年约有1600万吨左右)将达到2.5亿~2.6亿吨,折合成钢的需求,是2.7亿吨左右;2010年中国钢材市场表观消费需求不含目前的重复统计部分将达到3.1亿吨左右,折合成钢的需求,是3.3亿吨左右。预测2005年消费的钢材中,板带材所占比例将由2002年的39.42%上升至43.46%,201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50.18%。这说明本世纪初的前10年中国不仅需要钢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而且必须在以增加板带材(特别是目前尚在大量进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板带材)为主的产品结构调整上有较大进展,才能符合市场要求。
    今年1~9月份,我国已产钢1595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加2838万吨,增长21.64%,生产成品钢材(含重复统计)17O29万吨,同比增加2769万吨,增长19.42%;同时累计进口钢材2820万吨,同比增加923万吨,增长48.7%,出口钢材累计517万吨,同比增加125万吨,增长32%,预计2003年全年产钢将达2.15亿吨以上,进口钢材将达3400万吨左右,出口钢材将达700万吨左右,扣除重复统计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2.37亿吨左右,较上年增长21%左右。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钢材中板带材所占比例高达90%,说明我国板带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发展滞后。前8个月我国进口线材36.93万吨,出口72.43万吨;进口棒材22.23万吨,出口68.38万吨,均为出口大于进口。棒材和线材,这两大品种占我国钢材总产量的54.5%,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我国现已是棒线材的净出口国。
    从2000年至2003年,这4年累计中国的钢产量增加了9000多万吨,净进口钢材还增加了1500多万吨,说明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有多么的巨大。对此,我们在很长的时期是认识不足的。
    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军的前10年,将是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大发展的10年,也必将是我国钢铁工业第二个大发展的1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查了建筑、机械、汽车、农用车、造船、铁道、石油天然气、家电、集装箱制造等8个钢材消费大行业从1998年至2002年每年的用钢情况和他们消费的钢材占全国消费量的比例。这8个行业2002年共消费钢材15853万吨,占全国消费钢材总量的80.88%。到2005年他们预测消费钢材将达到21280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26130万吨。其中建筑业用钢材(包括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2002年为10523万吨,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至13925万吨和16640万吨;机械行业2002年用钢材2750万吨,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至4000万吨和5200万吨;汽车制造业2002年用钢材910万吨,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至1200万吨和1800万吨:造船业2002年用钢材225万吨,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到380万吨和510万吨;家电行业用钢材2002年为455万吨,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到525万吨和630万吨。其他行业用钢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对2005年和2010年中国钢材消费需求的预测,无论是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法或用钢材消费与GDP弹性系数趋势外推法进行测算的宏观数学模型法,还是用微调法即对用户调研法得出的结果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的预测还需要随形势变化即时作出修正。
    我们之所以提出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健康大发展的新时期,首先是因为我国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万亿美元的目标,钢材市场的巨大需求带来了钢铁工业大发展的巨大空间。其次是我国钢铁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也具备了实现快速发展的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进一步扩大钢铁生产规模,我们面临着铁矿石等原料供给不足和环境容量限制的制约。我们必须用新思路去实现第二个快速健康的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钢铁工业规模扩张也存在着两大风险。一是GDP增长如果小于7%,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则钢材消费增长速度会大大下降,钢铁行业的市场风险在于房地产和土木工程建设以及机械和汽车、家电等高增长产业群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如果不能加快发展,也将给钢铁行业带来风险。目前我国建筑业消费的钢材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当东部地区房地产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增长速度减慢时,如果中、西部发展不快,不足以弥补东部地区减量,则会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2000年前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带给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就是证明。
    三、新时期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我国钢铁企业与外国钢铁企业争夺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2002年我国进口钢材2449万吨占我国内市场当年钢材资源总量(生产量+进口量)的11.28%,占我国当年钢材表观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的11.57%。今年预计进口钢材3400万吨,预计国内生产的成品钢材(含重复统计)23000万吨,预计出口钢材700万吨,钢材表现消费量(含重复统计)约为25700万吨,进口钢材占我国内市场钢材资源总量的12.87%,占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的13.23%。进口钢材的90%为板材。我国今后几年将有大量新增加的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色涂层板卷、热轧和冷轧不锈钢板卷、冷轧硅钢板卷等生产能力相继投产或达产,市场在哪里?在那些现在使用进口钢材的客户能够转向使用国产钢材。这
    必然出现在品种、质量、成本、服务四个方面与国外钢铁企业的激烈竞争。我们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在竞争中取胜。
    2.资源不足,环境有限,必须应对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煤。由于我国尚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钢铁积累量不多,社会自产废钢较少,进口废钢资源有限,因此,我国依靠使用废钢为原料的电炉钢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较低,2002年只有16.73%,大大低于世界平均电炉钢比的35%的水平。因此我国钢的生产主要依靠用铁矿石和焦炭炼出的生铁为原料。
    我国铁矿资源不足,原矿含铁量较低,属于贫矿,且资源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三省,占全国的总储量的48%。按现有资源量和开采规模,大约可以持续开采40多年。2002年我国生铁产量1.7079亿吨,其中用进口铁矿石炼成的生铁约占42.12%,2003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我们预测2005年需要国内生产生铁2.1亿吨,国内矿可支撑生产生铁9260万吨,另外的11740万吨生铁需要进口l.82亿吨铁矿,红2000年进口11140万吨增加7060的万吨。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四个主要向我出口铁矿的国家,都需要采取措施,开发新矿山,修铁路、建新的港口泊位等才能满足我们的增长需求,按现有开采和运输能力是难于满足我们的要求的。2005年进口矿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尚且如此,2010年需求量还要进一步增长,要保障我们的需求就更需要认真研究和我们的贸易伙伴作出战略性的长期安排。
    除了铁矿资源问题外,还有焦煤资源和水资源问题。
    按2005年预测钢铁行业需要焦炭总量在1.106~1.146亿吨。目前钢铁企业和地方炼焦厂都在加快建设新的炼焦炉,其生产能力有可能超过需求。问题在焦煤特别是主焦煤和肥煤生产能力不足,也需要采取措施才能保障需求。今年以来,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焦煤已有显著增长。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尽人皆知。钢铁工业是工业部门中的耗水大户。北方地区是严重缺水地区,该地区现有钢铁企业2002年的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1.9%,这一地区发展钢铁工业要受到水资源不足的限制。特别是华北中东部平原水资源短缺危机最为严重,这部分地区除大力推进节水措施外,应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限制钢铁生产的进一步扩张。
    物流运输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环节。目前大量进口铁矿因铁路接运能力不足,压港严重,有的港口不得不靠汽车长途转运,增加了运输成本。我国除上海宝钢外,其他钢铁企业原料和产品输出都要靠铁路或内河运输,特别是主要依靠进口铁矿炼铁的钢铁企业,在获得到厂原料的低成本上,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我们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钢铁工业要在规模上继续发展,就会在能耗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受到限制和制约。在国家规定的酸雨和二氧化硫“两控区”内的钢铁企业去年产钢136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这些地区发展钢铁生产将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
    3.新一轮钢铁产能扩张面临着能否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考验
    我国钢铁工业进入第二个快速健康大发展时期,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否则就不是健康的发展。实现上述的四个统一,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必须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原则。中国的钢不够要发展,但目前缺少的是3000多万吨的板材,而且品种、规格、质量水平都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今年我国钢材市场品种结构的矛盾更加明显,1~8月份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1.84%,其中板带材占消费总量的42.51%,但国内生产的板带材只占国内钢材生产总量的34.15%,生产和消费需求相差8.36个百分点,是靠进口补足的。虽然1~8月份我国板带材生产增长了21.53%,超过了钢材综合平均增长18.78%2.75个百分点,但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增长30.67%的需要。今年前8个月我国线材表观消费只增长10.54%,棒材表观消费增长21.68%,均大大低于板带材的消费增长幅度。我国钢材消费结构增长趋势的变化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前8个月我国线材生产增长11.73%,略大于国内消费增长,多余的部分出口了。以棒材为主的小型材生产增长了22.9%,也略大于国内消费增长,多余的也出口了,但要看到这两个品种的国际市场容量很小,且不可盲目发展。我们强调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品种、质量去发展总量。
    二是把握钢铁生产的增长幅度基本上适应消费增长幅度,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大的节奏失衡,要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防止钢铁投资过热,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维持适度的供略大于求,通过公平适度的竞争,扶强限劣,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壮大我国钢铁工业。
    当前钢铁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是确实存在,不能回避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按目前各地扩建和新建的钢铁产能计划,到2005年末,全国高炉炼铁能力有可能达到3.09亿吨,炼钢能力有可能达到3.33亿吨,比我们预测的市场需求钢量多出6700万吨能力,比预测的市场需求铁量多出8100万吨能力。实际上我们的原料供给能力也达不到,如果按目前建设计划继续进行下去,到时必然出现大量能力闲置,或投产后不能达产,投资将难以收回,市场的过度竞争,价格大战,将给钢铁行业的运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认为现在投资建设一般水平的中小钢铁厂或不顾建厂条件,不坚持技术高起点,不能生产替代进口产品的品种质量水平和不具备获得低成本原料能力的大型钢铁厂,都是有着很大投资风险的,我们希望银行或其他金融投资机构认真分析研究自己的贷款客户和投资对象。希望没有开工建设的项目,再冷静地做些可行性研究。
    三是要坚持把获得低成本原料,建立长期、稳定、安全的原燃料供给体系作为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对待。
    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钢铁原料市场行情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世界电炉钢比例的提高,废钢大涨价。由于发达国家环保要求,提高了焦炉建设投资,使焦炉大修或新建减少,国际市场对焦炭的贸易需求增加,焦炭价格大涨。由于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大幅度增加,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我国今年进口铁矿石占了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三分之一,使得海运费大幅上涨。这一切现象说明,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立长期、稳定、安全的原燃料供给体系。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对我国的钢铁企业而言,获得低成本原料的能力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四是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的钢铁工业发展之路。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有许多不利条件:我国铁矿贫而少,今后的发展要大量靠进口矿,而我国的钢厂又绝大部分远离海岸,我国现有港口只有3家能够接受20万吨矿石船,其他均在几万吨或以下,有大港口的地方铁路运力又不足,总体上我国使用进口矿生产钢铁比紧靠海港的外国钢厂的原料成本高。我们现有钢铁生产能力的42%左右处于缺水地区,有75%左右处于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大中城市。我们是一个在2010年人口将达14亿左右的大国,按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消费钢铁量来估计我国最高需求的钢铁总量,是中国不能承受,也是全球不能承受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必须加快研制新型的高效的节能的钢铁新材料;必须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必须重视并加大环保投入,实现清洁化生产和资源再生的循环利用;必须走提高产业集中度,大集团,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份制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等适合中国国情和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路子。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对中国钢铁工业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好钢铁生产和建设就一定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吴溪淳)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