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会议报道 > 正文

姜维:科技创新将决定中国钢铁的未来

摘要:

姜维强调,科技进步是中国钢铁效率提高,由小变大到强的核心要素。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式有效支撑中国钢铁由小到大变强。

2024年12月5日-7日,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盛大召开。

12月7日主题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发表了题为《坚持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 姜维

国内钢铁表观消费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1-9月国内钢铁表观消费又下降6.2%,其中8月下降了13.5%,9月下降10.3%。近3年,国内表观消费累计下降1亿吨以上,今年大概率会在9亿吨以下,下降趋势已经形成。

面对下行压力,姜维认为应对之策在于,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拉动不锈钢、电工钢等品种的消费,预计将带动中高端钢材消费量年增长800万吨以上。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着重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尤其是自律控产能。国际化始终是中国钢铁从小到大变强的关键,要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进程。“三定三不要”将成为行业应对当前下行阶段的底线思维,即“以效定产”、“以销定产”、“以现定销”。

姜维强调,科技进步是中国钢铁效率提高,由小变大到强的核心要素。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式有效支撑中国钢铁由小到大变强。随着工艺流程进步,高性能钢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带动并支撑了下游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部分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我国也拥有了一批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冶金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和工程公司。

此外,标准质量的进步明显。钢铁行业国际标准化贡献率位居全国各行业前列,发布标准约占中国牵头总量的9%左右,“十四五”以来,年平均发布数量达到两位数。国际标准人才队伍不断走向国际舞台。获得ISO卓越贡献奖人数占全国总量的34%,年轻化是显著特征。

但目前钢铁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钢铁与上、下游创新链割裂。钢铁与下游用户缺乏有效合作机制,联合研发、共同创新的体系不健全。下游行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应用反馈断链。钢铁行业工业软件产品对外依赖度高。钢铁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支持不够。国际看,研发强度与创新型强国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比例更低。

姜维指出,科技创新将决定中国钢铁的未来。从智能装备、自动化装置PLC系统到工控软件,再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链条工控系统的自主可控已经刻不容缓。关键金属材料问题亟需解决。中国钢铁首次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减量发展,挑战巨大,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将是正确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嘉宾个人学术观点,未经嘉宾本人审核,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资讯编辑:陈群 021-26096771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钢材价格指数 情绪指数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