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观点 > 正文

Mysteel:中国出口韧性与挑战——全球供应链动荡中的坚守

自今年七月中旬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已连续11周下跌,且降幅逐渐扩大,欧美四大主要航线的运价也持续下滑。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的上海港,其运价指数通常被视为国际供应链健康的风向标:国际物流和货运指数的持续走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衰退的预期。

这一预期同时引发了对中国短期和中期出口动能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圣诞节库存周期结束后,出口大幅下滑的风险;

2. 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可能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出口;

3. 近期各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增加。

中国出口看似危机重重,而出口作为当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对GDP和就业的边际贡献尤为关键。

本文首先通过追踪全球贸易前景的五个关键指标,显示中短期内全球贸易环境并未显著恶化;其次,通过回顾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以及分析今年八月中国对美出口重回首位的现象,展示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竞争力。预计四季度中国出口动能可能放缓,但出现崩溃式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一、运价指数持续下跌引发市场对中国未来出口和经济的担忧

1. 三季度上海运价指数持续下降

自7月5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创下年内高点3733.8点以来,至9月20日,已连续11周下滑。

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同样呈现下跌趋势,反映出当前欧线市场“旺季不旺”的局面。究其原因,欧洲航线运力充足,传统旺季有提前结束的迹象。市场货量下滑,多数航运企业通过降价吸引货源,市场竞争加剧。

2. 市场对中国短期及中期出口动能的顾虑

作为全球供应链健康的风向标,上海港的运价指数持续下跌,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可能步入衰退的担忧。这种担忧也引发了对中国短期及中期出口动能的顾虑,尤其包括以下方面:

1)圣诞节库存周期结束后,出口可能出现大幅下滑

圣诞节用品的出口高峰期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9月,9月往往达到最高峰。 中国几乎所有的圣诞出口商品都会在此期间热销,尤其是在西方传统消费市场。今年,由于海运成本大幅上涨,圣诞商品和圣诞用品的出口旺季提前到来。截至8月31日,义乌平台中欧班列已发送523列,合计55416标箱,同比增长4.9%,其中圣诞用品是主要增量来源。据统计,2024年1月至7月,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额达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2)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出口

2024年2月5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若他在今年的大选中获胜,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此举将对中国出口产生显著压力,带来出口增速放缓、产业链调整、市场份额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等潜在风险。

 3)近期全球对华反倾销调查增多

2024年,各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显著增多,重点针对钢铁和金属制品、化工产品、光伏产品、电子电器、服装纺织等行业。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出口的挑战。

例如:自9月27日起,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率将上调至100%,太阳能电池的关税率上调至50%。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产、钢铁、制品、口罩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关税率将上调至25%。其他产品的关税调整,如半导体芯片,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生效。与此同时,加拿大也与欧美保持一致,自10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

3. 中国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显著

今年以来,外需持续强于内需,出口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虽然出口对GDP的直接贡献在逐渐减少,但其边际效益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制造业就业和技术进步方面。市场对中国下半年出口的担忧,本质上反映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担忧。

二、五大贸易前景指标显示外需仍有较强韧性

通过对全球贸易前景的五个关键指标的跟踪,表明中短期未来全球贸易环境并未明显恶化。

三、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回顾

1. 今年8月中国对美出口重回贸易量第一

根据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数据,以美元计,8月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回升8.7%,较7月增加1.7%,创下2023年4月以来新高;贸易顺差达到910.2亿美元,为年内次高。

从主要出口地区来看,8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欧盟、东盟;对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9%、13.4%、8.8%。自2023年11月以来,美国再次成为中国头号出口市场。

八月出口走强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子产业链复苏以及汽车和钢材的“抢出口”:

1)全球电子产业链复苏

今年7、8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主要贡献来自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手机等产品。

从具体商品来看,8月出口金额最高的三类商品分别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集成电路,分别同比增长10.8%、下降2.7%、增长18.2%。尤其值得关注的是,8月手机出口同比增长16.9%,较前月大幅回升15.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出口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此外,从全球计算机和电子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看,8月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1.4%,反映出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复苏势头。

2) 汽车和钢材“抢出口”

8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2.7%,钢材出口达949.5万吨,环比增长21.3%,创近七年来单月第三高。欧美贸易商因担忧反倾销措施、加征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冲突可能引发的航运成本上升,提前备货,导致“抢出口”现象显著。

2. 美国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或有限

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回顾:

初期阶段(2018年3月-2019年1月):

2018年7月,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迅速实施对等反制。

201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意暂停贸易摩擦并开始谈判。

第一阶段协议(2020年1月):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同意部分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国承诺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和其他商品。

后续发展(2020年至今):

尽管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双方在技术、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并加强了特朗普时期的部分政策,尤其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措施。

自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关税加征措施。这轮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引发了“出口抢跑”现象,导致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出口增速。然而,随着摩擦升级,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显著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通过其他途径绕过关税限制,2019年美国在中国出口份额中显著下降,而东盟和欧盟的份额则相应上升。

东盟在上游原材料端仍依赖中国进口,如纺织原材料和中间品,这实质上是产业链的再分工和转口贸易。此外,随着中美摩擦升级,墨西哥成为转口贸易的另一个崛起地。2022年,中国在墨西哥进口中的比重较2015年增加1.9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加大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对非洲和中亚地区的出口增速较快。

因此,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在2018年导致中国出口份额下降,但到2019年便已回升,目前维持在相对高位。2018年中国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12.8%微降至12.7%,但2019年反弹至13.1%。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影响了对美直接出口,但中国通过转口贸易和将部分组装环节外迁来应对,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2023年,中国全球出口份额升至14.2%,显著高于摩擦前的2017年(12.8%),也超过了此前2015年13.7%的高点。

综上所述,尽管四季度中国出口动能可能有所放缓,但出现崩盘式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出口具备目的地多样化和“以价换量”的优势(详见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文章《中国出口前瞻:动能减缓,韧性不减》),这些因素将有助于维持出口的整体稳定性。


资讯编辑:肖斐帆 18321186065
资讯监督:齐兴华 18851902002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钢材价格指数 情绪指数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