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观点 > 正文

Mysteel解读:长债专题(三)——万亿长债发行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路径及用钢测算

背景:为解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30年、50年,分别将于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首发。根据下发文件,此次超长期国债用途共八大领域,其中之一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核心观点:目前,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升高至66.2%,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是解决农业人口转业市民化,聚焦农业人口,加快完善满足新落户人口需要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设施。故发展路径和用钢测量围绕核心点展开,新型城镇化减少的发展路径为:构建城市群、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县城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且假设万亿国债流向基建10%-30%,基建用钢大约1868.8-5606.66万吨,房建用钢大约4368-13104万吨。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城镇化,注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也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承载能力,实现区域联动中心特色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跨区域流动,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升高,我国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53.73%逐年升至2023年的66.2%,上升12.47个百分点,城镇化人数也从74502万人上升至93267万人,上升18765万人。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1)构建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需继续推动我国五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第一季度的GDP粗略计算为7.35万亿元,且上海2023年的城镇化率为88.6%,这均排名第一。城市群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医药资源、就业机会众多、人才政策众多等,具有强大的虹吸作用,有利于资源共享、吸引人才,也推动城市互相合作,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表1:各大城市群具体情况

数据来源:Mysteel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领域中,要求需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目前,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全国共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管道近30万公里,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加装电梯10.8万部;增设停车位32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0.4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68万个;增加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2600多万平方米,增设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社区服务设施6.8万个。并在以下财政支出方面,教育公共开支的财政支出最大,占比15.14%,社会和保障就业排名第二,占比14.05%,而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支出占比较小,分别占比2.08%、3.85%,国家需提高此方面的支出,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健全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养老设施、交通设施以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这些和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尤其在老旧小区这块,问题众多,基础设施问题较多,国家重视老小区改造,北京胡同改造、上海老城厢改造是典型案例,2019年至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约1亿人。

(3)重视县城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表明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注意大城市的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丽江玫瑰小镇、龙泉青瓷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一系列的特色小镇脱颖而出,带动经济发展,有利用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比如,2024年5月,江西省为全力支持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省财政厅下达2024年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2.96亿元,全年资金总量达到30.9亿元,较上年增长7.7%;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2亿元,全年资金总量达到18.4亿元,较上年增长15.7%。

2023年,我国农村人口数为47700万人,同比降2.86%,城镇人口93267万人,同比增1.3%;城镇就业人数47032万人,同比增2.4%,农村就业人数(目前仅公布2022年)同比下降1.65%;农民工就业人数29753万人,同比增0.65%,本地农民工同比下降2.2%,外出农民工同比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中,省内流动占61.8%和中部地区占51.7%。各种条件改善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第一,农民工收入增加,农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加165元,增长3.6%;第二,居住条件改善,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第三,教育条件改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在校率为99.7%;第四,城市生活适应度不断提高,86.3%表示非常适应或比较适应本地生活,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用钢测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农业人口转业市民化,聚焦农业人口,加快完善满足新落户人口需要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设施。从上句话解析,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用钢的主体是基建和房地产,Mysteel根据公开资料发现,房地产用钢量约占钢材总需求量的35%,基建用钢量占20%。

在基建方面,交通运输是其中一个大头,根据Mysteel以往相关研究(《Mysteel:探讨基建的钢材需求》)表明,如表2所示,每个行业每投资1亿元对应的耗钢量为0.33万吨、0.16万吨、0.35万吨等,相关系数相乘测算交通运输各项项目,得出2023年用钢量大约为17631万吨,假设按照6%的增速增长,预计2024年用钢量为18688.86万吨。假设万亿国债流向基建10%-30%,基建用钢大约1868.8-5606.66万吨。

表2:基建用钢情况

数据来源:Mysteel根据公开资料整理、Mysteel测算

此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三大工程”的建设,根据《Mysteel:2024年“三大工程”项目带动用钢量测算》,2024年,城中村改造带动粗钢消费430-602万吨,保障房建设拉动粗钢消费量约480万吨。“平急两用”工程拉动用钢量约51万吨,故2024年“三大工程”总计拉动用钢量约961万吨-1133万吨,但对年度粗钢消费拉动增速仅在1%左右,拉动作用较小。借鉴格林期货相关方法,如果选取房地产用钢单耗系数为52千克/平方米,预估2024年房地产行业用钢量在43680万吨。假设万亿国债流向房建10%-30%,房建用钢大约4368-13104万吨。

表3:房地产用钢情况

数据来源:Mysteel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格林期货


资讯编辑:陈颖 13997601470
资讯监督:张凯东 021-26093944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6-26 135.72 +0.14
长材指数 06-26 151.53 +0.18
扁平材指数 06-26 120.6 +0.1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6-21 33.18 -19.77
热卷情绪 06-21 34.18 -9.17
冷卷情绪 06-21 37.04 -7.34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