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聚焦 > 正文

钢铁企业应如何在千锤百炼中完成凤凰涅槃?

受国际诸多利空因素及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我国钢铁需求迅速疲软,供给降幅小于需求降幅,钢铁行业步入新一轮下行周期,企业经营面临困境。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565亿元,平均利润率仅为1.33%,明显低于工业制造业平均水平。据钢协统计,今年第1季度,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为0.58%,钢铁行业经营业绩进一步下滑。钢铁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我国钢铁行业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峰值平台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钢铁需求峰值已过,我国钢铁产量已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峰值平台区,在高位震荡后将开始下行。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人均GDP超过1.08万美元是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一个重要表征。我国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人均GDP分别为1.2551万美元、1.2741万美元、1.27万美元。我国钢材消费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每年钢材消费量虽然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中长期呈波动下降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7亿吨,较2023年下降2.2%;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4亿吨,较2025年下降3.4%。

据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介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稳增长、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的深度调整阶段,行业格局将面临洗牌和重塑。”

钢材出口仍将保持在高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25655万吨,同比下降1.9%;生铁产量为21339万吨,同比下降2.9%;钢材产量为33603万吨,同比增长4.4%。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月—4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502万吨,同比增长27%;进口钢材240.5万吨,同比下降3.7%。这说明在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不景气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仍会保持在高位。不过,这种“量增价跌”的出口态势不可持续,须重视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成为钢材发展方向

设备、汽车、家电的更新,关系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城市化建设将对钢材的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虽然未来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将长期处于平稳或者缓慢下降趋势,但产品结构会一直跟随下游用户需求趋势进行调整。例如日本近50年粗钢产量几乎维持在1亿吨左右,但特殊钢产量在增加,普通钢产量在减少,产品结构一直在变化。

能耗强度和碳减排将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最大压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中提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钢铁行业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根据2021年3月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结束时,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预计未来单位能耗和单位碳排放是钢铁企业发展的最大压力。

今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一年,2021年—2023年我国能耗强度一共才降低了3.3%,今年目标是2.5%,明年要实现下降7.7%的目标。同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也很难达到,过去3年才实现了5%的下降目标,今年和明年一共要实现下降13%的目标(每年要下降6.5%)。

钢铁企业该如何应对?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国家未来将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例如南钢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3%,建立了高端研发平台45个,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500余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40余项。2023年南钢股份研发投入达到了24.02亿元,研发新产品30项,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21.25亿元,营业收入达725.43亿元。

绿色低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对钢铁行业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许多钢铁企业投入巨资,探索生产低碳排放钢的全新冶炼工艺,另外欧盟的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公布也促使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到各个行业,下游用户对低碳排放钢要求也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北方奔驰、宝马和奇瑞等要求钢铁企业提供的钢板为低碳排放钢。

河钢集团利用河北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分布式能源资源,探索氢能利用前沿技术,建设了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生产绿色DRI(直接还原铁)产品。该技术较传统工艺年减碳幅度可达70%,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分别减少30%、70%、80%以上,生产每吨直接还原铁可捕集二氧化碳约125千克。基于氢冶金技术支撑,2023年河钢集团与宝马开启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约定从2023年中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逐步使用河钢集团低碳排放汽车用钢。

另外,宝钢与奔驰、奇瑞等公司分别合作打造绿色低碳汽车供应链,宝钢股份与舍弗勒集团打造绿色钢铁供应链。

向下游产业链延伸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已达50%以上,其中线材、棒材、管材、板材占比分别为60%、40%、30%、70%左右,而我国钢材的深加工比例在27%左右,所以可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这就需要钢铁企业、下游企业、钢材贸易商、物流企业,甚至IT(信息技术)企业等成为钢铁企业产业链建设的主体,可以组成不同形式的合资和合作企业。各企业之间不再是相互争夺资源、相互消耗的关系,而是要促使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协同一致地实现共同目标,构建多方合作、效益倍增、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实现良性发展。

实现高附加值进口产品替代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我国一些需要高技术、高品质的钢铁产品每年仍然需要进口。例如2022年我国产钢量超10亿吨,仍然需要进口850多万吨的特种钢;2023年我国进口钢材虽然有所减少,仍然有765万吨特种钢需要进口。

以湖南钢铁集团为例,湖南钢铁集团粗钢产能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2023年集团实现营收2360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为104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这主要源于其对于产品结构的深度调整,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就实现了80个钢种的进口替代,其中华菱钢铁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68.31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3.78亿元,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4.2%,新增替代进口钢种30个,华菱钢铁高附加值品种钢销量占比从2017年的38%增加到2023年的63%,2023年销量达到了1683万吨。

创造新应用场景的钢铁需求

只有创造新应用场景的钢铁需求,才能够优化钢材消费结构。钢铁企业要不断发掘新兴产业的需求增长点。例如,加强对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服务和供应,以满足其对高质量钢材的需求。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核心金属材料方面,重点关注电工钢;随着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应重点关注光伏使用的型钢中厚板热轧薄板等品种。

以太钢为例,其瞄准氢能行业先期介入,通过国内首发液氢专用不锈钢产品打开了新的需求点。在全球范围内,氢能的储运以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为主,太钢开发出液氢容器专用不锈钢系列(板、管、型)材料,产品化学成分、超低温性能等指标完全满足液氢环境的苛刻要求,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升级贡献了太钢力量。

转型到多元产业等其他赛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钢铁需求逐渐减少,行业利润越来越薄,以建筑用钢为主的企业可以考虑主动退出,转型到其他赛道。

举例来说,南钢的多元化产业已经成为盈利亮点,是2023年南钢效益较好的原因之一。南钢新产业旗下汇聚了以金恒科技、金元素、柏中环境、钢宝股份、印尼基地等核心产业平台为主的53家子公司,还在印尼打造了焦炭项目基地,年产焦炭650万吨。南钢新产业利润逐渐增加,2016年—2023年,新产业整体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4%,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5%。2023年,南钢集团实现营收2028亿元,利润为30.5亿元,利税为45亿元,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列第66位。


资讯编辑:沈一冰 021-26093395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6-14 138.69 +0.28
长材指数 06-14 155.29 +0.35
扁平材指数 06-14 122.81 +0.22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6-14 52.95 +5.77
热卷情绪 06-14 43.35 +1.26
冷卷情绪 06-14 44.38 -1.72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