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观点 > 正文

徐向春:谨防钢铁限产沦为“数字游戏”

分享到:
评论

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564.8亿元;上海钢联调研的247家钢铁生产企业2023年盈利家数占比仅为41%。2024年1-2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总额为146.1亿;1季度247家钢铁生产企业盈利家数占比降至26%。

3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认清形势保持定力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倡议书,呼吁钢铁企业要按照“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三定三不要”原则,追求有质量的经营、有效益的发展,减少无效供给,维护供需平衡。4月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202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方面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新一轮钢铁产量调控呼之欲出。

对于产量调控的作用和效果,业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中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限产与化解过剩产能并不矛盾

一提到限产,通常被认为是行政干预,限产并不能使产能、企业退出市场,反而会阻碍产能出清和行业调整步伐。化解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实现:企业通过价格战展开激烈竞争,让利润不让市场,优胜劣汰,最终弱者以亏损破产的方式退出市场,产能出清,市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但是,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钢铁行业兴衰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果真只有市场出清的唯一途径吗?

纵观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大国,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通过市场化单一方式来出清产能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些国家花了近30年的时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在此期间,当市场过度竞争、钢铁行业处于困难时期,各国政府均不同程度地采取联合限产、产业补贴、削减产能、限制进口等方式进行行政干预,对钢铁业进行扶持,以缓解对产业、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冲击。行政干预一方面为产业调整腾挪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出清过剩产能的目的。国际经验表明,阶段性的限产是产业调整、化解产能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中国钢铁业曾经有过市场化出清的尝试。2011年,面对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钢厂为保市场份额,宁可亏损也不愿意减少产量,价格绵绵下跌,历时长达四年之久。2015年四季度跌至1800元,累计跌幅超过60%,大量钢厂被迫停产,全行业陷入亏损。在此期间,银行“闻钢色变”,针对沾“钢”的企业,以各种方式惜贷、抽贷。市场化去产能的副作用令钢铁行业元气大伤。后来通过强有力的去产能,压减1.5亿吨产能,取缔1.4亿吨地条钢,才使钢铁行业逐渐恢复生机。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有重蹈2015年全行业亏损覆辙的风险。现在市场流行负反馈逻辑,坚定做空钢厂利润:市场需求收缩,供应过剩,钢厂陷入囚徒困境,只有亏损200元/吨以上时,才会被迫减产,市场价格才能阶段性见底。稍有利润后钢厂再次复产,然后再进入新一轮的负反馈,价格绵绵不断地下跌。甚至有的观点认为要跌至2015年的1800元/吨水平。从今年一季度行业运行形势看,这一观点似乎正在得到验证。

钢铁行业陷入持续亏损,表明市场机制不能在钢铁市场正常发挥配置资源作用,需要主管部门发挥政府作用,主动作为,纠正市场机制失灵现象,继续实施限产政策,改善供求关系,摆脱困局,才能为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有利条件。

二,即使对于产能过剩严重的产业,限产也并非无能为力

一个成熟行业,在需求见顶后,如果产能过剩问题处理不当的话,往往使得行业经历一个漫长痛苦的调整过程。但是这是否是必然趋势,其实也不尽然,我国水泥行业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样版。

水泥行业水泥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75%以下,产能过剩程度与钢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水泥需求在2014年见顶,较钢铁早了6年,饱受产能过剩困扰,应该说比钢铁业前景还要惨淡。但是,为了应对产能过剩,水泥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痛定思痛,形成共识。2014年,水泥行业首先在北方地区尝试冬季采暖季错峰生产,取得良好效果。2016年10月,工信部、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部署2016年至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由此推动了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自2015年以来,水泥行业经营情况与钢铁业拉开差距,最好时销售利润率达到18.5%,把钢铁业远远甩在后面。即使同为2022年困难时期,水泥利润率还能够维持在6%。

实践证明,由于行业自律性强,主管部门和地方政策有所作为,供给端的有效调控减轻了产能严重过剩压力,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减少水泥价格波动幅度,有助于稳定和强化市场长期和理性预期的管理,弱化市场非理性预期。同为基础原料行业,水泥行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钢铁行业学习借鉴。

三,限产是否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影响GDP增长?

对于钢铁限产各方面有一些担心。钢厂认为会增加固定成本,加剧企业困难。地方政府则担心,控产量会影响工业增加值、影响经济增长。

实际上,限产并非大规模长时间降低产量。根据我们对市场的跟踪研究,当钢铁产量减产达到5%,市场供求关系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某一家钢厂,产量减少5%会导致吨钢固定费用有所上升,但充其量也就是几十元/吨。但是,如果全行业统一减产,通常对市场将产生两个效应,一是钢材价格回升,二是原料价格下降。一升一降,对钢厂所带来的效益往往是上百元甚至几百元,抵消固定费用后还会产生正效益。

至于控产量影响工业增加值,这实际也是一个误解。表面上看,工业增加值与产出(通常理解为产量)成正比,如果减产,工业增加值就下降。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增加值并不等同于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而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大家看的很清楚,一稳三降:固定资产折旧基本稳定,职工收入普遍缩水,上交税金减少,钢厂利润下降。由此推算,即使产量增长,但并未带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反而可能是下降的。

进一步来讲,盲目追求产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居民有就业、职工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的发展。但是我们看到,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一味要求保持高产稳产,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导致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结果是钢厂经营普遍陷入困境,政府税收下降,职工收入减少。因此说目前追求高产量所得到的结果没有一条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四,谨防钢铁限产沦为“数字游戏”

限产可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盈利,有利于行业摆脱困境。如果行业协同好,企业自律意识强,限产可取得良好效果(如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反之,如果企业都是抱着各扫门前雪想法,玩囚徒困境游戏,口头承诺限产却偷偷地满负荷生产,限产就是走过场,供应过剩压力依旧沉重,行业继续陷入困境,损人不利己。去年下半年钢铁限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去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3%,行业主管部门拟对全年钢铁产量进行调控。如果实现全年产量和上年持平,那么下半年产量就要明显下降,市场对此寄予厚望。果然,日产水平逐月下降,从7月份的292.9万吨降至12月份到217.6万吨,降幅达25.7%,圆满实现了2023年粗钢产量持平。

事实果真如此吗?市场给予了否定回答。如果下半年的产量如此大幅度的下降,那就意味着一方面钢材供应减少,另一方面铁矿石焦炭等原料的需求下降,钢材价格应当强于原料价格,钢厂盈利应当有所改善。但是下半年市场表现截然相反:铁矿石上涨20.2%,焦炭上涨32.5%,钢材仅仅上涨4.8%。钢厂盈利比例迅速缩小,247家钢厂盈利面由6月底的64%降至12月底的28%。诸多数据表明2023年钢铁产量不是持平,而是明显超过2022年产量。这种名义限产实际增产的游戏不仅恶化了钢铁行业运营状况,使市场信心进一步转差,也误导了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判断,不能及时制定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以后的产量调控中应当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加强行业监督,及时曝光不规范行为,力戒数字游戏,把限产工作落到实处,为行业真正带来实惠。

当然,限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在产量压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困难、面临各方利益博弈,阻力较大,同时也可能本该淘汰的钢厂存活下来。但是,如果犹豫徘徊,坐视供需失衡无所作为,可能导致行业陷入螺旋式低迷,重蹈2015年全行业亏损、钢厂大面积停产的覆辙。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动调控产量是摆脱行业困境最有效的措施,更符合行业利益。

各方应尽早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借鉴水泥行业成功经验,主管部门统一筹划,先立后破,通过环保、安全、能耗、碳排放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完善钢铁产量约束机制,行业加强自律,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使行业尽快摆脱亏损困境,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资讯编辑:祝蓉 021-66896654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