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聚焦 > 正文

姜维:坚持科技创新,推进钢铁行业发展向更高质量跃升

分享到:
评论

7月28日,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市召开,29位委员及代表在会上听取了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汇报,最终审定通过了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57项。

8月10日,就在这份被誉为冶金行业“奥斯卡”的荣誉经过补充公示后即将公布之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科技奖评工作负责人姜维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我向各获奖单位和获奖人表示祝贺!也向为钢铁行业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针对今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总体情况、入选项目特点、“十三五”科技进步总体情况及未来钢铁行业如何发挥好科技奖励对行业整体进步等内容,姜维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作了介绍。

记者:从2001年起设立至今,冶金科学技术奖已经受理申报超过4500余个项目、表彰超过1500余个获奖项目。今年的冶金科学技术奖总体情况如何?

姜维: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创纪录地达到了90家单位申报293项成果。不仅申报项目数较多,而且申报项目的整体水平也相对平常年份更高。申报单位和项目数量的持续增加,反映出“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科技进步明显。

在今年的评选中,经过网络评价、3级评审(专业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评审)、3次公示(申报公示、专业评审结果公示、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变化公示,今年额外增加1次补充公示)的层层严格遴选,经过122位专业评审专家、43位评审委员会委员(其中有9位两院院士)和29位奖励委员会评委的共同努力,以及在953位行业科技工作者(网络评价)和多家单位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最终有3个项目被授予特等奖、21个项目被授予一等奖、32个项目被授予二等奖、57个项目被授予三等奖。

记者:今年的获奖项目总体可以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点?

姜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课题集中结题之年,是对十三五科技成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总体看,申报和表彰的成果数量较多、水平较高。今年的获奖项目可以分为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新产品、新材料方面,原材料保证方面,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方面,低碳、节能、环保方面,操作岗位方面这6个部分。在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24个项目中,评价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有16个。这说明钢铁行业的许多技术已经处于国际最前沿,在向更高的水平探索并取得突破。这一特点尤其在3个特等奖项目中表现尤为明显。

首先,北京科技大学申报的“二氧化碳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项目为原始创新,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课题组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提出了二氧化碳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开展了系列基础理论探索和工艺技术研究,完成了示范工程建设和推广应用。作为“中国低碳原创技术”,该项目工业应用后,吨钢工序能耗降低6.12kgce,吨钢温室气体减排26.28kg。项目技术可服务于我国80%以上炼钢产能,实现全行业大规模应用,如此我国每年将减少炼钢固体污染物产生1000万吨,温室气体减排2600万吨。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已获发明专利18项、美国专利授权1项、国际专利申请2项,完成行业标准5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6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其次,中国宝武集团申报的“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为原始创新,突破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的世界难题,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开发出国际首套热轧无缝钢管兼具精准控温和直接淬火功能的在线控制冷却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系统,并实现工业化稳定应用;同时率先开发出高等级套管、管线管、结构管等热轧无缝钢管基于在线控制冷却和淬火的全新成分体系及工艺技术,并实现多品种、多规格系列化产品的稳定化生产及应用,可实现吨钢降本约500元。

截至目前,该项目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形成技术秘密等29项,实现了我国钢管制造企业牵头修订API(美国石油协会)标准零的突破,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申报的“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属于先进金属软磁材料领域,也是自主创新,在美国“337调查”中取得胜利。

铁基纳米晶带材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和高磁感特征,是电力和电子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支持下,该项目课题组历经10年艰苦攻关,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了高端纳米晶带材产业化制造与应用技术,填补了宽幅超薄纳米晶带材及连续化制造技术的空白,建成了国际首条年产能4000吨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制造成本降低约40%,纳米晶带材、铁芯及器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已广泛用于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等领域,还可应用于中大容量的电力电子高频变压器,支撑解决智能电网中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等难题,有力地支撑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满足我国对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需要,对加速我国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授权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23篇。近3年,该项目成果实现直接销售收入34.24亿元,高端纳米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引领了全球金属软磁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然,今年的一等奖项目中也有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例如,首钢的“京唐低碳清洁高效炼铁工艺和技术集成”,沙钢的“高效薄带铸轧稳定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长沙矿冶院的“秘铁高纯铁精矿选矿技术及伴生综合利用”,太钢的“核电用高品质不锈钢制造技术及品种开发”等。

记者:从今年的冶金科学技术奖来看,“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有哪些特点?

姜维:从科技奖励角度来看,特别是从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来看,“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科技进步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成果来源广泛,申报数量创新高。“十三五”以来,冶金科学技术奖申报单位和项目数量持续增长,成果来源更广泛。

在钢铁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的大背景下,申报单位数量从2016年的60个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74个。在今年的申报单位中,除了业内传统的钢铁企业、冶建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外,还有相关行业企业、院校11家;民营企业申报数量显著增加,17家民营企业申报成果33项,成果质量往年也有明显提高;申报5项以下的单位有79家,占比达87.8%;每个项目的平均完成单位为2.57个,比以往最多提高了0.35个单位,这说明项目成果要靠更多单位合作完成了。

申报项目数量的表现更为直接,从2016年的210项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264项。2021年的申报数量更是创纪录,共有90家单位申报293项。

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是钢铁企业近年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和重视。2020年,钢协会员企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为948亿元,而年度研发费用支出总额为1118亿元,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这是个好现象。这部分会员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为5.16万亿元,当年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7%,这个比例相当有份量。国际上多数钢铁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占比一般在1%左右,少数投入较高的钢铁企业也不会超过2%,而钢协会员企业2020年的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重要进步。而且,在全国24家上市钢铁公司中,宝钢股份等5家钢铁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已经超过了3%。其中,宝钢股份、韶钢、太钢这3家都是中国宝武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第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时至今日,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建立起基本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国钢铁工业既大又强发展增添了勃勃生机,为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十三五”末,在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生产的粗钢中,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占比已经提升到49.73%,高性能钢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带动并支撑了下游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十三五”期间,极低铁损取向硅钢、600兆帕~750兆帕级高精度磁轭钢、先进核能核岛关键装备用耐蚀合金、核电用不锈钢、高品质汽轮机叶片钢、低温管线钢、极地特种低温钢等高端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用于特高压变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等大国重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及国防军工领域。国产大飞机起落架用钢、高铁轮对用钢、高铁转向架用钢也已具备了国产化替代能力,为国家降低基本建设投资成本、全面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能降耗、超低排放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创建绿色工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明显提升,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相继涌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实质是科技创新,今年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奖项目中,我们发现节能降耗、减污降碳的科技创新尤为突出,3个特等奖项目,有2个项目都是节能减排的引领项目,21个一等奖项目中,有15个项目是减碳、减排、轻量长寿绿色产品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记者:未来,我们应如何发挥好科技成果评审表彰对行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姜维:回顾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深深感受到,科技创新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从引进、消化、整合、创新,到形成跨越,引领高质量发展,钢铁工业科技发展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冶金科学技术奖在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和推动钢铁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成果评审表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凝练,也可以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既是对行业科技进步的判断和分析,也是企业掌握行业重点发展方向的指导;既是对研发人员成绩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研发人员保持激情投入的促进和激励。

在国家对科技奖励不断提高标准、从严要求的大前提下,我们要继续做好行业科技奖励工作,以探索评审手段的完善为抓手,把科技人员的广泛参与和行业高水平专家技术把关结合起来,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是要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奖评,把有价值、成熟的好项目遴选出来,通过各种平台,坚持市场导向、行业推动、政府引领、纵横联合,有目的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

二是要探索、完善专家库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手段,做好网络评价和网上预评审工作,让更多行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到项目评价中来。既要让科技成果得到来自行业各方面专家的评价,为科学公正的评审打下坚实基础,又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成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更要让新成果为广大同行了解、认知,以最快速度推广应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要严格专业评审和评审委员会评审,做好专家选择,更好地发挥骨干专家的作用,保持科技奖励评审的专业性、代表性和延续性。

四是要充分发挥钢协和中国金属学会的行业平台、学术平台优势,聚集行业科技专家形成合力,通过科技奖励评审凝心聚力,做到技术交流、成果交流、人才交流。把科技奖励工作和行业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促进行业关键共性问题的解决,推动行业科技整体进步。

期待全社会、全行业继续关注、支持冶金科技奖的各项工作,并对行业科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把这项拥有20余年历史、成果丰硕、行业认可、具有权威的科技奖励工作做得更好!


资讯编辑:沈一冰 021-26093395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更多阅读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3-28 137.43 -0.85
长材指数 03-28 152.63 -0.9
扁平材指数 03-28 122.9 -0.79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3-22 58.83 +42.59
热卷情绪 03-22 46.83 +11.07
冷卷情绪 03-22 44.38 +15.48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