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聚焦 > 正文

钢材市场下半年将如何运行?新基建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几何?

分享到:
评论

采访嘉宾:

于勇 世界钢协主席,钢协副会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侯军 钢协副会长,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志祥 钢协副会长,建龙集团董事长

李新创 钢协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

黄一新 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海峰 陕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夏文勇 新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世平 中国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军红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钢材市场下半年将如何运行?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钢材市场库存升、价格跌等问题较为突出。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国钢铁企业出台了多项有力举措,维护市场健康稳定运行,为钢材市场下半年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今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如何?

李新创: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加强自律、有序控产,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平稳,国内钢铁生产保持高位,钢材消费逐步增长,钢材库存达到高位后持续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达49901万吨,同比增长1.4%;累计出口钢材2870.4万吨,同比下降16.5%;累计进口钢材734.3万吨,同比增长26.1%。从产量、进出口等数据来看,我认为钢材消费已经在上半年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朱军红:上半年,钢材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运行特点:

一是钢材需求“骤降急升”。疫情发生后,下游行业大面积停工、停产,钢材需求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第一季度钢材需求同比下降17%。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钢材需求逐渐回暖。自3月下旬开始,钢材市场交易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二是钢铁产量小幅增加。由于钢铁行业连续性生产的特点,钢厂上半年并未大面积减产,钢材产量略有增加。

三是钢材库存高企,去库存压力前所未有。受需求大幅减少、产量略有增加影响,钢材销售不畅,货物积压。3月中旬,钢材库存创历史最高纪录。3月中下旬开始,随着复工复产不断加快及季节性需求恢复,钢材库存持续下降。

四是钢材价格先抑后扬。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钢材价格明显下跌。进入4月下旬,钢材市场情绪好转,钢材价格开始反弹。6月底,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达103.01点,较5月底上涨2.03%。

2.如何看待下半年钢材市场走势?

李新创: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固,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各行业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下游行业需求逐步释放。我认为,下半年随着“六稳”“六保”、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两新一重”逐步落实落地,新老基建项目、重大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国民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回暖,预计下半年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将保持增长,全年钢材消费总量将保持高位,助推钢材市场上行。

夏文勇:下半年,在国家推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基础设施补短板、制造业升级等对拉动钢材消费形成利好。基建作为经济逆周期调节的核心因子,预计在下半年将继续发力。6月份基建数据同比继续好转,基建领域细分行业实现全面上行,逆周期调控逐步显现。同时,6月份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近75%,反映出下游行业建设热情高涨,也是下游需求良好的表现。

朱军红:下半年钢材市场走势既不会特别好也不会特别差,钢材价格将随着原料市场上下波动。钢材市场基本面将表现为以下运行态势:一是全年总体需求将有所下降。二是海外市场需求减少,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压力。三是钢材供应居高不下。四是高库存状态将贯穿全年。尽管当前去库存速度超过往年同期,但绝对水平依然偏高。在需求和利润的引导下,钢厂生产积极性仍然较高。五是铁矿石供应格局将逐渐转为宽松,铁矿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3.如何看待部分人士持有的“需求已在第二季度释放完毕”这一观点?

朱军红:每年都有人说“需求透支”,但实际上需求一直都有。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基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这对钢材需求来说是一大利好,我们要对需求有信心。此外,当前的钢材价格走势基本处于均衡状态。随着后期铁矿石价格回调、供应逐渐宽松,钢材价格或将相对回落。实际上,价格作为一种动态性的调节工具,短暂的涨跌都是正常的,这也是市场的规律。如果价格走高,产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走低,产量相应就减少,这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

二、新基建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几何?

1.新基建对钢铁企业有哪些重要意义?

于勇:新基建中的“基”是基础设施建设;“新”是创新,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创新。新基建带来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侯军:新基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拉动钢材需求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在拉动钢材需求方面,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新基建中用钢占比最高,预计年均钢材用量将超过2500万吨;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5G基站建设也将对拉动钢材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新基建带来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企业发展的机遇,最主要的发力点聚焦在科技端。

李新创:新基建无疑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一,新基建将带动部分领域钢材消费增长,预计今年新基建的直接钢材消费量可达3300万吨左右。同时,由于新基建所需钢材以优特钢为主,有利于推动钢铁企业产品升级。第二,新基建将起到中介和助推作用,推动钢铁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第三,通过为新基建相关的新兴产业服务,钢铁企业自身服务水平也将得到提升,推动自身向服务型企业转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钢铁产业与电子、装备等其他制造业相比,两化融合水平仍然较低,不同规模的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处于发展初期,部署和运营难度大,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技术、资金、人员,商业应用和产业推广也面临着基础薄弱、场景复杂、成效缓慢等一些问题。

2.钢铁企业如何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

杨海峰:新基建使得钢材需求更加多样化,既是钢铁企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契机,也是开拓新经济增长点、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机遇。面对新形势,陕钢一方面成立了产业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销售的平台,专业化落实产品结构调整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对组织、业务流程、数据、技术等进行全面梳理,剖析陕钢痛点、难点问题,找准转型最优切入点,进一步将制造能力和数字化技术融合,提高陕钢企业架构能力、决策运营能力,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模式。

李世平:5G技术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将为韶钢发挥自身优势、生产优质产品增添动能。韶钢与中国移动、爱立信联合开展5G创新应用实验,部署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韶钢在业内率先将工业物联网平台下沉5GMEC边缘云,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满足工业级时延与稳定性要求,为5G智慧工厂的搭建做好准备。预计在今年底,韶钢炼铁、轧线的现场操作将全部集中在智慧中心。

三、钢企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钢铁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不仅强调快速响应,还强调跨部门、跨地域的全局优化,能够解决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的实时性强、复杂且涉及空间面积大的问题。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众多钢铁企业再次深刻认识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您对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于勇:钢铁行业在传统意义上是人员密集型产业。河钢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产品、效率、环境的改善和提升。疫情发生后,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恰恰成为河钢应对危机的最佳选项,可以较好地解决产线人员聚集问题,实现远程操作、线上交易、居家办公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客户端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强烈,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全面进入“去规模化”时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企业必须转变过去以规模化为主的刚性生产模式,树立“柔性制造”理念,依靠云计算、大数据来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宏观大数据指导微观生产。

侯军:可以说,此次疫情既是对钢铁企业能否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的挑战,也是钢铁企业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层面创新提升的重大契机。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已经成功解决了“有没有”和“够不够”的数量问题,接下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和“强不强”的质量问题,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的鲜明主题。为此,山钢将积极推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山钢将有序推进“数智山钢”建设,实现制造单元智能化、运营管控数字化、产业生态智慧化、信息产业高端化。

张志祥: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钢铁企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让数据“活”起来,成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深化合作的“钥匙”,通过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目前,建龙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例如,今年4月份,建龙正式上线了供应链采购平台,这是建龙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一次变革。接下来,建龙将依托这个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高端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规范采购行为,推动采购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冶金协同创新平台。建龙各个子公司也将结合自身情况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未来,建龙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通运维、研发和营销环节,实现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杨海峰:今年初以来,陕钢引入“钉钉”疫情防控和远程办公系统,开展“数字化大讲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禹龙云商”上线,为客户端、供应链的线上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陕钢子公司在关键工序上引进了机器人。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充分认识到,陕钢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也认识到,陕钢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人才投入仍然不足,信息化应用架构还不完善。为此,陕钢确立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今年4月份成立了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学会,加快推进数字化知识的宣传培训,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陕钢高质量发展。

李世平:疫情期间,韶钢在生产上充分发挥智慧中心大数据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生产的冲击。技术人员居家办公期间,可以通过“智慧系统”中的“实时数据推送”全方位了解生产运行参数及趋势曲线,及时预警、分析生产的运行状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变化将更快。目前,韶钢可以通过5G网络控制智慧中心5公里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炼铁、炼钢、轧线生产,未来能否实现在50公里、500公里范围内甚至在千里之外驾驭生产,这值得期待。

2.钢铁企业如何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于勇: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深刻改变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创造机会。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抓紧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供应链协同发展,增强全链条抗风险能力。钢铁企业应加快建立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管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适应市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李新创:智能化不仅表现在生产层面,在帮助企业防疫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此次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国钢铁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即使两化融合较好的企业也存在薄弱环节,如重局部优化、轻集成优化,重业务系统建设、轻数据价值挖掘等;三是上下游企业缺乏有效协同。

钢铁企业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抓紧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一是要加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钢铁企业的支撑能力,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综合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步伐。二是要推动大数据在钢铁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对产品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数据、生产数据、能耗数据、经营数据、客户数据和外部数据等进行动态监测,提高数据分析的实时性和可视化,提高智能决策水平。三是要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开放和共享业务系统,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资源有效配置能力。

黄一新:“绿色”“智慧”“高科技”是新时代南钢的特征。下半年,南钢将进一步深入实践“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新产业裂变”3条成长曲线,重点提升六大能级。

一是提升创新能级。在数字研发领域,南钢将协同国际国内知名研究院所,打造具备全球高度、中国互联网速度的全球高端创新平台。在材料研发领域,南钢将通过材料基因数据库、数值模拟、性能预报、数字孪生、AI(人工智能)应用等,缩短研发周期,增强高附加值产品的品牌力量。

二是提升运营能级。南钢将以“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为目标,打造涵盖铁区集控中心、智能调度中心、钢轧集控中心等全域集中的智慧决策中心,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研发、设计、生产、仓储、物流等各环节,优化运营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数字化实现数智制造、精益运营和服务转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客户黏性。

三是提升产业链能级。南钢将围绕“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让全要素、全价值链协同链接;围绕钢铁产业链,以企业自身为核心,打造产业(实体)+金融(虚拟)为主的产融结合新业态;聚焦钢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战略新兴服务产业,持续推进钢铁产业链拓展与延伸。

四是提升企业裂变能级。南钢将通过“C2M”(用户直连制造)生态体系重塑工业生态,裂变新经济业态,让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成果产业化;重点培育高科技产业平台,为南钢创造新的效益增长极。

五是提升组织能级。南钢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管理耗散结构,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装上“透视镜”,看到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装上“显微镜”,让精细化生产、运营更加敏捷高效;装上“望远镜”,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有更加明确的定位。

六是提升全球化能级。南钢将大幅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推动一大批颠覆性冶金技术开发和应用;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矩阵;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创建跨国产业共同体。

四、如何建立高效协同整合发展的产业供应链?

此次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业对保产业供应链稳定空前重视,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列入要加大力度的“六稳”工作之一。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在面对各种突发危机时,如何确保产业供应链稳定,并建立高效协同整合发展的产业供应链,是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布局的大事。

围绕这一话题,《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钢协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期间,场内场外连线钢铁行业及相关上下游行业部分企业家、专家,请他们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1.钢企如何保钢铁产业供应链稳定?

侯军:中国具备全球最多、最长、最全的产业链。钢铁行业要建设稳定的产业供应链,特别要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才能保障整个产业链的安全。钢企要增强建立现代产业供应链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加大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力度,采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金融服务,打通上游各个环节,构建起科学通畅、互利共赢的供应链。

张志祥:从钢企自身的角度来说,第一,必须眼睛向内,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建龙集团提出了要紧扣精品工程、降本增效、客户需求这3个科技创新的来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整合行业内相关的优质科技资源,壮大科研队伍力量。

第二,加强与高端供应商的合作。通过加强内外部协调联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而且,通过稳定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任,推进双方合作的深度。建龙集团今年上线的供应链采购平台,正是为了加强与供应链上高端合作伙伴的协调联动。

第三,要以客户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精准定位服务方向。今年,建龙集团提出了“双50”战略——筛选50个目前已有合作的重点客户和50个正在开发的重点客户,建立高层沟通机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据此确立各工艺品种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把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上述措施,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命运共同体,提高产业链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最终建立高效协同整合发展的钢铁产业供应链。

李世平:首先,钢企要苦练内功,强身健体,增强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本领。自己发展得更好,就会有更多优秀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好稳定性高的供应链,形成更加良性的钢铁生态圈。

其次,钢企要积极主动应对“黑天鹅事件”。近年来,大多数钢企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冰灾、美国加征关税等重大“黑天鹅事件”,以中国宝武为代表的央企、重点国企,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同行企业可互相借鉴。

再次,钢企要加快运用5G技术,建设更加稳定的信息化供应链。通过应用5G技术,可构建钢企全流程可视化信息系统,实时、实地、实况展示供应链的全流程动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预警,也可对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进行多维度评价,不断优化以形成更加稳定的供应链。

最后,在资源保障方面,我国钢铁行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80%,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提高铁矿石资源的话语权对当前钢铁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十分重要。

卢显忠:产业链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看,装备国产化很重要,坚持有自己的东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自身的发展水平也会提高。此外,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还需加强。

2.在保产业供应链稳定的基础上,该如何强化产业供应链应对风险的能力,并建立高效协同整合发展的产业供应链?

侯军:钢铁行业不仅要建设稳定的产业供应链,还要共建安全高效的钢铁产业生态圈。安全高效的钢铁产业生态圈,是多方主体共同构建的共赢生态系统,必须摒弃“大院思维”“独享思维”,打破传统公司经营边界、资源掌控方式,以及规模扩张模式,用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形成开放的业务边界、资源聚合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共享各企业专业化资源和能力,共同创造生态圈协同价值。

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是一项系统工程,山钢集团将按照顶层设计、点位突破、借势拓展、动态提升的思路,赋能、扩容、优圈,以聚合资源为重要手段,以开放共享为基本路径,以安全高效为品质要求,加快以钢铁产业为基础塑成生态核心圈,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塑成动力源泉圈,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依托,塑成产业配套圈,以“数智山钢”建设为支撑塑成信息衔接圈,层层嵌套,互为支撑,形成“产业+配套、平台+服务、技术+赋能”的良好产业生态圈。

李世平: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如今,大多数钢企年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在所在地区基本都是主要工业企业,具备建设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的条件。因此,钢企要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整合发展周边一切有利的资源,共同推进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与行业未来发展相吻合的良好生态系统,以形成更加稳定的产业供应链。

首先,要加强钢企之间的对标交流,相互学习,促进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向行业先进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兼收并蓄地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尤其是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不断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要尽量缩短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建立与上游厂商和下游用户的直接合作关系。在坚持先款后货的基础上,可直接与上游厂商(尤其是优质资源方)提前支付货款结算,一方面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也能建立可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形成互利互惠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再次,在资源供应、保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海外矿山投资,特别是非洲等地区和蒙古国等国家,提高铁矿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国内铁矿资源的开发,强化铁矿加工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要切实降低钢企生产成本,提升钢铁产业发展活力。要把国家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好,进一步降低钢企的物流成本、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

李新创:一是要不断提高原料保障能力。原料保障能力主要体现在供应来源、供应价格和运输通道三方面的稳定性、合理性上。国家可支持国内有竞争力的矿山开发,钢企可积极拓宽合作供应商范围,多样化供应渠道,保障供应来源稳定;通过支持钢企多国别、多模式投资成本竞争力较强的优质矿山,增加权益矿供应量,提升矿产品市场话语权及平抑矿石采购成本,保障供应价格合理;通过优化产能置换等新建项目选址,加大铁路、水路、胶带等清洁高效运输方式的运量,减少环保因素及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矿石运输通道稳定性的影响。

二是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深挖消费潜力。今年,中央重申并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千方百计地释放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从释放消费需求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消费容量。

三是切实降低成本,提升发展活力。钢铁作为重资产行业,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能力尤为重要,需要具备从市场有效获取更低成本资源的能力,从而提升产业发展活力,稳定钢铁产业供应链。一方面,要从上下游资源整合、优化流程、组织协同上下功夫把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要把国家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好用好。

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实现进口关键钢材产品替代。钢企应聚焦航空航天、高铁、电力装备、海工船舶等国防军工、重大工程、国家战略领域涉及的关键钢铁材料,强化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术研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提升关键材料保障能力。

五是巩固提升产业链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钢企应继续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优势,与上下游协同发展,努力构建紧密协作的企业生态圈,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五、如何深入推进兼并重组?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特别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民营企业跨区域重组步伐加快,出现了中国宝武、河钢、鞍钢、首钢、山钢、沙钢等一批钢铁企业集团。在钢协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场内场外连线钢铁行业及相关上下游行业部分企业家、专家,请他们围绕钢铁行业如何继续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影响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因素,以及行业兼并重组未来的方向和路径等问题发表见解。

1.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新创: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2019年,中国宝武成功重组马钢并实现对重钢的实际控制,粗钢产量达到9547.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也是我国第一个“亿吨级”的超级钢铁企业集团。2019年,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全球最大专业化特钢集团,2019年粗钢产量达到1355.4万吨。建龙重工在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地重组步伐加快,2019年粗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118.5万吨。德龙钢铁重组渤海钢铁成立新天钢集团,新组建的德龙集团粗钢产量达到1783.5万吨,首次跻身全国粗钢产量前十大企业集团,位居第九位。

侯军: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持续推进兼并重组,既有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也有民营企业的跨区域重组。特别是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2019年中国宝武成功重组马钢,成为我国第一个亿吨级的钢铁“航母”。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的重组已经由前期的政府主导型更多地体现为市场主导型。通过重组,有效改善了原来钢铁企业小、散、弱的局面,使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

2.您认为影响钢铁行业继续推进兼并重组的因素有哪些?

李新创:2019年,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前10位集中度较2018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上升至36.8%,但依然连续7年未达到40%,比“十二五”末仅提高了2.6个百分点;前4位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只占22.1%,而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欧盟等地区排名前4位钢企产量占比均超过60%;与国内汽车、水泥等行业集中度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分散、集中度低,导致钢铁工业在资源掌控能力、市场有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问题上缺乏行业约束力和自律能力,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推进相对缓慢,究其原因,除了产业体量大、企业数量多之外,还有以下原因:一是投资主体和所有制束缚,主要是不同投资主体之间利益协商和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转换问题。二是地方政府利益牵绊,主要涉及各地政府的产值、税收、就业等敏感问题。三是配套政策措施不足,部分钢铁企业重组后存在人员多、财务负担重等问题。四是兼并重组效果难预期,重组主体往往担心在体制机制改革、业务整合、文化理念趋同等方面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侯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企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我认为,影响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地方利益的博弈、所有制的束缚等。

张志祥: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中国的钢材需求已经步入峰值平台期,钢铁产业将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产业集中度低已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3.您认为未来钢铁行业应采取哪些措施深入推进兼并重组?钢企兼并重组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在哪里?

李新创:当前,钢铁行业已处于兼并重组的窗口机遇期,必须抓住当前机遇加快全行业兼并重组,“抱团取暖”,共同渡过行业低谷期。我国钢铁行业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而推动全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组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除中国宝武外,可在北方再组建一家亿吨级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各形成1~2家世界级专业化骨干企业,避免高端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国家级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与实施,将奠定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夯实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是推动产钢大省的企业重组。支持产钢大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结合环境治理、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推进区域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影响力,彻底改变小、散、乱局面。

三是鼓励钢企发展平台经济。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发展优势互补的地方、特色钢铁产业平台经济,促进区域、特色钢铁企业的融合有序发展。比如在西南西北等地区,以及不锈钢、特钢等领域共建产业发展平台。

四是深耕国际钢铁产能合作。钢铁行业具有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钢厂、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均表明中国钢铁有能力走向世界,与相关国家实现互惠共赢。未来,仍将有更多的优强企业、优势产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重塑世界钢铁产业格局。

五是提升钢铁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围绕钢铁产业链安全建设,加强铁矿、焦炭废钢等上游资源保障,抓好下游深加工产业和用钢产业发展,推动研发创新、物流运输、数据挖掘、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上的兼并重组,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提升要素保障,促进钢铁上下游、产供销协同发展,切实增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侯军:兼并重组是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基本途径。在推进兼并重组进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化操作。政府重在营造更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建立科学的钢铁企业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克服“重经营效益、轻社会贡献”的评价倾向,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公正地评价钢铁企业,特别是国有钢铁企业,营造国有钢铁企业与民营钢铁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妥善解决环保投入、产能置换、职工安置、资产处置、金融风险、资金支持、税收、薪酬等核心问题,确保重组取得实效;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作用和经济优势,在推进兼并重组进程中成为主力军和区域主导。

未来,钢铁行业推进兼并重组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继续组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建立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大型钢铁集团,促进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控股、参股、合作”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推动集约化产能提升、市场化联合重组;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注重高质量重组。

张志祥:未来,只有推进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兼并重组,成立10多家粗钢产量规模在5000万吨左右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才能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也才能具备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的基础能力。另外,对于步入存量市场的钢铁产业来说,在进行兼并重组的同时,还必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创新,钢铁企业必须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产城融合、产业延伸、建立产业平台生态等5个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夏文勇:兼并重组的方向和路径,我认为要更强调产业链协同,实现优势互补,重在做强做优。兼并重组不能一味强调做大,更应看重优势互补、做强做优。两家企业能不能进行兼并重组,要重点关注其人力资源、产品结构、销售渠道、原燃料采购、物流等方面;重组企业之间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做到资源共享、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让企业在兼并重组后真正实现“1+1>2”。这样的兼并重组才是有意义、高质量的兼并重组。

朱军红: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受到智能制造、新技术推进或广泛应用的影响,特别是新基建。新基建有利于钢铁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在这一方面,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投入较多,可能优势更大。企业通过技术投入、技术驱动,弥补企业在人员冗余方面的劣势,使多地协同、高效化管理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资讯编辑:沈一冰 021-26093395
资讯监督:顾璘 021-26093393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Mysteel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Mysteel 021-26093490联系与处理。

更多阅读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25 141.46 +0.34
长材指数 04-25 158.77 +0.51
扁平材指数 04-25 124.91 +0.19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19 68.11 -0.37
热卷情绪 04-19 54.43 +3.79
冷卷情绪 04-19 52.19 +16.09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