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化工 > 正文

西北聚烯烃企业做好“过冬”准备

分享到:
评论

近年来,聚烯烃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价格环比2018年有所下跌,企业利润随之被压缩。未来两年,预计有更多的新增产能投产,聚烯烃行业压力日益凸显。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在西北走访时了解到,当地煤制烯烃产能持续扩大,宝丰二期60万吨/年的烯烃项目正在倒开车运行,三期180万吨/年的烯烃项目预计明年开工,2022年建成。

相关采访对象表示,企业要迎接“寒冬”的挑战,需要具备期现结合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年初以来,大商所化工期货市场成交量显著增长,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基差交易平台顺利上线试运行……日益成熟、完备的衍生工具体系将为西北聚烯烃企业解“燃眉之急”。

A 聚烯烃行业竞争加剧

当前,整个聚烯烃行业正处于产能扩张的高峰期。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破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推动化工新能源2020年提升至亿吨级,煤化工产量增加至9000万吨。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宝丰能源、恒力石化、东华能源等优秀的民营企业不断加码聚烯烃产能。

“大规模的煤制、民营炼厂、丙烷脱氢工艺的上马,促使国内聚烯烃供应多元化,供应集中度明显下滑。”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贺晓勤如是说。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8年国内仅有两套聚烯烃装置投产,新增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产能为115万吨和70万吨,2019年计划投产的PE、PP产能高达200万吨和335万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国范围内仍有大量新增产能计划投放,涉及645万吨PE和746万吨PP。

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国内聚烯烃行业处于新增产能投放高峰,累计新增产能超过千万吨。

据贺晓勤介绍,2017年开始,随着北美地区乙烷裂解装置大规模的扩能,进口PE冲击国内市场,导致国内PE自给率逐渐下滑,2019年前8个月的自给率降至52%。不同于PE,近几年全球PP扩能基本上集中在中国,国内聚丙烯自给率不断提高,2019年前8个月的自给率达到81%。

相比供应的快速增长,聚烯烃需求较为清淡。据了解,近两年,国内聚烯烃行业面临产能加速扩张的局面,需求则受经济增速下滑、外部环境收紧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出现下跌。

“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品需求下滑,对上游聚烯烃尤其是注塑料需求的打击颇为明显。此外,自外部环境收紧以来,中国塑料制品出口加速增长的趋势戛然而止。”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表示。

就生产工艺而言,近两年,原料原油价格低廉,生产工艺成熟,人员结构稳定,生产效率提高,聚烯烃不仅生产成本下降,而且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附加值化。

“2014年煤制烯烃项目开始投产,到2018年,产能已经达到900万吨,煤制烯烃的产能占比持续提高。煤制产品相较油制产品来说,品类略少,目前市场上还是以生产通用料为主。不过,经过这4、5年的研发,煤制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正在提高。”贺晓勤介绍说,以延长、中煤、宝丰、宁煤为代表的企业,专用料领域发展迅速,他们的产品已经不限于通用的LLDPE,还有PP拉丝、HDPE注塑料。

目前,塑料下游制品领域广阔,从工厂订单及营收数据来看,工厂盈利能力出现分化,订单有向大型工厂集中的趋势,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盈利困难。

“未来3—5年,企业的规模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仍将是聚烯烃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明年和后年更多新增产能的投产,聚烯烃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要正确认识,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寒冬”。

对此,宝丰大区经理伊布在接受采访时也证实,聚烯烃行业面临产能大规模增加而需求增速下滑的风险。在他看来,从高利润吸引资金逐利进入,到产能增速高于需求增速,再到高成本产能被洗出,是行业周期交替的正常现象。“未来三年,聚烯烃行业将迎来洗牌期。”

B 煤化工企业解压有“新招”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由于国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颁布鼓励煤制烯烃项目的产业政策,烯烃进口替代这一目标未来将由煤制烯烃项目完成。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富含煤炭资源,而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又地处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宁夏宁东、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核心区。从原料成本和政策上讲,西北煤化工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官网的数据,2017年底,煤炭产能为914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为1325万千瓦,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为40亿立方米,为发展煤化工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同时,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国内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政策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可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各种奖励等。

“然而,由于聚烯烃消费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沿海发达地区,与西北地区距离较远,长距离运输的瓶颈导致西北煤化工企业产品相对单一,烯烃下游以PE和PP等固态产品为主,精细化工发展略显不足。”张骏说。

此次调研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相比“两桶油”和大炼化企业在汽柴油和烯烃、芳烃等产品上的“全面开花”,多数西北煤化工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聚烯烃。反过来,企业经营和利润受聚烯烃价格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近两年,国内PE、PP价格一路下跌,令神华宁煤、PP粉料生产企业等烯烃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苦不堪言。

调研时正值聚烯烃消费旺季,西北煤化工企业产销良好,在产装置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新投产的装置也在积极提升负荷中。截至目前,神华宁煤PE装置已经生产42万吨,开工负荷保持在100%以上;宝丰前9个月的PE、PP产量分别为27.4万吨和25.5万吨,预计2019年聚烯烃产量超过70万吨。

多数企业对短期市场走势很有信心,但中长期而言,随着煤化工产能的扩张以及大炼化时代的到来,聚烯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生产能力弱、产品单一的老装置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何提高竞争能力、保证企业长久发展成为主要挑战。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在行业景气度下滑的趋势之下西北煤化工企业的未雨绸缪。企业普遍抱以谨慎态度,并着手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比如,跟随市场变化调整价格,确保销售顺畅,维持较低库存。

部分企业认为,煤炭行业去产能后,煤炭价格走高,加之铁路运费上涨、环保投入不减,导致远离销区的西北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抬升,煤化工至烯烃的成本优势消失。解决办法是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和产业链延伸等方式综合利用煤炭资源。

此外,在产品研发上,多数企业也在寻找新方向,积极向高端领域发展,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据了解,聚烯烃企业在利润下滑后,积极研发高端料,实现高端料的进口替代。其中,宝丰二期60万吨/年的烯烃项目就包含茂金属PE等高端产品,这是煤制烯烃行业首个涉及茂金属聚乙烯生产的项目,其势必推动煤制烯烃行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此外,神华宁煤的研究院也在大力研发高端产品。

不仅如此,有的企业利用自身体制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大力发展产业链闭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边际成本;还有的企业通过取消异地库、提升产品直销比例等方式控制成本和管理费用。

C 微利时代利用期货锁利

调研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煤炭价格大幅攀升,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和环保投入也有所增加,对远离销区的西北煤化工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目前,西北煤制烯烃前9个月的平均毛利在2300元/吨左右,2018年同期则在3600元/吨左右。此外,聚烯烃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分化。贺晓勤介绍,以某民营企业为例,煤制甲醇单耗1.6t/t,加工费在500—600元/吨;甲醇制烯烃单耗2.97t/t,加工费约900元/吨。煤制甲醇现金成本约1200元/吨,煤制烯烃现金成本在4600—5000元/吨,其二期使用的外采甲醇的成本在1800—1900元/吨。与当前的聚烯烃价格相较,综合一二期的成本,盈利在1000—2000元/吨。对国营企业来说,部分采用MTP工艺,甲醇制烯烃单耗达到3.6t/t,加工费偏高,盈利相对微薄。

整体来看,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能够维持较大的现金流,部分仍在规划聚烯烃新项目的建设,以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规模优势。

“盈利能力较差的煤化工企业,担忧煤化工、大炼化等新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产品价格下滑但成本偏高。”某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为了迎接挑战,企业普遍向高端市场延伸、取消异地库以缩减仓储和资金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等。与此同时,企业对于期货、期权等工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上述负责人坦言,聚烯烃行业高利润的好日子正在远去,高成本的生产企业最先面临考验。“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一趋势,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往高端料方向发展,同时要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此外要合理利用衍生品工具。”

据公开数据,2019年前10个月,大商所LLDPE、PP期货成交量分别为5231万手和7796万手,同比增长75%和114%;日均持仓量分别为38万手和36万手,同比增长49%和36%。其中,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分别为55%和50%。市场结构较为成熟,LLDPE、PP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保持在0.8左右,为聚烯烃企业有效利用衍生品工具、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

多年来,大商所持续创新产业服务,深入推进产融结合,2018年在LLDPE、PP等化工品种上开展了11个场外期权试点、5个基差贸易试点,并支持企业开展互换交易,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2019年,大商所先后推出包括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模式在内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上线基差交易平台,支持企业在LLDPE、PP等品种上开展基差点价等业务,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期现结合。

浙江明日控股研究员金叶诚表示,在产能扩张的大背景下,品种一般会经历去利润、降负荷、去产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具有低成本优势或者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完整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而一些高成本的企业,在价格触碰或者跌穿成本线的时候会通过降负荷的方式缓解经营压力。

“对于中游企业来说,我们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打出期货、期权组合拳,为客户提供点价交易、基差交易以及含权贸易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为客户锁定价格风险的同时也帮助自身提高贸易规模,稳定经营。”金叶诚如是说。

2013年以来,聚烯烃产业链结构发生转变,不少产业企业对期货有了深化认知。“我们将期货作为库存管理的工具,采用‘买期抛现’的套保思路,将实物库存转化为虚拟库存,既节约了资金占用成本,又尝试赚取基差走弱的天然收益。”金叶诚补充说,企业还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基差交易、跨品种/地域套利等,以实现稳定盈利。比如,最近,对下游报基差预售PP现货,下游点价后,买入PP期货2001合约套保。

西部期货研究员温雄表示,聚烯烃期货市场运行比较成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很多企业都在利用期货价格进行基差贸易。在他看来,基差贸易降低了企业的价格风险,同时以期货价格为基准,更加透明公允,另外点价给了中下游更多的灵活性。

当前,在行业周期交替的背景下,除了主动使用期货工具,不少贸易商也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衍生品相关的服务。“我们利用期货、期权,帮助客户去点价、保价,力争充分发挥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以及价格发现的功能。”相关采访对象说。

D 西北期货参与度有待提升

实际上,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和交割制度的完善,期货在西北聚烯烃市场中的认可度已经明显上升,由过去人们心目中的“投机代名词”转变为“协助市场定价和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工具”。

此次调研期货日报记者也了解到,当前,西北地区无论上游煤化工企业、贸易商或是下游加工企业,都已经将期货作为产品销售或采购定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宝丰每日上午的定价,其一是参考同行业公司神华的竞拍价格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要烯烃供应商的挂牌价;其二是参考期货价格。下游企业也会参考期货价格进行采购以及调节原料库存。

“聚烯烃期货品种上市以来,行业参与度逐步提升,期货价格逐渐成为行业的价格风向标。”伊布表示,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对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使市场变得更为透明和高效,给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风险锁定工具。尤其在行业下行周期,用好期货工具是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然而,受体制限制、操作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对于华东等地区,西北煤化工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期现套利的力度仍有待提升。

“上游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不多,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伊布解释说,一是多数聚烯烃企业具有国企背景、问责机制和奖励机制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生产企业重生产、轻研判,很少有企业成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去分析预判市场,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介入期货无从入手;三是聚烯烃企业目前的利润尚可,部分企业还未充分意识到参与期货市场提前锁定价格、保护利润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对于期货带来的正面效应,西北煤化工企业普遍表示认可,也在进一步拥抱聚烯烃期货。在伊布看来,未来,不懂期货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调研中还了解到,西北煤化工企业对大商所设立异地交割库、免检品牌交割制度等改革措施表示欢迎和认可,他们认为这有利于聚烯烃期现货市场的结合。但是,目前看来,西北煤化工企业参与期货仍存在一定的门槛。企业管理层表示,希望交易所在西北地区设立聚烯烃交割库或厂库,同时设定合理的产销区之间的升贴水。

“正是有了聚烯烃期货,我国聚烯烃企业在全球聚烯烃贸易中的价格影响力才得以提升。”伊布表示,未来几年,煤制烯烃在聚烯烃行业的产能比重将逐步增加,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资讯编辑:周青霞 021-66896803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Mysteel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Mysteel 021-26093490联系与处理。

更多阅读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26 141.35 -0.11
长材指数 04-26 158.74 -0.03
扁平材指数 04-26 124.71 -0.2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