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中国煤化工技术的突破

2014-12-26 15:27 来源:钢联资讯

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成功和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为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下面本网为大家盘点2014年煤化工技术有哪些全新突破:

赛鼎工程公司煤制天然气技术创新结硕果

1月12日,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国内首套煤制天然气工程一期已开始向北京地区供气,运行稳定良好,二期即将竣工。这一成果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煤制天然气的国家,且产量第一。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为提升煤制天然气关键技术的5米加压气化炉已完成工艺设计,新签约的几套煤制天然气工程设计将全面开展。链接

神宁煤化工改造C3分离塔冷凝系统

2月26日,神宁集团煤化工分公司烯烃公司丙烯一车间技术攻关组集思广益,通过新增加1台换热器,实现3台并联运行,解决了该公司MTP装置C3分离塔存在的问题。该装置技改实施后可降低冷凝后温度,使塔顶蒸馏出的气相物料局部冷凝,降低设备负荷,提高塔处理能力,实现换热器切换运行和C3塔长周期满负荷运行。链接

 

新催化剂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

3月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新的催化剂最终可以扩大规模用于工业。链接

我国煤热解提油技术获重大突破

4月18日,由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华银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LCC技术近日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技术既可以从煤中提炼优质煤焦油产品,又可以在煤炭直接利用前将煤中污染物去除、收集。链接

扬子石化用自有国内首创技术成功生产乙醇酸

5月14日,扬子石化依托煤制乙二醇试验装置,与上海石化研究院联手首创煤制乙醇酸专有技术获得合格成品,标志着扬子石化获利了国内煤法制乙醇酸技术领先企业。链接

天然气直接转化制乙烯有了新途径

5月19日,《科学》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的重要成果。该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这一成果为天然气直接转化制乙烯和高值化学品提供了新途径。链接

中科合成油催化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5月23日,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中科合成油一期1.2万吨/年催化剂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该项目预计今年9月投产,填补了我国煤制油催化剂领域技术空白,其产品选择性和催化剂的转化效率超过国际水平。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是继南非SASOL和荷兰SHELL公司之后第三家煤炭间接液化领域生产技术单位。且其在催化剂、反应器和集成工艺等核心技术指标上已超过国外现有的商业化技术水平。链接

焦炉煤气制烯烃技术获突破

7月8日,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技术研究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焦炉煤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完成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将有效带动焦炉煤气制甲醇产业的发展,促进山西省焦化产业转型发展。链接

渣油加氢催化裂化技术通过鉴定

7月22日,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金陵石化共同研发的SFI渣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深度组合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系列技术已获7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链接

我国研制出高浓度褐煤水煤浆新型添加剂

10月28日,陕西榆林西部煤炭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新型添加剂,成功克服了褐煤水煤浆生产合成氨,水煤浆浓度大了,粘度高,流动性差;浓度小了,产量低,还有安全隐患这一难题。链接

我首创甲醇制高辛烷值轻烃工艺

10月15日,在北京醇基清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千吨级低能耗甲醇烃化混合固定床制备高辛烷值稳定轻烃(CMTG)工业化试验项目技术,近日通过由倪维斗院士任组长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组72小时现场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试验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国际首创的创新技术,甲醇原料适应性强,希望加快工业化推广应用。链接

山西推动煤化工3D技术应用

11月17日,为推动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特别是3D技术与煤化工企业生产及营销的结合,促进三维仿真和流程再造技术在装备制造、煤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山西省经信委在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煤化工项目整体三维全息仿真技术交流。下一步,山西省将继续推动装备制造业与3D数字化技术在煤化工设计、应用领域融合,并通过3D数字化技术服务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引导山西省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向装备制造服务化转变。链接

我国研制出世界最薄分子筛膜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由1纳米厚的纳米片构成的分子筛膜,其厚度仅为蝉翼厚度的千分之一,而且具有如筛眼般高度规整的孔道,可以精确筛分尺寸差异仅为0.04纳米的氢气和二氧化碳分子。链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