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型钢厂商结算模式转变的探讨

2013-12-10 11:44 来源: 我的钢铁网 作者:朱红飞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对绿色、安全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结构行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几年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截止2012年钢结构产量已达到3500万吨,其中板材的用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就是热轧型钢品种占比在16%左右,所以型钢的产量、产能也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地上升,型钢在整个钢材领域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十二五计划给了型钢品种一个发展的契机,也就有了近几年型钢产能增长凸显的现状。那么身在如今的钢市之中,微利时代侵入整个行业,所以就有了板材的后结算模式的形成,型钢厂商的利润也在不断被压缩,所以经营策略也在不断更新与改制。那么,这种变更是否是一种趋势,会不会让整个型钢贸易及结算模式的格局发展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引发的思考,笔者针对性的做出分析,与读者共同探讨型钢厂商的未来之路。

一、型钢传统结算模式正在悄然转变

在大浪淘沙的钢市发展道路上,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跑路,这迫使整个钢市都需要转变,以应对这前赴后继的冲击。这是经济发展道路上钢材产能突飞猛增的结果,对于型钢市场来说,我们同样要直面这个问题。

图1 2003-2012年型钢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MRI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在近10年的时间里,虽然初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整体趋势依旧向上。2012年型钢产量近6000万吨,相比2003年上涨幅度达76%。形成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在于钢厂产线的不断增加,在近两年中就有不少钢厂新产线投产,如山西新泰、唐山天柱、邯钢集团、昆钢集团等都有新线投产,包钢等厂也整改了产线以适应更多规格需求的市场。那么在产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就是商家利润的减少。商家以往的一单一议、按出厂价格和结算价格来支付货款,已经在如今市场有点步履维艰了,一方面是资金压力较大,随着银根的紧缩,特别是针对钢贸商的贷款,银行更是谨小慎微,型钢商家同样受到牵连;另一方面是在整个钢市低迷的行情之下,吨钢利润下降明显,钢厂压力增加,转嫁压力也同样存在。

图2 近年Myspic型材相对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MRI

从价格方面来看,从2010年以后型材价格持续回落,当然这种价格的回落也不是市场单方面的,其伴随着钢厂出厂价格的下调,也就是说从到货成本到市场销售的整体都在下降,而且在整个钢市低迷环境的影响下,利润空间在不断被压缩。当螺纹钢可以吨钢利润600元之时,型钢便可以1000元的吨钢利润展现。事到如今,螺纹钢亏损的不在少数,而型钢商家的利润也被压缩到100元、50元以内,甚至在出货情况较弱的时期,由于库存的积压而导致亏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图2中不只是给我们一个价格回落的讯息,在这个直面的现象背后还有着市场价格低位化的本质问题,所以在以后的长时间中,会出现价格波动小,市场价格低的现象。那么在价格振幅空间逐渐被压缩之后,也就预示着价格的透明度会越来越高,接下来就是“敞亮”的市场价格之下,利润从何而来的困扰了。这就造就了市场经营策略、钢厂结算政策都需要进行改变。

在之前的长时间里,我国型钢钢厂结算模式有以下几种:1.代理模式,即贸易商每月向钢厂支付保证金或全款,并协商每月的固定拿货量,如今因市场行情低迷,钢厂也有意放宽代理商的每月订货量,结算方式按照钢厂所定的每月或每旬价格和退补做为标准,代表钢厂有马钢、莱钢等一线钢厂;2.一单一议模式,即只要有资金便可订购钢厂资源,优惠幅度也是一单一议,代表钢厂有日照、唐山等地钢厂;3.钢厂直发模式,即贸易商通过自身与钢厂紧密联系又有与下游企业接触较多的优势,通过向钢厂订货直接发与下游企业,或者钢厂直接以自身的名义向下游企业发货,介于不少终端企业需要垫资,所以后者暂时单个钢厂的走量并不大(不含出口)。

对于型钢的商贸企业来说,直接相关的就是前两种结算模式,现今的钢贸企业资金困难、利润微薄,正需要寻求更能保证利润的结算模式,钢厂也需保证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代理模式要求贸易商在保证资金通畅的同时,还需要能及时的降库存,这就造成了价格的长期处于低位。一单一议模式又不能保证厂家经营渠道的长期通畅,也不能保证商家对行情判断错误之后还能盈利。虽然在如今的型钢市场依旧以这两种结算模式存在为主,但进入微利时代以后,贸易商跟钢厂都需要更稳定的环境,来保证利润的空间。

二、新的结算模式正孕育而生

话说时势造英雄,既然传统的结算模式已经在型钢领域受到一定的阻碍,那么就需要有新的模式产生,以应对随之而来的低价且透明的市场。中厚板、热卷有了新的后结算模式,保证了厂商的和睦和利润空间,所以也有型钢钢厂正在尝试着朝这一方面走。如日照钢厂的H型钢针对华东地区市场,以到港定价的后结算模式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家。

以日照钢厂针对上海市场发货为例,有协议量的商家与其结算,按照到港时间后的15天均价做为参考,在此价格的基础上进行一定下浮。而参考价便是以“我的钢铁网”等几家网站日照200*200规格的市场均价为基准,从而保证了定价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不过,也正是这种模式的出现,让原本就不高的市场价格,进一步在底部夯实,商家在保证利润之后,便是对资金成本的控制,只要报价不偏离市场,就会一直处于市场价格底部。如此一来就使得市场价格受到牵制,与此同时,也要求商家出货渠道的通畅,因为如今的市场情况是跌多涨少,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商贸企业需要在价格下跌之时,能够最快速的清理手中库存,以保证出货价格在均价以上。而这样又会回到价格这个原点,企业要想快速出货,就需要以价格优势取胜,所以也势必会更早的跌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会更高。

图3 上海市场日照H型钢200*200与HRB400价格对比

数据来源:MRI

众所周知,在今年11月初期整个钢材市场价格有一波小涨,当时上海HRB400在一周之内上涨140元/吨,而H型钢200*200规格用了半个月时间才上涨70元/吨,如图所示。其原因一方面是H型钢对市场敏感程度不高和出货较慢所引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后结算模式刚刚开始实行,让商家在涨价之时的犹豫所致,其需要考虑到结算成本与涨价之后的出货情况能否匹配。这也是在一个新的结算模式初期会出现的试探性问题,也亟待厂商适应并灵活运用。

三、后结算模式对型钢市场的影响及其普及

目前国内型钢产能依旧在增长,有一些钢厂有新上H型钢或工角槽产线的计划,如江阴西城钢厂就计划在明年新上一条大规格H型钢产线,另外笔者也接到过电话或者当面询问型钢市场情况的小型生产企业,也有增添型钢新线的想法。由此可见,后期型钢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品牌的竞争延伸到价格的竞争。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后结算模式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这不仅保证了商家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保证了厂家稳定的销售渠道。当然,在整个钢市都偏低迷的环境之下,商家需要以快速的消化库存做为保证,不然15天的到港定价风险依旧存在。

在这个易跌难涨的时期,就更需要商家能够及时的出货,以便将利润空间扩大,这无疑对市场价格属于利空。再加上钢厂品牌之间的对拼,和市场价格的透明越来越高,就使得型钢市场整体价格平均水平会是一个向下的趋势。

当前型钢市场只有日照钢厂采取这种后结算模式,对于其他钢厂来说,定价依旧由钢厂为导向,而非市场,所以这些厂家的代理商话语权还是偏弱,成本由钢厂说的算。从长期趋势来说,需要钢厂与商家之间的互惠互利,才能够稳定的订货、发货。钢厂的定价与市场价格也需要更加贴近,才能够赢得亲睐,而后结算模式就是这种“接地气”的模式。在近两年上海市场就有部分型钢贸易企业倒闭,其中原由主要是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有资金的压力与出货亏损的问题。

所以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型钢市场中,为了保证稳定的代理商和销售渠道,会有更多的生产企业加入到后结算模式当中来,当然对于马钢、莱钢这样的国企要实行这种政策还需要时间,一方面是国企制度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型钢规格较多,定价参考规格仍在探讨。所以这种模式的普及应该是从民营企业开始慢慢扩,然后才在整个型钢行业开花。(Myteel.com钢材部编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朱红飞021-26093705

资讯监督:汤浛溟021-26093670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