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告别“黄金十年”背离规律“援手”不伸为好

2013-06-03 09:34 来源:新华网

气候虽已入夏,但煤炭市场依然冰寒。库存高企、产能过剩、进口煤炭反而更便宜……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为煤炭市场告别“黄金十年”作注脚。业内认为,除夏冬用电高峰等个别时段外,煤炭行情将持续疲软。

“今年国内煤价就没上涨过,如果说肉禽价格受H7N9的冲击还有触底反弹的希望,那么煤炭价格比肉禽市场还悲惨得多。”省内一位长期从事煤炭采销的负责人非常悲观。

徐州港是全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输的重要节点,5月底本是煤炭运输旺季,可今年每天穿梭在京杭大运河上的运煤船只比往年少了近1∕3,发货量下降30%。“以往徐州港库存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现在猛增至200万吨,港口的库存容量只剩下50万吨。”徐州港务集团经营管理部经理刘志勤一脸焦虑。而据徐矿集团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前4个月,该集团在江苏的原煤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5%、17.19%,库存比年初增加3.63%。

煤炭滞销,让贸易商格外难受。“现在不仅卖不上价,而且根本卖不动,从来没有这么难。”徐州“煤老板”刘峰直言,从事煤炭贸易10多年,今年的市场最冰冷。“按日耗煤量,我们的电煤库存有20天,正常情况下,现阶段保持10天库存即可。”苏北一家电厂燃料部负责人陈先生坦言,现在的煤炭价格虽比前两年最高点时每吨下降了两三百元,经营情况大为好转,但库存高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财务成本并不低。

短时间内煤炭行情为何一路走低?省经信委煤炭处处长宋旭东分析指出,从宏观来看,全球经济疲软、煤炭产业快速扩张是主要原因,直接导致煤炭供大于求;从微观来看,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载能行业产销不旺用煤减少,全社会用电增幅回落,新增电煤不多,煤炭市场整体需求不振。

省经信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超过90%的煤炭靠省外调入,全省55%的煤炭用于发电,45%的煤炭用于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今年前4个月,全省发电量同比增长2.22%,增幅回落较大,而高载能行业开工明显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煤价一直下跌,但仍降不过进口煤炭,价差仍在每吨20-30元。

一边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一边进口煤增加,煤炭企业寄希望政府出手相救。目前,部分省已限制外省煤入境,或将煤炭采购量与电厂发电指标捆绑,迫使电厂购买本地煤,或动用煤炭价格风险调节基金,补贴煤企的亏损。国家能源局则将出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口煤热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灰分不超过25%、含硫量不超过1%,此举被指为国内煤企撑腰。

上述举措引起五大发电集团联名反对。华能集团在我省一家电厂的负责人坦言,经历了前两年煤炭“牛市”的折腾后,电厂还在休养生息,此时政府不应倾斜于煤企、干预价格。他认为,进口煤总量占比小,提高进口煤质量标准而不对国内煤提要求,以“保护环境质量”为名出台政策理由并不充分,“煤炭市场早已市场化多年,涨了十年调整一下也很正常,没有哪一种资源的价格一直大幅上涨而不调整的。保持进口煤这条‘鲶鱼’,有利于提高国内煤炭竞争力和效率”。

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伯平表示,国务院刚出台新的“简政放权”方案,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化解煤炭困境,恰恰要用好“无形之手”。“煤炭行业面临寒冬时,电力企业却春暖花开;煤炭行业风生水起时,电力企业则水深火热。看似‘风水轮流转’,实则是体制机制不顺畅。”田伯平指出,政府不要一碰到哪个行业不景气,就赶紧出台刺激措施,每当这种干预价格、背离市场规律的“援手”出现,势必会帮一方、伤一方,难以两全。表面上政府帮困难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可实际上却破坏了市场规律,导致煤价背离市场价值,使市场调节作用失灵,为下一阶段的供需平衡埋下隐患。

徐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也很迫切。据估算,在前两年的高煤价背景下,税费负担就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0%,如今煤价下跌,税费在成本中的比重就更高了。这些种类繁多的税费中,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已背离市场经济原则,亟须清理;有的是特殊时期出台的应对措施,如在高煤价时期征收的煤炭价格风险调节基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这都需要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解决。

记者了解到,部分省最近向国家打报告申请调低工业电价,理由是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这得到广大成本高企、利润受挤的工业企业一致响应。“截至目前,江苏还没有向国家打报告。”昨天,省电监办主任顾瑜芳告诉本报记者,江苏的电价在东部地区不算高,比上海、浙江都低,但从资源要素成本核算看,煤电长期不联动已饱受诟病。“当前,煤炭供应较为宽松,调低电价社会公众能接受,应借此契机完善煤电联动政策,避免今后煤炭行情复苏后再导致电企遭殃。”顾瑜芳说。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