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增热轧产能连年下降 2011年低于千万吨

2012-04-01 10:02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沈一冰

 

2004年至2007年期间,全国GDP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基建、房地产、机械、汽车等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大量钢材需求。2000年前国内建成的热连轧机仅为8套,截至2011年总数已达70套之多,设计年产能超过2亿多吨。不过自2008年开始,GDP增速放缓至9.6%,2009年9.2%,2010年10.4%,2011年又降至9.2%。

相对应的,国内热轧新增产能也在连年下降,据我的钢铁网不完全统计,2008年新增热轧产能近4000万吨,依旧是产能释放高峰期。2009年与2010年的新增产能基本持平,分别在1600万吨左右和1700万吨左右。而2011年新增热轧产能已经下滑到800万吨左右。

分地区看,2008年新增13条热轧产线有9条位于华北地区,3条位于东北地区,1条位于华东地区;2009年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新增产能分别占到总量的45%和42%,余下的两条产线在华北地区;2010年新增6条产线实现多地开花,西南、华南、东北、华东各一条,华北地区虽然只有两条,却接近新增总量的一半。2011年落户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热轧产能均在300万吨以上。上述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热轧产能扩张放缓的同时,华北地区已不是热轧产能集中投产的地区。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期间,国内热轧产量增速连年下降,虽然2009年实现热轧产量3610.49万吨,同比增长49.97%,其中热轧薄板产量576.86万吨,热轧薄宽带产量3033.3万吨。不过2009年热轧产量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2008年基数较低,热轧产量同比仅增长2.27%;另一方面中央为扩大内需,200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国内钢材需求强劲。随着连续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2010年、2011年热轧产量增速分别放缓至21.32%、18.95%。

受下游需求持续低迷、而国内钢铁产能又相对过剩,2011年四季度以来现货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至今仍徘徊在低谷。目前,国内钢企已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今年1至2月纳入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8.04亿元,同比减少191.47亿元。面对困境,钢铁企业在大幅减产的同时,也在提高品种钢的生产比例,而热轧薄规格产品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强。

 

如上图所示,上海市场3.0mm热轧板卷价格一直高于4.75mm热轧板卷价格,在去年钢材价格下跌期间,10月20日两者价差最高达到300元/吨。同时,国内钢企也在加大极限薄规格产品的研发生产。随着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筑、汽车、家电、集装箱、工程机械等行业都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要节约用钢的目标,意味着钢材必须具备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长寿命、可回收性等减量化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基地,约占世界总量的90%。用薄规格高强度集装箱钢代替厚、笨、低强度的传统用钢,能使集装箱减重20%,为企业降低运输费用17%左右。本钢1880生产线薄规格产品轧制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前5月生产集装箱钢近30万吨,并且能生产出Q235B1.2×1250mm、Q235B1.4×1250mm两种极限规格产品。为提高集装箱用钢市场竞争力,2011年8月武钢条材总厂CSP分厂成功生产出一批强度级别为800兆帕、厚度为1.2mm的薄规格高强度集装箱钢。

随着设备向大型化、高性能、轻量化发展,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对高强度、薄规格的热轧高强钢需求也在逐年攀升。去年,首钢京唐热轧作业部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成功试轧出工程机械用高强钢Q700,最薄规格为3.0毫米×1250毫米,最厚规格为15.8毫米×1500毫米。南钢更是具备厚度5毫米薄规格Q960高强板的生产能力,该品种在钢铁行业中被誉为“皇冠上的宝钻”。

近年来汽车用钢板向高强度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当钢板厚度分别减小0.05、0.01和0.15mm时,车身减重分别为6%、12%和18%。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应用高强钢制造汽车,能使材料减薄,达到减重、节能的目的,且安全性能更高。2010年,宝钢汽车用板销量攀升,共提供优质钢材逾500万吨,其中高强汽车用钢就超过100万吨。太钢特高强度汽车用钢市场占有率目前已将近80%,成为国内最大的特高强度汽车用钢制造企业。2011年,邯钢成功开发440兆帕级高强轮辋钢,是目前国内汽车轮辋最高强度级别的热轧钢带,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吨材比普通钢种多创效400元。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