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胆弃落后生产模式 “刮骨疗毒”节能调产

2009-06-02 08:07 来源: 我的钢铁

坚忍经济下滑的“阵痛”,“壮士断腕”般大胆舍弃落后生产模式,山西的勇气值得肯定

新公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山西省工业、外贸继续大幅下降,财政收入明显回落。

《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中了解到,如此形势下,山西出台了8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规划,三年之内全省煤矿矿井数量要减少1600座,淘汰2000万吨焦炭产能,关停火电机组260万千瓦,一大批冶金、煤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也将面临淘汰。

去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经济发展严重下滑。面对今年“依然严峻”的总体经济形势,在经济下滑与保增长、安全与发展、清洁与污染的矛盾取舍中,山西省坚决地开始了新一轮艰难的调产之路。

结构失衡深度冲击

山西省发改委4月份经济形势报告显示,进入4月以来,山西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等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均为下降,降幅最大的焦炭、冶金分别为46.9%和38%;煤炭、焦炭、发电量、钢材、化肥等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下降;停产半停产企业面仍然较大。全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8.1%。

“当前经济的严峻形势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山西长期积累的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的结构性矛盾所致。”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近几年来,山西的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尤其是煤、焦市场一直呈高位运行的状态。

但集中、单一特别是严重依赖原材料等上游产品发展的产业结构,受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类型结构。“这些行业危机来得晚但来得重、来得长,难刹车、难掉头、难转弯,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工业经济下降深于全国。”山西省一位经济界人士说。

在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产量扩张时,山西的焦炭产能、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随着钢材市场的疲软和急剧下滑,山西的焦炭市场也快速“跳水”,成为山西主导产业下滑的“重灾区”。煤、焦、冶金、电力几个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的80%以上,这几大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市场萎缩,山西经济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

全省11个市工业经济同比均为负增长。在山西省4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经济下滑较严重的吕梁、太原、运城、临汾成为“重点分析对象”。运城市近几年来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全省各市当中较为突出,但1~4月份,运城市的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3.5%和-30.1%,下降幅度位于全省各市前列。虽然运城市煤炭产量比重不大,但全市有色金属、焦炭、电力等几大主要行业都大幅减收,其中中铝山西分公司由于受市场影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运城市也大受拖累。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气候下,山西的经济结构弊端凸显。”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说,目前山西的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产业结构上。

“刮骨疗毒”艰难推进

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的煤炭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需求萎缩、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但山西省委省政府却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没有改变,现在煤炭供需形势相对缓和,也为山西煤炭产业提供了调整和发展的机遇。

基于此,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山西针对煤炭产业没“增”反“减”,提出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对2600多座煤矿进行大规模停产整顿,并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计划3年内煤矿数量减压到1000个以内,并开始对铁矿、铝土矿等非煤矿山进行整合,计划对1100多座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关停。

煤矿安全整顿和煤炭资源的规划一经公布,热议四起。有人认为,去年以来山西经济下滑是由于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太大,抓安全力度太大。今年1~4月,山西非重点煤矿产量3756万吨,同比下降46%。其中非重点煤矿产量大幅下降与关停整顿密切相关,因此有人说“抓煤矿安全影响了山西经济”。一些小煤矿经营者甚至要到省里上访。

但另一组数据表明,1~4月份,山西煤炭产量1.52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1.1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省属5个重点煤炭企业煤炭产量8490多万吨,同比增长5.2%;煤炭销售收入371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47亿元,增长33.6%。国有重点煤矿在产量基本持平的前提下,销售收入和利润却大幅增长。

“由于其开采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造成安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山西也只是煤炭‘大’省但不能称为煤炭‘强’省”,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晋胜在采访中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山西的经济不是“小煤矿经济”,也不能成为“小煤矿经济”。去年以来,山西经济发展出现下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潮势”的表现。这种“潮势”时而趋高、时而趋低,属于经济规律,其中的缘由既有山西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大环境的问题,不能把经济下滑归咎于“政府抓安全”。

“煤炭的产量掉了,但煤炭的收入没有掉。”山西省长王君说,没有阵痛就不会有真正的调产,“加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要重点推进煤炭产业调整力度。山西不走这一步是没有出路的。山西的煤炭产业要发展成为‘大舰船’,而不是‘小帆船’。”

“清洁生产”成“主题辞”

除了煤炭产业,山西还出台了焦化、电力、冶金、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食品7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刊记者发现,在焦化、电力、冶金、煤化工等产业规划中,“淘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成为规划的共同特点。山西的焦炭产能到去年底达到近1.6亿吨,去年的焦炭产量约占全国焦炭产量的26%,但焦炭行业仍存在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尽管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山西仍把焦炭产业的“控制总量”与“淘汰落后”作为首要任务。到2011年底,山西将淘汰落后焦炭产能2000万吨,到2015年底,再分期分批淘汰4000万吨焦炭产能,最终将产能控制在1.2亿吨之内。节能减排方面,到2011年,全省炼焦工序吨焦能耗达到150千克标准煤之下,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到2015年,全行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二级标准以上。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从山西省监察厅了解到山西节能减排的决心。为了对节能减排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去年全省共处理环保违法违纪责任人员80名,提出监察建议195条。省监察厅对2007年省政府确定淘汰的376个钢铁企业落后产能遗留问题进行了督办,督促临汾市对未完成2007年关停淘汰任务的17个钢铁企业进行全部拆除;对省政府列入2008年污染环境的163个企业进行了问效检查,污染企业的关停淘汰比例由2007年的57%上升到2008年的92.7%;督促6个重点污染区域的20个县(市、区)集中整治,关停违法建设炼铁高炉66座,拆除12座。

对此,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山西正处于发展的一个拐点,就是正在从传统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山西省长王君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可能不会马上出成绩,但这可以为山西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与煤炭、焦化一样,山西的主导产业冶金、电力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都以严控产能、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减排为主基调,显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节能调产路漫漫

近几年来,山西因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可以说饱受指责。山西一位市级领导说,环保与治污,安全与发展,多少年来山西简直是“踩着多个鸡蛋”艰难前行。三十多年来,山西为全国产了几十亿吨煤,山西付出的牺牲也是惨重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山西开始矫正“有水快流”的煤炭产业政策,矿井数量从1万多个减少到2005年的4000多个,2005年的煤炭资源整合中又从4000多个减少到2598个;2004年以来,山西淘汰落后产能焦化产能近6000万吨;从单纯的原煤生产到煤化工的长足发展;从单纯的生铁、粗钢生产到拥有全球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2006年至2008年,山西环保投入累计523.5亿元,是“十五”五年间环保投入的2.3倍,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85万吨,化学需氧量7万吨;2009年山西提前完成全省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这些数据表明,山西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艰难和痛苦中调整,山西也渴望外界的理解。

“我们公司已经干干净净退出了煤炭行业。可以说我是把绑在身上的两颗‘定时炸弹’摆脱了。”山西化青活性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玉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从2004年至今,常玉清的公司先后主动关闭了两座小煤矿,把精力主要放在活性炭环保产业,并开始涉足旅游产业。

调产的确是艰难的观念转变过程,但今年出现的几个积极信号可能加速这个过程的转变。1~4月份,山西省服务业投资完成269.8亿元,同比增长7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8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1~4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4月份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9.1%;1~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6.9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在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带动下,山西出现了工业主要行业指标降幅有所收缩、医药、食品工业快速带动轻工业回升等积极变化。但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结构调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很多年才能完成的。”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认为,山西所走的这条道路任重道远,但却前途光明。(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