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钢铁业“蓝海”

2009-04-09 07:58 来源: 我的钢铁

“奥运会上踢足球的和打乒乓球的是不会同场竞技的,对钢厂和贸易商来说,也是一个怎么定位、参加哪个比赛哪个组的问题,你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带刀抢球的那一组呢?”

说这话的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在最近举行的一个钢材市场研讨会上,一位与会者向李世俊提了一个问题:现在的钢材市场供应大、需求小,钢厂和贸易商简直就是在带着刀来抢球(指订单),怎么才能在混战中生存下来?李世俊用上述比喻回答了他。

的确,对国内众多钢厂和贸易商来说,只要生产就可大赚一笔的时代已过去了,他们面临的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下游需求和已经过剩的钢铁产能,还有出口不畅的“火上浇油”。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生产商们就一直在减产和复产之间挣扎。春节后钢价回升,减产企业纷纷复产,产能的瞬间释放又将钢价打回原形,迫使企业重新陷入限产、减产。

根据市场的涨跌调控产能,似乎成了大多数钢铁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唯一的生存之道,在越来越同质化的钢材产品“红海”中苦苦挣扎,中国的钢企为什么不能找到自己的“蓝海”——不再跟产能走,而跟着市场走?

长期跟踪钢铁行业,喜欢调研的李世俊给了在盈利和亏损边缘挣扎的钢企一些新鲜建议。他指出,钢企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只有把视线从市场供给方移向需求方,从关注、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找到“蓝海”。

目前的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里面就有巨大市场机遇。李世俊称,要关注政策导向带来的钢铁产品需求变化,进行结构调整。如国家要求发展高速列车,已有30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必定需要相应承重力、大型化的钢轨,而目前能生产出符合这种要求的钢轨的钢企并不多,这正是市场缺口所在。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有五个行业约占钢材消费的33%,这就要关注这些行业的升级给钢铁业带来的商机。如零部件行业中用钢最多的是紧固件行业,目前紧固件行业出口量大低端,进口量少高档,迫切需要升级,钢铁企业可以紧密关注紧固件行业的升级要求和技术进步,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

更长远的方向是,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际产业贸易和国际产业投资,目前机电产品的出口占据了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全球机械制造业也越来越多地向中国转移,如钢企多研究所在地区的机械制造业具体情况,也将为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打下基础。

事实上,已有钢企正在低迷市场状况下获得了丰厚订单。3月30日马钢最新研制的Q420B高强度铁塔用钢,经国家电网公司指定采购商技术鉴定后,一举揽下国家电网上海-重庆向家坝50%的Q420B铁塔钢用量。此次中标的单笔合同量为8800吨,合同价为每吨4600元,可为马钢带来4200多万元销售收入。

“着力于产能,将来会吃大亏,着力于结构调整,才会有较大发展,现在的市场低迷,正是钢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时机。对强大的公司来说,也是摆脱竞争对手的机会。”李世俊说,未来资源会越来越紧张,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按照市场方向做强做专,才能找到“蓝海”。(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