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钢铁梦——大冶市经济转型观察之一

2007-04-1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大冶,人称“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金、白银储量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还是全国11个重点铁矿石基地之一。
    然而,千百年来,大冶人的脚步一直沿袭着这个简单的循环:开矿—卖矿石,再开矿—再卖矿石……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座城市仍在原有的矿业经济上徘徊。铁矿石年产量460万吨,年加工的球团不足40万吨,其余大部分贱卖;大量铜精矿不但不能深加工,就连漆包线、船机的铜金属配套材料也全靠外购。
    卖资源的路还要走多久?
    转型势在必行
    2006年早春时节,黄金湖畔乍暖还寒。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这里召开封闭型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经济转型。按现有储量,大冶铁矿石还能开采15年,铜矿可开采30年。矿卖完了怎么办?全市税源,采矿业占58%以上。这样的结构还能支撑多久?
    从矿石到钢铁制品,加工的链条每延伸一步,附加值就提升一大截。大冶人卖矿卖得亏不亏?曾经靠采矿兴盛一时的龙角山镇和铜山口镇,10年前已从地图上消失。“矿竭镇衰”给大冶提出了怎样的警示?
    一连串严肃的问号,摆在与会者面前。分析,争辩;摆事实,讲道理。一个共识终于形成:提升经济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把发展的重心从“地下”转到“地上”。
    一个思路随之诞生: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
    一个转型的“路线图”初露端倪: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实现优势再造。
    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曹立明指出:“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大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点评:从“地下”转到“地上”,是大冶从依托资源到超越资源的转变,从急功近利到谋求长远的转变。所谓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冶的黄金湖会议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证。它也说明,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思想转型。
    大冶人圆了钢铁梦
    大冶人有一个钢铁梦。1970年,当时的大冶县举全县之力,土法上马,建起了大冶县钢铁厂。尽管只是把铁矿石简单地变成铁,再粗加工成钢,制成普通螺纹钢,但这家企业却是全县第一纳税大户。最火红年份年产钢12万吨,上交税收1000多万元。
    可惜好景不长。1996年,该厂因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等因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苦苦挣扎到2000年,不得已全面停产。
    2003年9月,经省高院审查批准,该厂被依法宣告破产。
    其后,大冶市通过招商引资,将原厂一分为二,创办了大冶新冶特钢有限公司和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新冶特钢先后投入近6亿元对原有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改传统的模铸为连铸,产品向管坯、无缝钢管延伸。目前,该公司已形成20万吨无缝钢管生产能力,第二条生产线6月投产后,可形成60万吨钢坯、50万吨无缝钢管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排行第六。
    华鑫实业则实行差异化竞争。该厂投入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的普通螺纹钢提升为高档建筑螺纹钢,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
    与之配套,远成钢铁、兴成钢铁等一批沿海民营企业纷纷来到大冶,从矿石、球团、生铁到钢材、管材,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钢铁产业链。
    去年,新冶特钢和华鑫实业上交税收6400万元,今年可突破1个亿。
    市长傅继成以铁矿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万吨铁矿石加工成100万吨生铁可增值1.19倍。如果进一步加工冶炼成无缝钢管,可增值3.76倍。按大冶市的探明铁矿储量计算,单纯卖矿,可实现产值518.2亿元;若延伸加工成无缝钢管,即可实现产值3453.5亿元。
    从矿石到无缝钢管,从卖资源到卖高端制品,新冶特钢和华鑫实业圆了大冶人的钢铁梦,让人们品尝到产业提升的喜悦。
    点评:从卖矿石到卖高端的金属制品,发生在大冶的这一个跨越,是所有资源型经济必须实现的跨越。大冶把这个跨越建立在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上,用事实验证了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方针的普遍指导意义。
    1.8个百分点的昭示
    盘点大冶市2006年的经济“收成”,有一个变化值得关注。
    这一年的工商税收中,采矿业占比为33.1,制造业占比为34.9。
    大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童金波介绍,这是该市制造业占比首次超过采矿业,虽然只有1.8个百分点,但这个1.8却代表着大冶经济的前途和希望。
    长期以来,大冶经济格局中,一直是采矿业“一枝独秀”。
    由于资源日益枯竭,长期靠贱卖原生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传统产业,眼看就要走到尽头。
    市领导未雨绸缪,下大力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冶金是大冶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目前已有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50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48%,创造的产值占规模工业近70%的比重。
    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大冶有300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以来只能通过贱卖原生铜换回微薄小利。近几年,该市通过整合铜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深加工,逐步形成了电解铜、铜杆、铜板、铜箔、漆包线等铜材深加工系列产品。
    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冶曾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水泥厂,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总量加起来,不到100万吨。近年来,该市下决心关闭小水泥,淘汰传统立窑生产线,引进了华祥、尖峰等大型水泥企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华祥水泥有限公司正着手建设二期工程,投资达4.5亿元,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330万吨。正在建设中的大冶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年底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能500万吨。
    一幅现代工业的宏伟图景,徐徐展现在千年冶都。(湖北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