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形势展望

2006-03-1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西班牙巴塞罗那第12届世界钢铁大会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黄天文总裁
    2006年3月6日
    尊敬的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承蒙CRU公司和CELSA钢铁集团邀请,中钢集团能够出席本次大会并代表中国钢铁行业进行情况介绍,对此表示感谢。与我同行的还有中钢集团主管集团战略、对外关系、矿产品、炉料和钢材贸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是中钢集团首次率众参加中国境外世界钢铁大会,希望通过扩大与欧洲钢铁同仁的交流,在钢材进出口、工程承包、原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下面,我将在简要介绍中钢集团和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后,通过分析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形势做一下展望。
    一、中钢集团
    中钢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原中国冶金工业部的几家企业合并而成,在中国冶金工业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作为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综合服务商,在中国拥有12个总部专业公司、7家地区公司、8个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6个生产厂家,在澳大利亚、南非、德国、巴西、印度、香港等海外地区设有19个分支机构,拥有2.1万多名员工。
    近几年,中钢集团加快建立健全了钢铁上游产品、钢材、耐火材料、炭素、铁合金、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和技术研发的产业链结构,通过在澳大利亚建设1000万吨恰那铁矿,在南非建设12万吨铬铁厂,以及在中国、澳大利亚中西部、加蓬、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开发铁矿、铬矿、锰矿、镁砂等资源基地,实现了钢铁上游产品开发-采购-销售-物流一体化。2005年,中钢集团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铁矿、铬矿、热压铁块进口和最大萤石出口企业,第二大铌铁进口和第二大焦炭出口商企业。
    中钢集团是中国主要的钢坯钢材加工贸易商,与中国和世界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采购关系,并拥有中钢(天津)钢材加工公司等深加工基地,已具备了从产品采购-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
    通过兼并参股,中钢集团成功整合了中国重点冶金装备制造、耐火材料生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轧辊生产企业和最强的高炉、炼钢、连铸、棒材型钢轧机、冷热带钢轧机的研发、制造企业,中国最强的耐火材料制品研发和生产企业,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装备设计-制造-工程总承包,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服务体系。
    以上就是中钢集团的简要介绍,欢迎各界人士和中钢一起寻求合作机会。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2005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3.49亿吨,年增幅接近25%,占世界总产量的31%,是中国钢铁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行业现状综合体现在以下七个变化上:
    (一)中国钢铁行业产能增加。全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7%,产能迅速增加,集中体现在板带材上。
    (二)中国钢材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国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长材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52%,板带材比重上升到 39%,在新增钢材产量中,板带才占47%。与2004年相比,中国国产电工钢、热薄、冷薄、涂镀类产品的市场份额都有较大提高。
    (三)中国钢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成绩显著。吨钢节煤3.2%,节电1.5%,节水17.3%。
    (四)企业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加强。鞍钢本钢联合进程加快,武钢重组鄂钢和柳钢,首钢联合唐钢,首钢控股水钢,唐钢联合宣钢、承钢,华菱和米塔尔组成合资公司。
    (五)钢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体现。宝钢高等级汽车钢板自主研发开发了193个汽车板品种,有利于提高中国汽车板国产化比例。鞍钢成功开发1780mm大型宽带钢冷轧线,标志中国冷轧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全行业在开发钢材新品种、改善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六)钢铁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年产1000万吨的中国钢铁企业由2004年的2家发展到8家;500万-970万吨产量的企业有10家,300-500万吨企业有16家。年产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共有18家,占中国粗钢产量的46.36%。
    (七)中国产能过剩,钢材市场价格跌落,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钢铁行业实现利润负增长。2005年中国市场表观消费的粗钢新增资源量为5492万吨,同比增长19%,相比2004年的13%增加的6个百分点,产能的集中释放和进出口结构问题,引起钢铁企业钢坯、钢材库存上升,钢材价格下降。但在钢价下跌同时,铁矿和焦炭等原燃材料价格却居高不下。中国铁矿市场价格最高达到90-100美元/吨,焦炭平均出口价格180美元/吨。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04年的原材料涨价使中国生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47%,2005年成本继续增加15%。在下游销售无法转嫁成本的情况下,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利润下降。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05年中国66家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比2004年下降了11%。
    三、中国钢铁形势展望:宏观经济环境和中国产业政策奠定钢铁工业持续发展基础
    世界经济2004、2005年连续两年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经济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都为中国和世界的钢铁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从16.1%上涨到25.8%,2005年增幅超过25%,从而带动基础设施、制造业、电力、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房地产等行业对钢材的旺盛需求。尽管目前产能过剩,但从长远看,中国钢铁工业总的趋势仍是发展。这是因为: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钢铁需求达到饱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6000美元;三是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2004年全国人均GDP只有12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只达到33%,要全部实现饱和条件至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保守估计,2020年以前,中国钢铁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开局之年,要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国民经济需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GDP增幅在9%左右。而另据联合国《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以及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3%的增长速度。宏观经济环境为钢铁产品提供了较大需求空间,也为钢铁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4月,中国颁布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解决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解决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理调整控制生产规模。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低水平盲目扩张现象,钢铁行业投资过猛。2003年底,中国粗钢产能达到3.1亿吨,2004年底增加到3.6亿吨,2005年则进一步上升到4.1亿吨,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钢铁工业要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和适度增长速度,发展定位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产品进出口主要是进行品种调剂。2006年起中国将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控制,钢铁产能过剩现象将得到有效遏止。在众多手段中,淘汰落后、抵效产能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具体目标是到2006年关闭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07年关闭300立方米以下高炉,预计淘汰产能1亿吨。
    (二)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2003年,中国共有8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但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钢量占总量的45%。2005年,500万吨梯队扩大到18家,在总量中占比46.36%,增幅不明显。针对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具体目标则是:到2010年中国前十位钢厂的钢产量占总量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三)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辅相成。中国目前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74个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远离港口,资源和外部条件严重制约企业发展。《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要求: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在现有企业基础上通过搬迁、兼并进行改造和扩建,不再单独设立新的钢铁生产企业。
    (四)加快优化钢材品种结构。钢材品种结构优化是中国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特征。近几年,中国的产品结构虽然已有较大改善,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仍不能实现完全自给,板带比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偏低(工业发达国家板带比60%,中国39%)。在中国的钢材进口产品中,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板片的进口仍占到进口总量的80%以上。轴承钢、模具钢、齿轮钢的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强度三级螺纹钢的比例仅占螺纹钢总量的12%。《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今后将淘汰落后的叠轧薄板、热轧硅钢片和低质量建筑钢材的生产,抑制窄带钢、螺纹钢和线材的产能扩张,鼓励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
    (五)增强钢铁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钢铁强国转型的核心环节。由于历史上技术开发投入少,中国钢铁企业在钢材品种、装备设计制造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轿车面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产能不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国家将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前沿工艺的研究利用。
    (六)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钢铁工业是能源、水、矿石、运输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钢铁工业目前仍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消耗来维持增长扩张,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求企业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节能降耗。500万吨以上钢铁联合企业的电力要实现自供有余,所有企业都应建设污水废渣综合处理系统,从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七)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中国的铁矿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对外依存度较高,2005年进口铁矿达到了2.75亿吨,而铬矿、高品位锰矿等主要冶金原料也是短缺资源。《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此指出:解决矿石资源瓶颈,应重点解决货源缺口,在增加国产矿石产量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利用海外资源解决国内资源短缺问题。
    四、钢铁工业持续发展,世界和中国互相需要
    综上所述,可以说2006年是中国钢铁工业从快速发展向平稳增长转折的一年,相信随着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存在的问题将得到一一解决。
    女士们、先生们,
    基于对钢铁行业发展前景的乐观估计,中钢集团愿意与各位在资源开发、原材料供应、钢铁产品销售、工程承包、市场开拓和信息交流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欢迎各位访问北京,与中钢集团一起共同探讨长期合作机会。
    在中国和世界互相依赖的今天,我们相信:健康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必将给世界钢铁带来巨大商机,而一个健康发展的中国也必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中钢集团希望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为世界的钢铁工业服务。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附件:
    发言问答
    (即席提问,经会后整理)
    问:我是MACQUARIE银行分析师,请问黄先生,关于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的态度以及有无鼓励政策?中钢集团在海外资源项目的动作和预期有哪些?
    答:中国政府支持企业在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与海外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当地风俗开展资源项目。中钢集团作为最早开发铁矿资源的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支持政策,目前在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地都在进行积极的资源开发。
    问:我来自ARCELOR公司,请问黄先生,关于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中国政府对于外资参股的态度如何?
    答:正如我演讲提到的,技术创新是中国钢铁工业具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和企业欢迎国外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只要该外资企业技术领先,通过参股的方式能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会得到中国的欢迎的。
    问:我是欧洲某钢厂代表,请问中国1亿吨产能的淘汰时间表?
    答:中国淘汰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目标是2007年前,但具体时间表请留意中国政府后续发布的具体规定。
    问:(提问者不详)以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为引,请问黄先生,对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兼并重组的趋势如何判断?中钢集团是否也会考虑进军海外?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社会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钢集团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排除参与国际性兼并重组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