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看钢材需求

2006-02-2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这标志着我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吹响,钢铁作为国家的脊梁和支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纲要》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本纲要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本纲要共安排16个重大专项。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纲要》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纲要》的实施,对于我国钢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构筑了巨大平台。《纲要》确定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到2020年提高到2.5%以上。这2%和2.5%究竟是多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全社会开发投入应达到360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9000亿元左右。政府研发资金占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到2010年应逐步提高到40%左右。
    从《纲要》确定的力争实现八大目标来看,其中不少都与钢铁业密切相关,比如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与钢铁业息息相关的有能源优先主题中的工业节能、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水和矿产资源优先主题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综合节水、海水淡化、资源勘探增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农业优先主题中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制造业优先主题中的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基础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交通运输业优先主题中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极端制造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等,这些《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与钢铁业有着直接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尤其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离不开钢铁业,离不开钢材,特别是优质钢材。《纲要》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纲要》提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2)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3)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在优先主题中,《纲要》明确: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检测仪器。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大型蒸汽裂解乙烯生产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化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重点研究开发以熔融还原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开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冶金过程煤气发电和低热值蒸汽梯级利用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非粘连煤炼焦技术,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的集成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等。
    从《纲要》确定的制造业优先主题,有的本身就是钢铁业自身需要研究的,如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的集成设计制造等,我国要进入世界科技强国,钢铁业首先要进入世界钢铁强国,为我国进入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业内人士认为:从《纲要》提出的目标,未来15年,随着《纲要》的实施,无疑将拉动钢材的需求,尤其是优钢、特钢的需求。著名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预测,未来5至10年,随着基本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钢材消耗量仍将保持在高位,并逐步达到稳定的状态。徐匡迪说,未来5至10年,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仍将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仍然有广阔的空间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而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将会极大地促进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一些钢铁业专家认为,《纲要》提出我国向进入创新型国家型行列的目标发展,自主创新,对于钢铁业来说,不仅自身要创新,还要根据《纲要》提出的68项优先主题,16个重大专项等,根据这些相关行业的需求,提供优质钢材。
    一位冶金专家表示,发展成熟的钢铁冶金科学,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21世纪“绿色冶金”的需要。他说,欧美等发达的工业大国,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约人均消费钢铁20吨,据此计算,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总共需要260亿吨钢铁,而我国目前累计生产钢铁仅有20多亿吨,远没达到这一要求。要达到美国地上、地下、天上、海上交通设施齐备的水平,钢铁冶金业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是21世纪钢铁工业面对的主要挑战。”专家认为,“绿色冶金”将是21世纪钢铁工业的重点目标。为达到“对环境友好”的要求,钢铁工业必须实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和可循环使用的目标,同时努力钻研,开发质量、性能将大幅度提高的新一代钢铁材料,生产杂质含量在80-100ppm以下(超纯净)、晶粒尺寸1μm以内(超细晶)、无宏观偏析及凝固缺陷(超均质)的钢铁产品。为此,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大新技术和新流程的研究和应用。
    一些专家说,钢铁冶金将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高效单体熔炼—精炼、最终成形、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研究施加各种物理场来强化氢还原的实用性,推动氢还原铁矿石的生产应用;深入研究强物理场下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材料也要创新,要拿出自主创新的钢材,提供到自主创新的装备。《纲要》确定的交通运输业优先主题中,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重点研究开发重载列车、大马力机车、特种重型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大型高技术船舶、大型远洋渔业船舶以及海洋科考船等,低空多用途通用航空飞行器、高黏原油及多相流管道输送系统等新型运载工具。
    这就需要消耗大量新型的优质钢材,但国产钢材还不能全部满足,据报道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其中与国产钢材的质量、产量、品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不开,如今一些用于汽车的高技术含量钢材仍需进口。同样,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这里有制造技术的问题,也有材料方面的问题。其它的制造装备也是这样,去年1-11月,我国进口的金属冶炼设备的金额比上年同期递增89.35%。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纲要》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对钢材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用于机械设备制造的钢材将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体现在:一是对钢材的性能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二是机械装备对钢材的单耗不断下降;三是钢材消费总量继续增加;四是部分优钢特钢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据对原机械部系统内企业统计:1982年,万元产值平均耗钢材0.93吨,1990年下降到0.48吨,2000年降至0.17吨,2003年进一步降为0.14吨,2003年单耗仅为1982的15%,平均每年下降9.5%。随着机械行业用钢单耗的不断下降,今后行业发展将更为注重通过节能降耗、科技进步提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预计今后钢材单耗水平继续下降。
    但钢材的需求总量仍将增加。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钢材品种及性能的要求更为紧迫:一是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需求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腐蚀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种钢材;二是火电设备由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温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需要耐高温、腐蚀的钢材;三是大型煤液化装置,需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耐磨损的钢材;四是大型核电设备需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耐磨损的钢材;五是高速铁路轴承需高质量的真空脱气钢等。然而,现在国内部分特种钢材供求矛盾仍比较大,主要紧缺品种有制造发电设备所需的板管材、汽车用钢板、大型变压器所需的取向冷轧矽钢片、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轴承用钢材等。2006年机械行业的钢材消耗量预计达到5700万吨,比2005年增长9.6%左右,其中汽车行业用钢时为1850万吨,比上年增长17.2%。其中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优钢占较大比重。
    由此来看,《纲要》的实施,对我国钢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从需求层面看,为钢铁业攀升了大平台、大市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