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机械业共建良性生态链

2005-12-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7月份,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首届)中国钢铁--机械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专家提出,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协调发展是钢铁--机械产业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钢铁产业处于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期,一方面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深度满足机械行业的用钢需求;同时,还要兼顾机械行业制造成本的压力,才能使机械行业稳定发展,为钢铁行业提供稳健的需求和优质的冶金设备产品。钢铁--机械企业之间只有从企业生态链的高度理解合作行业的关系和定位,变敌对性竞争为合作性竞争,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和谐、互补、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两大行业走出暴利时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提醒与会者,需要关注重工业比重提高后,经济回落中"加速原理"起的作用,现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在这一时期,新的产业增长格局是"长周期"变量,在今后10至20年都将发生作用。但将受到某些中短期因素和体制政策因素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扰动,而使长周期的增长偏离稳定增长的轨道。因此,钢铁、机械行业超常增长和暴利阶段已经基本结束,逐步进入一个正常增长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企业两极分化,将会进入一个阶段调整时期,包括产品结构(技术升级)、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购并、退出,产业链整合等)、区域结构(企业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等。
    
      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但刘世锦却认为,真正的优秀企业能在这一阶段显示出来,并且迎来一个新的扩展机会。机械行业特别是装备工业是中长期内中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部分,装备工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上若干个大的台阶,是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企业和政府必须为此付出更大地努力,探索一条提升我国装备工业竞争力的新路子。搭建产业合作新桥梁。
    
      目前,中国钢铁业和机械业的产业链联合已经开始进行。宝钢和鞍钢先后和长春一汽,东风汽车公司与攀枝花钢铁公司都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建立了国内汽车领域和钢铁领域之间规模最大、层次最深的合作关系,目前,以"合作"求发展,也已成为钢铁、机械行业人士的共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目前中国钢铁业产能已经超过3亿吨,在如此庞大的生产量下,必须有相当一部分产品选择出口,预计今年就将超过2000万吨,这必将引起主要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主要产钢国的韩国、美国、欧盟)的强烈反应,"如果通过增加机电产品出口来带动钢铁产品的销售,情况就将好很多。"
    
      在吴溪淳看来,并不是房地产业这几年的火爆发展刺激了钢铁业的发展,单纯的盖房子只占到钢铁市场的20%,就是算上房子里面的空调、彩电、不锈钢水池,能消耗的全部钢铁差不多也就占到市场总量的40%。钢铁用户真正有潜力可挖的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有潜力,不仅仅是国内有需求,而且还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从去年和今年前几个月的数据看,机械产品出口的增速明显高于进口增速。"钢铁业要确立依靠发展国内装备制造业来扩大钢铁市场的思想。"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看来,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内机械工业万元产值钢材平均耗用量已经由1982年的0.93吨大幅下降至2003年的0.14吨,而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也将更多地依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使得钢材的万元产值单耗水平继续下降。但未来十几年,机械工业的稳定发展仍将增大对钢材产品的需求总量。建立战略联盟的最好时机
    
      有需求时的合作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最好时机。
    
      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钢材品种及性能的要求更为紧迫。据了解,目前国内机械企业最为急需的就是发电设备用管板材、汽车用钢板、取向冷轧矽钢片、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轴承用钢材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品种,而这些产品国内钢铁企业只有极少一部分产量甚至没有。因此,蔡惟慈提出,机械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总量将继续增加,但品种与性能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需要钢铁企业加快短缺品种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建设,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他建议,钢铁厂应当对短缺钢铁品种增加定点直供比重、减少中间环节、缓解涨价势头。
    
      作为钢铁方面的代表,吴溪淳也呼吁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应当与机械制造方面的大客户联合起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甚至可以让自己的钢铁产品科研人员进驻机械企业,与其共同在生产线上搞新品开发。"钢铁企业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和机械领域的用户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现在钢铁价格有所下降,正是和用户建立联盟的最好时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