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建立钢材期货市场

2005-08-1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New Page 1

    钢材是国际大宗商品,2004年国际钢产量已经达到9.29亿吨。近几年来,钢材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为此,国内纷纷呼吁推出钢材期货。但也有人指出国外发达国家并没有推出相应的钢材期货,为何我国需要推出?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这是与国内外不同钢材市场特征有关。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的钢材期货市场是因为它他们缺乏相应的现货市场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一、钢铁生产的高集中度决定发达国家缺乏建立钢材期货市场的基础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高度竞争性的现货市场基础上,而国外钢铁行业生产却是高集中与垄断。2003年阿塞洛的钢产量占到全欧洲钢产量的21%;日本新日铁和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两家企业的钢产量占该国的56%;韩国浦项的钢产量占该国的64%;英国最大钢厂钢产量占该国的89.43%,法国最大钢厂钢产量占该国的85.64%。钢铁行业的集中度(集中度CRn是指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行业的份额)决定了钢材行业类型更接近寡头竞争。世界钢铁工业集中度近十年来逐年递升,到了2003年,CR4、CR5、CR8、CR10在十年期间分别上升了36.4% 、50%、41.2% 和42.1%,与此相反,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CR4、CR5、CR8、 CR10 在 1992年 – 2003年的11年间分别下降了 34.4% 、31.4% 、27.3% 和22.9%。

  根据2003年世界产钢量排在前十名国家中的CR3、CR4、CR5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钢铁工业相比,CR3、 CR4、 CR5值相差很悬殊;在世界产钢量前十名国家中,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CR3)最低,仅为集中度(CR3)最高的韩国的五分之一,是集中度(CR3)次最低的美国的三分之一。具体如图所示:

  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

  图1 2003年世界产钢前十名国家钢铁工业集中度(CR3)的比较(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近年国外钢铁工业一直在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结果使钢铁工业出现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生产规模更大的大公司。这种重组兼并已成为国外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减少有害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国外钢铁工业结构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系列重组兼并,使钢铁生产的集中度大大提高。目前,欧洲钢铁工业已形成阿塞勒集团、蒂森•克虏集团、康力斯集团和LMN集团四足鼎立的局面。日本的六大钢铁公司重组成两个集团统一组织经营和生产。美国通过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组,已使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简称ISG)、美钢联和纽柯钢铁公司三家,至2004年4月底这三家公司的产能占美国总产能的60%。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公司先后收购了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LTV钢铁公司、阿克梅钢公司和西北钢及线材公司,进而使该公司钢产量从2002年的218万吨(不包括伯利恒公司的产量,居全球排名第97位) 提高到 2003年的1350万吨(跃居全球第13位 )。2004年5月18日,该公司进一步成功收购韦尔顿钢铁公司,从而成为美国第一大钢铁公司,钢产能达到2100 万吨。

 表1 2001-2003年世界前十家钢铁公司粗钢产量合计

单位:亿吨

年份 

2001

2002

2003

世界合计 

8.5

9.03

9.65

中国 

1.51

1.82

2.22

全球除中国外合计 

6.99

7.21

7.45

前十家粗钢产量合计(不包括宝钢) 

2.07

2.28

2.53

除中国外钢铁生产集中度(%) 

29.53

31.64

33.99

  资料来源:中国2004钢铁工业年鉴。

  因钢铁产业高度集中,若干大钢厂完全可以决定钢价。由于大型钢厂在定价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下游消费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弱,在这样的垄断的市场状况下,推出钢材期货,将很容易被操纵,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因此国外推出钢材期货缺乏相应的条件。

  相对于国外钢厂的高集中度,国内近十年的行业集中度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行业竞争更接近完全竞争。在这种低集中度竞争改变前,国内钢材价格仍然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表2  我国近七年钢铁工业集中度(CRn)分析

   年份

CR4 

CR5 

CR8 

1997

28

32

40

1998

28

32

40

1999

27

30

38

2000

32

35

44

2001

29

32

41

2002

25

28

37

2003

21

24

32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我国拟推出的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品种是高度竞争的钢材品种,目前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已达1100多家,因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绝大多数钢铁厂商都能生产线材和螺纹钢,加上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市场需求广阔,因此,在中国推出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品种具有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发达国家钢材流通高度垄断,缺乏钢材期货市场的内在需求

  国外少数钢铁生产企业不仅垄断了生产还垄断了流通,价格基本是按成本加利润来确定,流通较多采用订购和送货上门的方式,如LME准备推出的热轧卷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钢材生产商与汽车生产商之间一般直接签定合同,属于典型的直销方式,中间基本没有流通商的参与,价格决定权由生产商控制,因而并不存在过大的价格波动基础,生产经营者不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的风险,生产方和消费方都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

  而中国的钢材流通渠道相对分散,线材和螺纹钢的销售主要通过众多的经销商进行。在流通市场上我国钢材生产企业销售钢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直供;二是通过经销商流通环节销售;三是通过钢厂的分支机构销售。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线材和螺纹钢分别占国内销售量的60%和50%左右,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预付款订货、赊销等结算方式,隐含着较大的交易和价格风险,需要期货市场来规避。钢材经销商既要承担钢厂随时调价的风险,又要承担钢材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能够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套期保值,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是钢材经销商的共同愿望。据统计显示,全国钢材经销企业约有15万家,钢材经销商将是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近期由于铁矿石原材料价格的飞速上涨,引起钢材成本大幅上涨,钢材价格波动激烈,我国钢材生产企业与用户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使得它们迫切需要新的避险方式,因而使钢材期货的推出具有巨大需求。

  另外,国内钢材现货市场较多,缺乏统一管理,区域性市场的特点造成缺乏权威的指导价格,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钢材期货市场有利于促进钢材流通的规范化。

  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钢材消费增幅趋缓

  钢材消费量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20世纪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一个国家对钢产量需求的程度。农业社会对钢的需求低;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由于国家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建筑、通讯等)建设刚刚开始,对钢材需求量大,因而消费量增长速度高;对钢需求最高的是工业化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扩张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基础设施逐渐完备,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迅速增高,而这些产业消耗钢材较少,因此钢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就会减缓以致出现负增长,进入工业化阶段后期对钢的需求又趋向减弱。

  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属于先期工业化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二次大战以后,在进入工业化过程后,这几国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的扩张,使全球钢产量的增长速度达到1900万吨/年。其后达到高峰期,并保持若干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工厂建设完成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钢产量水平降低,对钢的需求减弱,其后便进入稳定期。从美国、日本、英国、前苏联等国工业化的历程分析,工业化过程需要大量的钢铁产品作为支撑。1901-2000年,美国的钢材消费总量为71亿吨、日本为38亿吨、前苏联为56亿吨,而中国同期仅为19亿吨。对韩国(1970-1980年)、日本(1956-1970年)的重化工时期行分析,化工、冶金、能源、采掘等重化工行业的景气周期具有持续性,粗钢表观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现象。

  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

图2 完成工业化国家钢产量达到峰值年份的人均钢产值(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与钢材消费峰值(饱和点)有内在的联系。这一规律在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中得到了验证,如美国钢材消费量的峰值就出现在其基本完成工业化的1973年(如图4所示)。美、日、英、法等国家到达钢材消费峰值时,城市化率达到了65%以上,已完成工业化国家到达钢材消费峰值时人均产钢量和消费量至少在500公斤和468公斤,而中国2004年的城市化率仅为42%(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人均产钢量和消费量只有200公斤左右。美国从1900年到1975年、日本从1945年到2000年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人均累积消费的钢都超过20吨,而中国到2002年为止,人均累积消费的钢仅有1.64吨。如果参照美国和日本的消费水平,假设2020年中国人均钢的累积消费量达到14吨,人口达到14亿,那么,今后十几年中,中国将要消费180亿吨钢,相当每年平均消费l0亿吨钢。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上述规律,钢铁工业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发展,并对工业化进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消费国,近几年中国的钢材消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钢材广泛应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房地产、装备制造业等带动经济腾飞的主导产业,使得全社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04年我国钢材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产量近30%的比例,据预计我国2005年粗钢的生产能力为3.33亿吨,同期钢材需求量达到2.7亿吨。我国与韩国情况有类似之处,钢产量在80年代进入增长期。韩国在20世纪末进入高峰期,而我国到目前尚未进入高峰期。21世纪前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支撑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中叶,使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小康”上升到“富裕”,最终实现“现代化”,中国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的实现,首先要考虑的是支撑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钢产量的最低值。根据国际经验,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人均年钢产量100公斤应是最低门槛值。按此数字,考虑到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后从高峰期进入稳定期的人均年钢产量比最低门槛值高出50%,即人均每年150公斤,可计算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低钢产量。最低钢产量的概念是保证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最低人均钢产量,用最低钢产量完成工业化进程必须走新兴工业化道路。预计我国钢年产量进入稳定期后,其水平将在2.0亿±0.2亿吨。先期工业化国家高峰期一般约持续30年,累计钢产量最高的是美国,2000年超过70亿吨;累计人均钢产量最多的是德国,2000年达人均31吨,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要低得多。钢产量度过高峰期累计产量要多少,这要考虑人口、国土面积和GDP。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人口是我国的五分之一,GDP总量2004年是我国的8倍。美国钢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稳定期。参考美国的数据,我国钢产量进入稳定期可能要有60亿吨的累计产量。按年产钢2亿吨计算,我国钢产量的高峰期将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

  由此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已过了钢材消费高峰期,对钢材的消费增速趋缓甚至减弱。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钢铁工业高速发展,钢材产量和需求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已经出现了钢材远期交易与电子化交易,这预示着我国的钢材市场将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强劲而生机勃勃的现货市场将为推出钢材期货交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发达国家建筑钢材产品更新换代,缺乏相应大宗期货品种

  在世界钢材需求量中,40%用于建筑部门。美国等国家建筑业用钢材占国家钢材产量的比例高达50%,但发达国家大型房屋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采用钢材产品为钢板与H型钢等,而我国目前还是钢筋混凝土主导建筑体系的时代,主要用的建筑钢材就是线材和螺纹钢。因此在产品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而钢板与H型钢产品差异较大,而线材和螺纹钢相对品种规格较为统一,有利于推出钢材期货。

  另外,发达国家大量交通等基础设施建筑已经完成,而大量的居民住宅建设采用木材和新型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较少。发达国家已进入绿色产业建筑时代,对发展可持续新型建材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应用,如利用工业废渣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规模使用绿色建材 —— 建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源和物质的投入、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都减少到最低限度,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能重新利用,产品不污染环境、并可回收利用。

  我国钢材产品结构不同于国外: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钢材的产量和消费量日益增大, 用于建设的建筑用钢材中线材和螺纹钢所占比重较大,产量在国际钢材市场占主导地位。

  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

图三 2003年世界盘条产量(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为何没有开设钢材期货市场

图四 2003年世界钢筋产量(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从图3、4可知,我国的盘条(线材)的产量在2003年已经占整个世界的48%,螺纹钢(钢筋)更是占了世界产量的59.3%。 2004年线材(4878.41万吨)和螺纹钢(4606.92万吨/)的产量总和已经占国内钢材产量(29738万吨)的30%左右。因此,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品种的推出将吸引大量的生产商以及消费商参与。这为在中国推出钢材期货奠定了基础。而国外这些品种产量比重非常低,这也导致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只适合在中国推出。

  五、积极筹划推出钢材期货交易,争取国际定价权

  尽管国际上成熟期货市场没有推出钢材期货,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推动、对钢材需求的扩大;国际钢材价格日益波动剧烈,国外期货交易所也纷纷考虑推出钢材期货。

  1、日本将于今年正式开展废钢期货交易业务。

  作为电炉主要原料的废钢已经成为日本市场上价格波动较大的产品,对此,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计划于2005年正式开展废钢期货交易业务。日本关东废钢协会和关西废钢协会每月上旬到中旬都对H2废钢进行招标,由于中标到实际装船出口大约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各方将该价格视同为日本国内的期货价,出口价格指标就是两个协会的中标价。在目前实际交易中,对亚洲的废钢出口价已开始发挥期货交易的作用。

  2001年以来,日本每年出口废钢约500万吨,从而引起各方重视,当废钢市场需求波动超过±5%时,极易引起价格波动。为了稳定日本国内市场废钢价格,日本经产省拟采取的措施是,由中部商品交易所开展多品种废钢的期货交易,以减少受出口价格的影响。

  2、印度钢材期货交易情况

  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于2003年11月在孟买成立,其主要股东为印度国内的一些大银行。在2004年3月,MCX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交易所交易的钢材期货合约。

  MCX的钢材期货合约分为两类:钢平板期货和钢条期货。钢平板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外壳、易拉罐等产品;钢条则主要用于机械工具等产品的制造。见下表:

表3   两种钢材期货的交割质量标准

钢平板期货合约的交割质量标准

钢条期货合约的交割质量标准

厚度 2 mm

软钢锭(铸块) 3 1/2” * 4 1/2” 英寸

宽度 1250 mm 或 910 mm (卖方决定)

含碳量:低于0.25%,含锰量:高于0.45%

必须确定为 IS 11513 Grade D / SAE 1008 ( 国际标准),只能以线圈状交割

标的物必须在物理上是完好的。必须没有凹陷、没有斑点和没有倾斜。

  资料来源: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网站。

  3、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筹划情况

  在过去三年,英国伦敦金融交易所(LME)一直在准备推出钢材期货合约。并且设立了专门的钢材期货网站。

  LME于2003年4月初进行的市场调研发现了三个或许可行的合约,即北美热轧卷(HRC)、欧洲热轧卷和欧亚钢筋或钢坯。其中HRC推出的可能性最大。

  LME指出,如果这三种潜在的钢期货合约都获准推出,将根据圈内交易和综合交易的时间表,进行公开喊价交易。钢材期货合约还将在LME Select电子交易系统中交易,并通过电话进行24小时的场外交易。合约月份为每个月以及之后的连续12个月,而13-24个月内则为按季交易。

  LME的钢铁期货电子交易平台原计划于2003年下半年推出,但是到目前为止,LME还未推出钢材期货。

  4、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筹划情况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副总裁Robert Levin称“钢铁产业有可能在一年内拥有首份期货合约。” 纽约商交所已有技术上可行的办法,现在只是希望能有足够多的钢铁公司愿意参与。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目前钢材价格波动比较大,但是因钢产品通常是直接卖给客户或者中间商,钢材消费者很难在钢价剧烈波动时找到控制风险的机制。因此是否能吸引钢铁公司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Robert Levin称,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期限,但钢材期货将在近年开始发行。纽约商品交易所是道琼斯钢材价格指数的咨询机构。应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处理商和终端消费商的需求,道琼斯钢材价格指数可能最终将转化为期货的形式。

  综上所述,钢铁行业集中度、钢材产品结构、钢材销售方式、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进程等因素,以及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力,决定了中国比国外更有条件推出钢材期货的有利形势。因此,中国应尽快推出钢材期货,将有益于钢铁行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为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上海期货交易所钢材期货开发小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