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钢消费预测分析

吴建常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金属回收市场及技术论坛上的讲话

2005-04-1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New Page 1

2005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年钢产量2.72亿吨,连续9年位居全世界钢产量第一。

一、中国钢铁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1.钢铁工业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200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钢铁工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保证我国钢铁工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连续实现高速发展的第三年,是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的第二年,也是我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2004年钢产量为2.72亿吨、生铁产量2.52亿吨、成品钢材产量2.97亿吨(含重复材、下同),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3.19%、24.12%、23.49%。全年钢产量比上年增加了5046万吨,是历史上增产数量最多的一年,钢铁工业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2004年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其中国民经济增长率约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25.8%。国内钢材市场表观消费达到了3.12亿吨,其中进口2930万吨,出口1423万吨,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6%,钢铁是国民经济和各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对支撑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得到控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04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17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回落65.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钢协会员企业全年新建投产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16座,产能占新增总量的62.8%;在提高钢材品种改善产品质量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投产了一批热连轧宽带钢轧机、冷轧宽带钢轧机、镀锌板、彩涂板、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板卷、不锈钢冷轧板卷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先进的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改措施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实行管理信息化的项目建成投产。我国钢铁工业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1组织结构进一步改善

中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这是制约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近几年随着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企业集中度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钢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钢协会员企业共有43家,钢产量2.01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73.75%,比2003年的66.3%提高7.45个百分点。其中钢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有15家,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45.1%。1000万吨以上的上海宝钢集团、鞍钢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12%。产业集中度的增加,增强了科技进步的依靠力量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

2004年中国重点产钢企业产业集中度情况表

企业分类

企业数(家)

占全国产钢比(%)

会员单位总计

71

85.11%

其中:>1000万吨

2

12.00%

700-999万吨

6

17.65%

500-699万吨

7

15.34%

300-499万吨

11

13.96%

200-299万吨

17

14.70%

200万吨以下

28

11.46%

注:重点产钢企业指2004年会员单位71家钢铁企业

3.2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目前中国已能生产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及普通钢材共1000多个钢种,40000多个品种规格。国内钢材产量达到2.97亿吨,比2003年增加5656万吨,增长了23.5%。产品结构逐步向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国内市场急需的扁平材产品增长迅速。钢材生产中的扁平材比重增加,扁平材由2003年34.17%上升到2004年35.89%。长条材生产比重由2003年的56%下降到2004年的54.42%。2003-2004年中国钢材品种结构情况见下表。

2003-2004年中国钢材品种生产情况表                                    

单位:万吨

品   种

2004年

2003年

增减量

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

 钢材

29738.7

24082.31

5656.39

23.5

 铁道用钢材

268.91

226.54

42.37

18.7

 重轨

167.5

121.88

45.62

37.4

 轻轨

49.34

39.1

10.24

26.2

 大型型钢

638.33

539.83

98.5

18.2

 中小型型钢

3377.99

2775.27

602.72

21.7

 棒材

2246.81

1867.43

379.38

20.3

 钢筋

4711.9

4005.44

706.46

17.6

 盘条(线材)

4940.98

4070.41

870.57

21.4

 特厚板

211.71

166.85

44.86

26.9

 厚钢板

796.06

617.05

179.01

29

 中板

1784.11

1631.02

153.09

9.4

 热轧薄板

315.88

253.94

61.94

24.4

 冷轧薄板

682.22

535.85

146.37

27.3

 中厚宽钢带

2426.65

1502.9

923.75

61.5

 热轧薄宽钢带

1037.75

748.77

289.01

38.6

 冷轧薄宽钢带(重点统计单位)

655.4

503.23

152.17

30.2

 热轧窄钢带

1736.41

1488.95

247.46

16.6

 冷轧窄钢带

272.68

230.61

42.07

18.2

 镀层板(带)

497.17

336.61

160.56

47.7

 涂层板(带)

100.75

71.44

29.31

41

 电工钢板(带)

156.13

141.88

14.25

10

 无缝钢管

908.33

733.19

175.14

23.9

 焊接钢管

1214.77

1030.77

184

17.9

 其他钢材

1110.27

844.88

265.39

31.4

3.3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大力推广成熟先进的工艺装备技术,从投资结构可以看出,2004年全国钢铁行业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1765亿元,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156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约65.5%,说明钢铁工业投资主要方向是用于现有工艺装备技术升级,增加品种质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和改善环境。重点推广实施精料方针、采用小球烧结、酸性球团等,改善原料结构,推广应用干熄焦、高炉喷煤、高炉余压发电(TRT)、高炉煤气回收利用等节能措施,以连铸为中心推行三位一体炼钢技术、采用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等,推广一火成材、蓄热式加热,热装热送等轧钢领域节能技术等,同时,推行过程控制等自动化技术,使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到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的部分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钢协会会员单位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761公斤标煤/吨钢,比2003年下降17公斤标煤/吨钢,高炉入炉焦比下降到427公斤/吨钢,高炉喷煤比达到116公斤/吨铁,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到了2.516吨铁/立方米.天,连铸比达到了98.35%,钢材综合成材率达到了95.6%。

中国钢铁工业几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表

主要代表指标名称

单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重点统计单位)

入炉矿品位

58.17

58.47

58.21

入炉焦比

kg/t

416.96

430.07

427

喷煤比

kg/t

125.75

117.71

116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t/m3·d

2.46

2.48

2.516

连铸比

91.15

93.52

98.35

低合金钢比

26.7

28.8

32.4

合金钢比

6.2

5.8

5.6

综合成材率

94.19

94.92

95.6

轧机日历作业率

62.67

63.33

63.83

综合能耗

kgce/t

803

778

761

4.钢铁产品进出口形势出现历史性转折,钢材(坯)出口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

从1998-2003年,我国年进口钢材量从1241万吨逐年上升到3717万吨,增长199.5%。2004年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口钢材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21.20%;出口钢材增长104.60%;由上年净进口钢坯441万吨转为净出口钢坯220万吨,结束了多年来我国钢坯净进口的历史;我国钢消费量的自给率由上年85.88%,上升到95.17%,提高9.29个百分点。

2004年5-12月,连续8个月进口钢材同比下降,平均日进口6.46万吨,相当于年进口2358万吨水平;出口钢材2004年4-12月连续9个月同比上升,平均日出口4.58万吨,相当于年出口1672万吨水平。但进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差异仍然较大,进口钢材中板材比例仍高达85.6%,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比例仍然较高。进口热轧合金钢条杆增长44.3%,冷轧合金钢条杆增长61.8%,热轧合金中厚宽钢带增长171.1%,镀锡板增长13%;石油天然气钻探无缝管增长23.5%,高压锅炉钢管增长90.4%。

我国钢材出口在2004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次超1000万吨,比上年翻一番。出口钢材结构也出现了可喜变化,出口高附加值的板带材比例由2003年的26.1%上升到40.6%,超过长材出口比例,成为我国出口钢材中的主要品种。

5.受国际钢材市场影响,国内钢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企业盈利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强劲,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及原料价格上涨,使全球钢材价格不断攀升。CRU国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由2003年末的106.8点上升到2004年末的152.18点,上涨42.4%,从而带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攀升,虽出现阶段性波动,但总体在高位运行。

2004年国内市场钢材综合平均价格比2003年上涨24.10%。其中,普通线材平均价格涨幅23.53%,螺纹钢平均涨幅20.72%,中厚板平均涨幅25.50%,冷轧薄板平均涨幅21.02%,热轧板卷平均涨幅为34.25%。但2004年12月份钢材价格与年初1月份比较,品种之间差距拉大。线材和螺纹钢低于年初价格,分别降低了12.13%和11.15%,而中厚板上升了15.25%,热轧板卷上升了23.13%,冷轧薄板上升了30.10%,镀锌板上升了18.08%,热轧无缝管上升了19.16%。

由于产量增长,结构改善,消耗下降,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企业效益取得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52.3亿元,同比增长52.42%;实现利税1376.2亿元,同比增长44.74%;实现利润811.8亿元,同比增长68.31%,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的宝钢、鞍钢、武钢、马钢、沙钢、华菱、唐钢、济钢、太钢、南钢、莱钢、首钢等12家企业,他们的实现利润占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9.42%。

6.钢铁企业向大型化发展和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步伐加快

2004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生产的钢占全国产量的85.11%,其中年产钢超过2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35家上升至43家,超过3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18家上升到26家,超过5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13家上升到15家,超过700万吨的8家,超过800万吨的5家,超过900万吨的3家,超过1100万吨的2家。年产超过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已占全国钢产量的60%以上。

特钢企业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取得重大进展。大连、抚顺、北满三个特钢企业联合重组为东北特殊钢集团公司;中信泰富收购冶钢组建湖北新冶钢集团公司,与兴澄特钢供销实现整合,为在华东-中南地区组建大型特殊钢集团公司创造了条件;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不锈钢生产线投产和五钢公司特殊钢技术改造基本完成以及太钢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技改完成等等,由此四大特殊钢企业集团已初见端倪,在东北、华北、上海、华东-中南等老工业基地形成新的特钢格局,从而改变了我国特殊钢行业的面貌,提高了竞争力。

鞍钢与蒂森克虏伯合资合作组建的专门生产汽车用镀锌板生产线在大连投产;宝钢与新日铁、阿塞洛联合组建的年产170万吨冷轧板(主要是汽车用镀锌板)生产线即将建成;广钢与日本JFE合资合作组建的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的南沙镀锌钢板厂和本钢与浦项钢铁合资合作组建的冷轧板厂正在抓紧建设;宝钢集团五钢公司与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联合生产汽车用特殊钢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开始实施。

7.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生产钢8013.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29.37%。其中14家民营会员企业生产钢3952.23万吨,占全部会员钢铁企业钢产量的17.02%,产量比上年增加1051.84万吨,增长36.27%,高于全国增长幅度13个百分点,高于会员企业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废钢资源,保障中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1.国内废钢资源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

1.1中国钢铁蓄积量少,社会回收废钢数量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到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钢材产量仅14万吨,历经半个世纪,中国钢的蓄积量也不过几百万吨。1949年后,中国钢铁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4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2.72亿吨,钢材产量达到了2.97亿吨,钢蓄积量也迅速提高,按钢计算,中国钢产量累计达到了27.65亿吨,按钢材计算,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了25.09亿吨,同期,中国共累计进口钢材4.26亿吨,出口钢材0.84亿吨,到2004年底,中国共累计消费钢材28.52亿吨。

从钢和钢材积累年限分析来看,1990年前,中国共累计产钢9.32亿吨,钢材6.93亿吨,进口钢材1.69亿吨,出口钢材0.15亿吨,共累计消费钢材8.48亿吨(见下表),占到2004年底总消费量的29.73%,由此看来,中国钢材蓄积量中70.27%主要是近十多年来发展的结果,这部分钢材还不到报废回收期,而九十年代以前,中国钢的蓄积量又很低,这就是中国社会废钢回收量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的主要原因。

1949-2002年中国钢蓄积情况表   单位:万吨

年份 钢材 进口 出口 表观消费量
1949年前 几百万吨 几百万吨     几百万吨
1960年前 6022 4285 896 75 5106
1970年前 17076 12200 2065 406 13859
1980年前 43327 30495 6949 797 36647
1990年前 93154 69348 16904 1456 84795
到2004年 276505 250930 42623 8358 285194

1.2中国钢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企业自产废钢数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钢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企业自产废钢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2003年连铸比达93.5%,比2002年的91.2%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一火成材、小型连轧、高速线材工艺广泛采用,2003年中国高速线材比达到了67.5%,比2002年的63.1%提高了4.4个百分点,致使钢铁企业自废钢数量明显下降;扁平材类钢材生产采用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等一些新技术,使钢铁企业整个流程愈加简练,自动控制,操作熟练,人为废品降低;2003年钢材综合成材率达94.92%,生产过程产生的废钢已经很少;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喷溅、包底、切头切尾、废品以及企业淘汰的设备、零件等可以回收利用,因此,钢铁企业自产废钢数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2.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废钢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进口废钢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到2004年,中国累计进口废钢达到6471万吨,共用外汇金额达到82.39亿美元,2004年进口废钢1023万吨,用外汇金额约19.9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废钢进口数量较大的国家之一,预计2005年废钢进口数量将达到1300万吨左右,进口废钢数量有增长趋势。

3.进口废钢资源紧张,价格还有上升的趋势

20年来,由于中国国内废钢资源缺乏,进口废钢不断增加,价格也在不断上升,到2004年进口废钢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194.8美元/吨,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预计随着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废钢资源将越来越紧张,有导致价格将继续上升的趋势。

三、中国废钢消费需求趋势及消费预测分析

1.中国废钢消费需求趋势分析

中国废钢的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1.1废钢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电炉钢的发展

电炉炼钢是废钢消费的主动力、是废钢消耗的主要熔炼装置,近几年世界电炉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约34%左右,消费的废钢约占总废钢的70%左右,可以说电炉钢产量是废钢消费量和价格的晴雨表。

1990-2001年电炉钢占钢产量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电炉钢产量所占比重已由过去的21-23%下降到2001年的15.8%,近几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价格上升,电炉钢产量又有所上升,到2003年已提高到17.6%。虽然近年来中国电炉炼钢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电炉兑小高炉生产热铁水的办法,但小高炉并不是国家产业政策所鼓励发展的模式,因此,废钢仍然是电炉炼钢的主要原料,这样,预测废钢市场必须研究电炉钢的发展轨迹。

2005年后电炉钢的产量将继续增长,比重会略有提高,主要是高炉-转炉流程在中国的发展比电炉更为快速,主要是废钢供应仍显紧张,价格较高,供电紧张、电价较高等原因所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钢材市场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由于电炉流程投资省、建设期短、动作灵活,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市场诱惑力大,今后电炉钢还会有所发展,若按电炉钢冶炼钢铁料消耗为1085公斤/吨钢、生铁块消耗110公斤/吨钢,不兑小高炉生产的热铁水进行测算,每增加100万吨电炉就需要约97.5万吨废钢,因此,中国发展电炉钢,有必要开发直接还原铁、DRI、热铁水热装等替代原料产品,以减少对废钢的过分依赖,同时也可提高钢的纯净度。目前,制约我国电炉钢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废钢紧缺和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中国钢蓄积量低,产生废钢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近年来,中国进口废钢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废钢进口平均价格不断上升,1999-2000年,中国进口废钢平均价格不足100美元/吨,但到2004年,中国进口废钢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94.8美元/吨;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电力供应出现了紧张的局面,而且中国工业用电价格高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美、欧等地区电炉冶炼电价一般为4美分/(kw.h)左右;而中国冶金用电价格平均在0.45-0.55元(人民币)/(kw.h)之间,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电炉钢的发展。品种结构、产品质量等也是制约我国电炉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综合考察现代化电炉炼钢工艺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中国今后电炉炼钢还可能有较大发展。现代化电炉已不再单纯依靠电能,而是在使用电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利用各种化学能,如煤气、氧气、生铁中发热元素二次燃烧等,以及物理热,如铁水热装、废钢预热等。使得电炉冶炼电耗得以降到400kw.h/t钢以下(2004年中国重点电炉钢企业冶炼综合电耗为422kw.h/t钢),缩短了电炉冶炼时间,冶炼时间平均下降到了70min/炉钢左右(2004年中国重点电炉钢企业冶炼时间为100min/炉钢),使之易于与连铸机衔接匹配运行,促进了电炉流程的结构优化,提高了电炉流程的生产效率,增强了电炉流程的市场竞争力。

1.2转炉炼钢消耗废钢也加剧了废钢资源的紧张局面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但其中主要以转炉钢增长的速度较快,到2003年,中国转炉的比重已占到82.4%。

由于近期废钢资源紧张,废钢价格上涨,转炉炼钢消耗废钢出现了下降趋势,吨钢消耗废钢由前几年的110-120 kg/t钢下降到2004年的80-90kg/t钢。目前,我国高炉冶炼铁水成本低于废钢价格,故高炉-转炉流程企业不会采用多吃废钢的冶炼工艺,废钢消耗强度仍维持现有水平,但由于转炉钢产量增长较大,对废钢需求数量会有较大增长。

1.3 铸造用废钢消费有下降趋势

传统的机械产品,很多零、部件由铸钢件构成,国内大型机械加工厂,一般都配有钢铁冶炼设备,特别配有电炉冶炼装置,自制铸钢件,消耗了大量废钢。今后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焊接件逐步取代部分铸钢件,废钢的消耗将逐步减少,与炼钢生产争夺废钢的力度会有所降低。

2.中国废钢消费预测分析

2.1中国废钢消费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到2003年,钢总产量达到22241万吨,其中转炉钢产量18332万吨,电炉钢产量3906万吨,铸钢产量111.3万吨,据此测算,2003年中国废钢总消费量约5096万吨,其中进口929万吨。2004年钢产量达到了27246万吨,预计电炉钢产量将达到4000多万吨,2004年废钢总消费量预计约5106万吨,其中进口1023万吨。预测2005年中国废钢需求量将达到5523万吨,其中需要进口废钢量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进口废钢能否保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废钢来源。

2.2 2010年中国废钢消费预测

据调研,按钢材消费量预测,到2010年,中国钢材总消费量为3.5亿吨,进口保持2500万吨左右,按钢材综合成材率95%测算,国内钢产量应在34210万吨水平,其中电炉钢产量有所增长,预计可达到4600万吨左右,按吨钢消耗废钢720kg/t钢计算,需废钢3312万吨;转炉钢产量34700万吨,按吨钢消耗废钢80kg计算,需废钢2369万吨;铸造及其他用废钢按110万吨左右考虑,共计需废钢5681万吨左右。

按钢生产能力测算,到2010年,中国钢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3.8亿吨,其中转炉钢约占85%,若电炉钢约占15%,铸造及其它用废钢按150万吨左右考虑,共计需废钢6684万吨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到2010年中国废钢总消费量应在6000万吨左右。社会回收废钢比重上升,成为废钢来源的主渠道。工业化国家设备折旧一般为10-15年,废钢回收按14年计算,我国目前财政规定折旧也是10-15年,但在执行过程中,实际要低,废钢回收按15-20年计算,预测到2005年国内废钢供应量只有4500-4800万吨,缺口只少为1200-1500万吨左右,必须依赖进口来保证废钢需求。

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确保中国钢铁工业稳定发展

1.世界废钢资源可以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

目前,世界废钢总消费量约3.6-3.7亿吨左右,消费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原苏联国家、土耳其、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废钢消费量均超过1000万吨/年。世界废钢进出口贸易总量约1.23亿吨,其中进口总量约64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比.卢联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废钢进口量均在300万吨/年以上。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比.卢联盟、法国、德国、荷兰、英国、罗马尼亚、原苏联各国、美国、日本等,出口量均在200万吨/年以上。总体上看,世界发达国家如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钢铁蓄积量较大,废钢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废钢原料,而中国由于钢铁蓄积量相对较低,废资源缺乏,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2.中国将成为世界废钢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4年中国GDP达到了9.5%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对钢铁工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世界上钢产量最大的国家,2004年中国钢产量达到27245.6万吨,预计2005年可达到3.1亿吨,将继续保持全世界第一。

中国具有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2004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已达到31245.9万吨,预计2005年后中国国内钢材市场表观消费总量将达到3.4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中国对世界钢铁工业具有吸引力,2003年进口钢材为3717万吨,钢坯锭593万吨,生铁51万吨,直接还原铁168万吨,废钢929万吨。2004年进口钢材为2930万吨,钢坯锭390万吨,生铁81.7万吨,直接还原铁154.5万吨,废钢1023万吨。预计2005年中国仍将是钢材净进口国,废钢进口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原料消费市场。

3.废钢资源也应是全球配置的资源

世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靠本国的资源开发利用来满足发展需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国参与国外资源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偏于单一,如废钢进口主要靠自由贸易等形式。今后,中国要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内废钢资源调查评价,建议国家对废钢回收利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五、中国利用进口废钢的有关建议

1.鼓励中国钢铁企业逐步由分散走向联合采购

一方面建议国家加强对进口废钢原料的宏观引导。目前无论大中小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是直接采购或通过中介公司间接采购,过于分散,不利于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鼓励钢铁企业逐步由分散对外走向联合对外采购,既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废钢供应商及废钢产品,又有利于降低海运费用,降低成本。

2.重视进口废钢的检测问题

废钢来源如同钢材消费是复杂多样的,尤其是钢铁经使用过程中,部分废钢携带对人体、对环境有影响的物质或受到过有危害物质的污染,为此应加强进口废钢的检测,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加强与各国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和稳定世界废钢市场

到2004年12月,中国进口废钢的平均价格已上升到254.9美元/吨(FOB),同期国内各地区废钢价格平均在2220元/吨左右(本地产销价),已达到近年以来的较高水平,预计今年废钢的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废钢、铁矿石、焦煤等重要原料价格的不稳定性,必将引起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世界钢铁工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国钢铁工业愿与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和稳定世界废钢市场。

4.中国将继续加强其它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将与各国钢铁信息领域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交流钢铁信息资料、统计资料等,也可通过互联网随时交流,相互通报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将对世界铁矿业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一定影响,对维护和促进世界废钢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