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全国冶金价格信息工作会议基本情况

分享到:
评论
    10月17日至20日,2004年全国冶金价格信息工作会议在广西北海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现状以及预计2005年国内冶金行业的运行态势;分析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展望2005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冶金企业运行的影响;分析2005年钢材价格走势。
    ▲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的分析及对2005年运行态势展望。
    一、2004国内外钢材价格及指数变化情况。
    2004年以来,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回落,钢铁等行业盲目扩张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钢材价格在一季度高开高走,4、5月份快速深幅下挫,后又出现较强劲反弹,有效需求开始回升,钢厂库存压力不断缓解,社会库存有所下降,前期市场出现恐惧心理逐渐平稳,钢材价格正向合理价位回归。
    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强劲复苏迹象,全球钢材需求整体回升,由于全球焦炭、废钢紧张,制约了钢铁产能的释放,造成国际市场钢材供给偏紧,价格在高位上持续攀升,并连续数月创十年来的新高。
    1、2004年1-9月国内钢材价格走势波动较大,但总体处在高位。建筑钢材价格走势弱于板材。
    从品种上看:据冶金价格信息中心对全国23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57个钢材品种规格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逐周、逐月监测,2004年9月份与1月份相比,在57个钢材品种规格的市场价格中,上升的有39个,上升面为68.42%,主要是中厚板、热轧薄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造船板、硅钢片、不锈钢、优碳钢、轴承钢、无缝管和焊管。其中,重点监测的八大品种中,有六个品种价格上涨:中厚板6mm价格上升521元/吨,升幅11.87%,指数从120.02升至134.27,涨14.25点;热轧薄板1mm价格上升636元/吨,升幅14.8%,指数从104.22升至119.65,涨15.43点;冷轧薄板0.5mm价格上升831元/吨,升幅15.91%,指数从107.09升至124.13,涨17.04 点;热轧卷板2.75mm价格上升595元/吨,升幅14.88%,指数从104.19升至119.7,涨15.51点;镀锌板0.5mm价格上升594元/吨,升幅10.27%,指数从111.92升至123.63,涨11.71点;无缝管159×6mm价格上升884元/吨,升幅18.29%,指数从104.52升至123.63,涨19.11点。
    下降的有18个品种规格,下降面为31.58%,主要是建筑钢材,包括线材、螺纹钢、普碳圆钢、工字钢、槽钢和角钢。其中,重点监测的八大品种中,有两种价格下降,线材6.5mm价格下降252元/吨,降幅6.39%,指数从114.49降至107.17,跌7.32点;螺纹钢Φ12mm价格下降387元/吨,降幅9.57%,指数从113.72降至102.84,跌10.88点。
    2004年9月份与1月份相比,国内钢材市场综合价格平均上涨428元/吨,涨幅9.38%,综合价格指数由109.69升至119.97,涨10.28点;国内钢材出厂价格平均上涨479元/吨,涨幅10.73。
    从时间上看:1-3月在国内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和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下,国内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大幅攀升,此期间,钢材市场综合价格上涨435元,价格指数上升10.45点。
    4-5月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近年少有的大幅波动,特别是建筑钢材出现深幅下跌,并波及到板材价格出现回调。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房地产业投资的过高增长。这不仅导致了与固定资产密切相关的建筑钢材需求增速下降,而且带来了对建筑钢材需求低迷的市场预测;二是建材产量增幅过大,造成产需一度失衡,1-4月全国螺纹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79.7万吨,增长24.2%,线材产量同比增加266.7万吨,增长23.6%;三是中间商人为炒作和心理恐惧,且对市场变化缺乏正确分析。四是钢铁生产制造成本呈现下降趋势,成本对钢材价格高位的支撑力度减弱。4-5月期间,钢材市场综合价格下跌482元,价格指数下降11.58点。
    6-8月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强劲反弹。反弹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经过前期价格深度下跌,释放了高价风险和市场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市场心态逐步稳定,这为建材价格止跌创造了条件。第二,部分品种跌破成本,一些小钢厂停产、减产,而大中型钢铁企业则增加出口,调整产品结构,致使国内建材的供给量有所减少。第三,在我国经济整体运行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形势下,建材价格经过如此深幅下跌,自身就有回升的客观要求,当其价位跌到成本线时,市场购买欲望开始启动,随着价格的连续反弹,前期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出现了集中释放,各地商家及经销商购货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市场需求开始回升。6-8月期间,钢材市场综合价格上涨426元,价格指数上升10.23点。
    9月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虽然处于反弹后的高价位区间内运行,但价格上升的动力已明显不足,市场总体比较清淡,成交不活跃,各钢材品种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建筑钢材价格下滑,板材依然坚挺并小幅攀升。在此期间,钢材市场综合价格上涨49元,价格指数上升1.18点。
    2、国际市场钢材需求全面回升,价格强劲攀升,价格指数连续数月创十年来新高
    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全球钢材的消费,而钢铁原燃料供应紧张又抑制了钢材产能的释放,并加剧了全球性钢铁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导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强劲攀升。1-9月CRU国际市场价格指数除5月份仅有小幅回调外,其余8个月都以较大幅度向上攀升。2004年9月份与1月份相比, 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117.5升至158.1,上涨40.6点。从品种上看:板材价格指数由117.5升至160,上涨42.5点,长材价格指数由122.5升至154.1,上涨31.6点,与国内市场类似,国际市场板材价格走势好于长材。从地区上看,北美市场价格指数由107.5升至178.1,上涨70.6点;欧洲市场价格指数由112.5升至166,上涨53.5点;亚洲市场价格指数由126.2升至141.9,上涨15.7点。北美和欧洲钢材需求比较坚挺,价格大幅攀升,特别是北美已经成为钢材需求强劲和价格最坚挺的地区;亚洲市场也因中国钢材价格的企稳而止跌回升。
    国际钢材市场的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拉动了钢材需求,从而减轻了产能增加对市场的压力,全球性钢材供应总体偏紧;二是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取消钢铁保障措施,美国钢材消费市场潜能将得到释放,对国际钢铁贸易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国际钢铁生产成本(如钢铁原燃料:矿石、废钢、焦炭以及海运等价格大幅上升)大幅上涨,对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四是欧元、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对其本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钢材贸易价格升高。
    3、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趋同,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国内,且价格水平亦远高于国内。
    今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均呈上升走势。全球钢材资源偏紧,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并引领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国际和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保持在高位运行,且国际价格水平远高于国内。
    2004年1月末,全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RU发布)为117.5点, 2月末128.1点,3月末升到145.8点,4月末达到149点,5月末略有下降,指数为143.3点,6月末为143.7点,7月末指数上升到147.2点,8月末指数升高到153.6点,9月末指数继续攀高到158.1点。9与1月相比,国际价格指数上升40.6点,并创十年来新高。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一季度快速走高, 3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20.14点,创历史新高。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从4月份以后价格呈现大幅度回落的走势。5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到108.5点,已接近2003年末的水平。钢材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抑制了产能的过量释放,使落后的生产能力得到淘汰,使市场供求关系达到了新的平衡,从而为钢材价格恢复到合理价位奠定了基础。6月份以后,国内市场价格总体向合理价位回归, 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回升至110.59点,7月末指数升至114.41点,8月末指数升高到118.79点,9月末达到119.比1月末高9.1点,接近于今年3月中下旬水平。
    纵观今年国际国内钢材价格水平,2003年12月末国际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基本持平,2004年1月国内比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低7.81点,从2月份以后指数差距逐渐拉大,5-9月指数差距都在30点以上,其中9月末差距相差最大为38.13点,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水平比国内市场平均高30%左右。
    二、 对2004年四季度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首先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宗旨是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和市场平稳发展;调控目标是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抑制钢铁等行业产能的盲目扩张,有效地控制钢铁行业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一部分过剩的产能得到削减。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固定资产适度增长的目标没有改变,从而为国内钢材价格保持合理价位和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国际市场看:北美、欧洲市场钢材供应依然偏紧,价格持续高位,尽管不少专家预测国际市场价格在四季度下跌,但是许多生产企业成功地实现了四季度提价的计划,西欧、北美市场的主要钢材产品价格创二十年来的新高,10月第1周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己达161.2比9月末又上涨3.1个点。世界经济强劲复苏,钢铁需求依然增长,国际市场钢铁产品高价位运行的格局没有改变。
    第三从国内市场供应看:1-8月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呈减缓走势,特别是5、6、7月份国内钢、铁、材的产量增幅保持较低水平,但8月份产量有所上升.下半年由于电力、运输极度紧张也制约了钢铁产能的释放.
    第四从市场需求看: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并没有动摇钢材真实需求的基础,只是挤压了一些泡沫需求。今年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在二、三季度有较大回落,但1-8月仍超过30%,一些消费钢材较多的工业产品,除汽车外,如船舶、内燃机、机床、家电都实现了较高增长水平,生产增幅达到15-70%。这一较快增长趋势在今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第五从进出口情况看:国际钢材市场的高价位更是使我国进口钢材数量锐减,出口大增.1-8月进口钢材221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72万吨,降幅10.9%;出口钢材73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68万吨,增幅58%,净进口1483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资源540万吨,减幅26.7%。从5月以来,钢材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趋势就日渐明显。8月份进口创今年来最低,而出口创今年来最高,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几个月里仍将继续显现。有利于缓解国内钢材供给压力,有利于钢材市场价格的稳定。
    第六从生产成本看:目前钢铁生产所需的原燃材料,如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等价格均已止跌回升,并重新回到较高价位;焦炭、煤炭和重油一直处于市场高位,钢铁生产成本在继续加大,从而支撑钢材价格稳定。
    第七从钢材品种看:不同品种将出现分化趋势。
    (1) 建筑钢材: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回落,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0.3%,比一季度增幅回落了12.7个点。首当其冲建筑钢材的需求将会减弱,因此对建筑钢材的价格反弹不能期望过高,要回到2月末的最高价位的可能几乎不存在,保持目前价格平稳,防止价格暴涨暴跌,是当前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首要任务。由于国际市场建材的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一些钢铁生产经销企业正在积极出口,且出口将呈现增长趋势,这有利于减轻国内市场供给压力。
    (2)板材:我国板材资源不足,今年需大量进口弥补国内缺口,但由于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大约30%)进口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商利益受损,致使板材进口受阻,另外板材多数属于生产用材,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相对较小,需求继续呈稳步增长趋势,预计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板材资源,特别是冷轧薄板资源将出现短缺局面。板材价格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而回归,国内市场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不会持久,板材价格将呈现稳中趋升态势。
    
    ▲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展望2005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
    一、如何正确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一)、200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要防止大起大落,主要是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
    总体上看,当前经济形势正在向宏观调控预定方向发展。表现为:
    1:5、6、7、8月份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到18.1%、22.7%、31. 2 %和26.3%;
    2:6、7、8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16.2%、15.3%和13.6%,已经处于调控目标之内;
    3: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涨幅回落,为13.7%、13.3%和13.7%;
    4:连续4个月贸易收支出现21、18、20和45亿亿美元顺差;
    5:土地过度开发初步得到抑制。
    (二)、2002年新一轮经济周期形成的背景、成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背景:
    十六大后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班子换届;加入WTO后,中国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美元低利率、美元贬值与全球经济复苏;经济体制改革提速、尤其是国有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
    成因:
    1、政府圈地:整顿之前全国各类开发区达到6015个,面积3.54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区面积总和,相当于整个台湾省的面积,而其中的76.4%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经营土地的收入甚至超过了经常预算收入。
     2、银行买单: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8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2002年5月到2004年4月底,全国银行系统人民币贷款新增近5.22万亿元,相当于前50年贷款总额的45%。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分为三个层面:总量问题、结构问题、体制问题。
     总量面临过热的危险,但未真正过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彻底、增长方式转变难落实。经济运行机制处于转轨的特定时期,既非市场,也非计划。
    结构性问题为主:
    1、投资热,消费稳;
     2、重工业快,轻工业慢;
     3、基础原材料价格(PPI)上升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稳;CPI内部食品价格指数上升13.8%,非食品价格上升1.0%。
     4、城市快,农村慢。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7%,县及县以下增长9.1%。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4.9%,制造业增长17.7%
    后果:
    1、土地过度开发,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
    2、投资增速过快,经济内部失衡危险增加;
    3、资源瓶颈约束加剧,煤电油运全面紧张;
    4、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过快,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
    5、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加上结构性失衡,导致中长期潜在金融风险积聚。
    (三)当前形势总体正常。
    1、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速度达到9.7%,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30.1%,增收3000亿元以上,是历史上增收最多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99亿元以上,增长4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良性互动,表明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基本正常。
     2、在总量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7%。在我国出口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50%。电信、旅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的推进与消费结构的升级,共同促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悄然形成。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用于汽车、通讯、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
    3、在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的同时,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成长。
    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投资增长加快。集体、个体投资增速对投资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国债投资进一步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投资。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启动,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预计全年增速在13%左右,增速与上年相比明显加快
     4、通货紧缩状况明显缓解,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时出现上升。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通货紧缩压力加大,通过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货紧缩的状况逐步好转。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6%
    5、在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的同时,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金融分业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得到加强。电力、电信、民航等垄断行业改革稳步实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开始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银行监管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
    二、关于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国际环境。
     美国经济在低利率和减税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好转,消费持续增长,设备更新和采用新技术带动投资增长加快,制造业生产回升,失业率有所下降。日本经济出现温和复苏迹象,银行坏帐的处理取得明显进展,金融体系运行渐趋稳定,企业投资和出口增加。欧盟经济也有望在出口的带动下走出低谷。东南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区的经济将继续较快增长。最近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了对2004年的预测,IMF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4.9%,世界贸易增长6.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03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们加快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
    (二)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仍然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
     (1)扩大内需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2)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不断拓宽。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的贯彻实施,将使一些多年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望逐步消除,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4)经过多年的实践,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原油价格高企、金融市场、汇市动荡不安;美国贸易、预算双赤字;日本金融体系重构;欧共体面临高失业率挑战;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政策调控余地较小,一旦出现反复,势必影响全球经济趋势。
     (四)、政策取向:
     1、汇率将维持稳定;
     2、利率动向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价格运行趋势大体一致;物价运行将前高后低;
     3、信贷总规模将控制在2.6万亿元之内,1-8月已用1.54万亿元,9月将继续适度从紧;
     4、财政政策要维持一定力度,财政、货币政策不能双紧,1100亿建设国债加紧拨付。
    (五)、调控原则:
    1、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机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不能变,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当前主要是防止经济大落。
    2、短期治理通货膨胀,中期防通缩的思路不能变。
     3、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资源瓶颈约束,既要着力控制需求,也要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4、尽可能延长景气上升期,GDP维持在潜在增长率左右。
    (六)、防止硬着陆是关键。
    1、出现紧缩过度的迹象,8月M2仅为13.6%;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能双紧缩。
    2、“硬着陆”的标准: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到7.5%以下;18个月之内CPI涨幅降到0以下;2005年6月之前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13%以内;投资增幅年内回到15%以内。
    3、初步预测:3季度GDP增长8.3%—8.5%;4季度8.7—8.9%;全年9.2—9.3%。
    4、2005年经济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松动力度。
    三、2005年宏观经济发展动态。
     1、2004年我国GDP增速将达到9.2%左右,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个高增长年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为股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会进一步增强。预计2004年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0%左右。
     2、经过持续调整,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结构性战略调整初见成效,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能源电力业、交通运输服务业与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房地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等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3、宏观经济环境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周期性行业的景气度难以持续高涨。
     (刁力 Mysteel.com资讯部组稿,请勿转载)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26 141.35 -0.11
长材指数 04-26 158.74 -0.03
扁平材指数 04-26 124.71 -0.2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