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我国钢铁工业步入高增长期

分享到:
评论
    当前,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国各条战线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国钢铁工业连年持续高增长,令世人瞩目。钢铁的高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以汽车、房地产、机械制造业为龙头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的形成,这对于我国本世纪头20年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钢铁工业已步入高增长的重要时间
    我国钢铁工业步入高增长期,已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看一个产业是否步入高增长期,不只是看这个产业一年的增长高速度,而要看增长的持续性、趋势性,以及支持这种高增长因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步入了高增长期,到2003年上半年,已连续三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持续高增长。2001年全国产钢15266万吨,比2000年增加 2416万吨,增长 15.8%;2002年产钢 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222万吨,增长20.67%;2003年上半年产钢103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791万吨,增长21.01%;预计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比上年增加3000万吨以上,增长20%左右。
    我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也显著增长。2001年比重为18.5%,2002年比重为20.5%,2003年的比重预计也在20%以上。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后,到2002年已连续7年居世界各产钢国的第一位,今年仍将保持世界首位。
    据国际钢铁协会发表的资料显示;2002年全球产钢超过3000万吨的国家有7个,其中美国产钢9237.8万吨,日本10774.8万吨,中国18225万吨,俄罗斯5856.7万吨,乌克兰3409.4万吨,德国4500.4万吨,韩国4539万吨。除中国外,上述6个国家钢增长率均在5%以下,而中国仅一年就增产钢3000万吨以上,并连年保持钢增长率在20%左右,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高增长,有其内在的动力和客观要求,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钢铁工业的高增长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根本动力。
    
    二、钢铁工业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及主要特征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增长的因素,不难看出有以下几个原因和显著特点:
    1、国内市场高需求,为钢铁高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从8.9万多亿元增长到35万亿元,即折算美元将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占有GDP从800美元提高到3000多美元。而实现这个目标,我国GDP将保持年均增长7.2%的速度。这是钢铁工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前提。
    研究表明,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明显加快,GDP构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钢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拉动效应不断强化。这是钢铁工业实现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据统计,从1996年我国钢突破1亿吨以后,到2000年的5年间,我国GDP平均每年增长(算术平均)8.12%;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国内生产量+净进口量)增长7.76%;钢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率(弹性系数)0.96。但是,2001年以后弹性系数出现了“跳跃式”变化。2001年我国国内市场钢材表现消费量16993万吨(含重复材,下同)比上年增长19.9%,GDP增长8%,弹性系数为2.5;2002年钢材表观消费量21154万吨,比上年增长21.27%,GDP增长8%,弹性系数为2.66;2003年上半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239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2%,GDP增长8.2%,弹性系数为2.58。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对GDP的增长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建材、有色、石化、机械5个行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房地产这几个用钢大户是拉动钢材消费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对我国今后20年钢材消费量的预测,必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用过去的旧观念、老框框来看待今天的市场需求和钢铁工业发展,是解释不通的。
    我们再从一些发达国家对钢材消费的情况分析,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钢材消费处于高峰期。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均消费钢材水平和钢的占有量,都曾达到600-1000千克,近年来这些国家应该算进入信息时代,人均消费钢材仍远远超过我国的水平。例如,2002年美国人均消费钢材358千克,日本人均消费钢材522千克,德国人均消费钢材379千克,我国为145千克。2002年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而钢材消费总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费总量的1/4。到2010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钢材消费250千克是可能的,按此测算,保守估计钢材消费总量也将突破3亿吨。这个广阔的市场消费空间,既是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也是实现钢铁持续高增长的潜力所在。
    2、高增长产业群的出现。为钢铁高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走出近年的增长平台,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以汽车、房地产、机械制造业和电子通讯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产业群已经形成,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钢铁工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在高增长产业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汽车、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电子通讯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钢铁高增长而钢铁的高增长又为这些产业的持续高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持,同时还为能源、电力、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它们互为条件,相互支撑,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生产的建筑用钢材,包括螺纹钢筋、线材、中小型材、焊接钢管、部分中厚板等,约占钢材总量的60%以上,这些钢材主要用于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每年用于房屋建筑用钢材不少于钢材生产总量的40%。例如2001年全国建房用钢材6705.74万吨,占当年钢材生产量的41.73%。据有关资料,从1998年国家房改新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房屋销售量则每年增长25%左右。目前,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人均30―35平方米,至少还有20年的持续增长空间。实现城市化、建成“世界制造中心’、以汽车和房子为代表的新的消费升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材作为支撑。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39.1%,世界平均水平为50%,发达国家为75%,如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还差11个百分点,若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城镇人口计算,一年将增加1000多万人,需要解决房子问题。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所谓“城市化”,就是要解决房子、车子和道路的问题。一句话:解决问题的物质基础是“钢材加水泥”。在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这种高增长的产业群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从而为钢铁工业的持续高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3、钢铁行业生产力布局已经展开,骨干企业的主力军团基本形成,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支持高增长的能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我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生产力布局到技术装备水平,从企业组织结构到产品结构的调整,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区域钢铁业已建成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目前,全国6大经济区均布有骨干钢铁企业,从而有利于钢铁企业产品降低运输成本,发挥区域市场潜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钢铁产业聚集区已经形成。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表明,产钢最多的省市是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以上6个省市上半年合计产钢5751.83万吨,占全国上半年钢产量的55.76%。这充分说明我国产钢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即主要集中在沿渤海湾经济带和沿长江中下游经济带,这些地区都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并且交通便利,资源相对丰富,发展钢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和全国高增长产业群的聚集区是一致的,从而有利于对这批高增长产业群提供钢铁材料支持,同时也有利于钢铁产品市场的开拓。西南、西北地区钢产量相对较少,而且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条件较差,缺水、缺矿,远离港口,进口铁矿石和外销钢材运输成本高,生产的钢铁主要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特大型企业为主的骨干企业主力军团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年产钢400万吨到2000万吨的钢铁企业集团有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本钢、马钢唐钢、邯钢、攀钢等15个,今年上半年产钢合计4686.74万吨,占全国上半年钢产量的45.4%。年产钢50万吨以上的企业65个,今年上半年共产钢8978.94万吨,占上半年全国钢产量的87.05%。需指出的是,以沙钢、建龙钢铁集团为代表的集体、民营钢铁企业也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他地方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生产的钢只占全国钢产量的10%左右。这种企业组织结构比较适应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点。当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搞好整合,有条件的组织大公司、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必要的。
    四是拥有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产设备向大型化、现代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建成了大型烧结机、大型现代化高炉、转炉,冷热连轧生产线,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镀锌生产线,彩涂生产线等大型先进技术工艺生产线。以宝钢三期、武钢三炼钢、珠钢薄板坯连轧、唐钢超薄板带、鞍钢1780轧机和天津钢管公司的管材轧机生产线为代表的具有当代―流水平的技术装备,大大提升了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的国际水平,从而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持续高增长提供了技术装备条件。
    4、市场引导投资方向,钢铁投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一批潜在产能将逐步释放,为钢铁持续高增长增添了后劲。基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预期,以及我国市场对钢铁产品强劲需求的趋势,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踊跃投资钢铁行业。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8%,是全国各行业同期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对此,我们应该冷静地进行分析。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引导投资方向,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不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如果不能吸引投资,就不能实现快速发展。钢铁行业能够大量吸引投资,是投资者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表现,是我国钢铁工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对此,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引导投资者科学决策,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据调查,对钢铁行业的投资,是市场机制起到了主导作用。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78%,一些重点大中型企业立足现有基础,填平补齐,调整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耗费了大量投资。例如,目前我国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能力不足,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建设这类项目需大量的资金,还是投资不够的问题。建设这类急需的项目国家财政并不给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包括企业积累资金、上市融资、商业贷款和利用外资等。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一年提取设备折旧费和技术开发费达400亿元左右,近年来上市融资(含扩股增发)达700亿元左右,还有大量的民间投资。这充分说明,钢铁行业的投资已经由国家财政投资向企业自筹和民间投资转变。这样的投资机制,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
    由于钢铁行业投资的增加,使一批老厂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进一步形成了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在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今我国重点钢铁企业不论在技术装备上、产品档次上、厂容厂貌上,与10年前相比都有了天壤之别。特别是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一批重点钢铁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现有基础,认真规划,加快发展,努力“做强做大”,跻身世界钢铁百强之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批民营企业也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踊跃投资钢铁业、与国有大企业展开竟争,力争在钢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推动了钢铁行业龙腾虎跃、蓬勃发展,这对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成为主导趋势,在今后几年,一批新的产能将逐步释放,从而使钢铁持续高增长有了可靠的生产能力保障。
    
    三、实现钢铁高增长需要认真研究的见个问题
    纵观十六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形势,毋庸置疑,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今年全年钢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将创出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好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妨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约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第一,要冲破旧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的钢铁工业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钢铁工业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发展这一主题上来。当前,在钢铁工业发展中,要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妨碍发展的模糊认识:
    一是“盲目发展”论。对钢铁工业投资高增长和产能扩张从为是盲目发展的观点应予以澄清。钢铁工业是盲目发展;还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要由市场来检验。比如,2002年我国产钢1.82亿吨,增长20%以上,而进口钢材达2449万吨,增长42%,成为全球钢材第一进口大国。今年上半年产钢1.03亿吨,又增长20%以上,进口钢材达1850万吨,增长58%。预计全年钢突破2亿吨,进口钢材将达到3500万吨左右。市场这种强劲的需求,是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市场有需求的发展就不能称为盲目发展。对我国今后5-10年钢材市场需求量,也不能凭想当然,不能人为地“缩水”,应客观地反映,把真实的需求告诉投资者、以有利于做出科学决策。如果把一个行业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快速发展,统称为“盲目发展”,必然挫伤积极性从而贻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二是“大跃进”论。钢铁行业“大跃进”的词屡见报端,把人们的思想搞糊涂了。大家都记得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对此,“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有定论。那时的大跃进,是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主观与客观相背离,欲速则不达。今天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1958年的大跃进二者性质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所处的经济体制和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同。我们现在加快钢铁工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两个市场已融为一体,市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生产的产品是瞄准以汽车板为代表的世界一流产品,这样的发展是市场需要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全国13亿人民需要的。今天的钢铁工业发展与大跃进时代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低水平循环。二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如果哪个行业发展快了,就是“大跃进”,容易搞乱人们的思想,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是照搬外国“经验”。对外国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但是照抄照搬、凭外国经验办事,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种思路是十分有害的。例如,对钢铁需求的预测,就不能完全按外国的经验来判断。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而一些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化阶段,并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二者对钢铁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对钢铁产品结构的要求也不同。今后20年我国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要搞城市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档次,需要大量的建筑用钢材。建筑类钢材为主导将伴随钢铁工业发展若干年,这是市场决定的。有的人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板管比,把生产建筑钢材视为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不符合事实。今年以来,国内市场热轧板卷价格2800-3000元/吨,而建筑用钢如线材、螺纹钢价格为3100-3300元/吨,价格指数由今年1月份的71点,分别上升到7月份的92点和93点,上升了20多点;而热轧卷板价格指数却由1月份的82点回落到79点。有人比喻:热轧板卷是“骡子卖了个驴价钱”。什么原因?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今年上半年全球长材(建筑用钢材)消费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7%,价格也在攀升。那种把生产建筑钢材视为重复建设、短期效益的提法是没有道理的。
    对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也要做具体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年产2亿吨钢;而世界上一些面积小、人口少的国家,钢产量只有几百万吨到几千万吨,有几个钢铁企业就够了。如法国主要有于齐诺公司、英国有英钢联,不需要有更多的钢铁企业,而我国仅有宝钢、鞍钢这样十几个大企业显然是不够的。这里有个生产力布局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还有吸纳广泛就业问题。产业集中度也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二,把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统一,高度重视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现象。在一个时期,一阵风吹起来,许多人跟着跑,到头来摔了跤,吃了苦头,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搞经济建设也是这样,不能跟着风跑。当前,在钢铁工业发展中,由于钢铁市场潜力很大,扩张力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少钢铁企业提出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在3―5年内实现钢产量翻番。首先应该肯定,这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愿望是好的,是符合十六大精神的。但是,能否实现这个规划,怎样实现这个规划,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研究得很不够。近年以来,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已经显现出来,很值得关注。
    一是铁矿石资源的制约。我国铁矿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并且铁矿品位偏低。目前,铁矿石年生产能力基本保持在2.2-2.5亿吨,可供应8000万至1亿吨炼铁的需求量。今后几年也将保持这种格局。2002年,我国产生铁17079万吨,当年进口铁矿石11149万吨,相当于进口矿产铁7200万吨,占42%。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铁矿石12337万吨,同比增长12.96%,同期进口铁矿7248万吨,同比增长42.01%,预计全年进口铁矿突破1.4亿吨,将超过欧盟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一铁矿石进口大国。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吃进口矿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如果按今后五年全国生铁产量达到年产2.5亿吨测算,即比2002年增加8000万吨,需进口铁矿石2.5亿吨。目前,世界上铁矿石年贸易量只有4亿多吨,主要出口国是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等,这些国家和我国距离较远,资源很丰富,但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饱和,使我国进口矿的战略受到严峻挑战。在铁矿石进口工作中,我国钢铁企业各自为战,在买矿价格上被卖方各个击破,遭受经济损失。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钢铁企业联合起来,统一对外谈判价格,既可减少经济损失,又可形成合力,影响国际市场矿价,提高竞争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铁矿石的短缺是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是资金的制约。从1990年~2000年的11年间,钢铁工业累计投资4013亿元,钢的综合能力增加约8000多万吨,平均吨钢投资5000元。按此推算,今后几年若再增加1亿吨钢的产能,需投资5000亿元左右。2002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28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68亿元,同比增长39%。分析重点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国家预算内资金1.66%,利用外资13.7%,国内贷款17.24%,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占60.82%。从以上资金结构看,钢铁企业的投资,既受国家信贷政策的影响,也受企业自身效益和自筹能力的影响。今后几年,由于全国各行业都在加快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总体看资金不会宽裕,资金短缺的风险是存在的。没有资金保证,就很难实现规划目标。
    三是焦炭、水、运输、港口吞吐能力等,也都对钢铁扩张形成了制约条件。目前,由于进口铁矿激增,主要承卸港――青岛港、北仑港、湛江港都存在货物压港现象,随着进口矿的大量增加,港口和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钢铁扩张力的上升,制约力必将成为主要矛眉。这是钢铁工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第三,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结合起来,促进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钢铁工业步入高增长期,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集中表现在:
    (1)全国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各自为战,各企业各自为战,总量失控。到2005年、2010年、2020年我国究竟需要多少钢,怎样发展,还没有哪个部门能讲清楚,更谈不上对企业提出正确的信息引导。
    (2)扩张欲望强烈,对制约因素重视不够。有的企业只注重了企业内部条件,忽视了外部经济环境;有的企业只注重了炼钢、轧钢系统,忽视了铁前系统。这种扩张很难形成综合配套生产能力。
    (3)投资集中,项目集中,发展节奏失衡。各地和各企业新上的项目,大多集中在2005年前后集中投产,到时产能集中释放,对市场总需求与阶段性需求把握的不够,有可能对市场造成巨大压力,难以消化。
    (4)新增项目个性特色弱化,趋同性增加,对产品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5)在需求强劲的拉动下,确有一批被淘汰的小炼铁、小炼钢、小轧钢“死灰复燃”,以低劣的产品冲击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还有一些小企业把重点钢铁企业淘汰下来的落后设备,易地安装,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上述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应该采取必要的切实措施,通过发展来解决。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不能因为一个行业在发展中出现点问题就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坚信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产能、市场引导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的作用;要肯定钢铁企业通过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有能力参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钢铁行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主要是引导企业在发展节拍上要把握好,把市场总需求与阶段性需求协调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改造上把产能扩张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更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或兼并,发挥优势,优胜劣汰;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现在,有人担心钢铁发展快了,钢多了,将来有一天市场变化了,需求减少了,产品过剩了,企业不就倒闭、破产了吗?要破除那种“企业只生不死”的旧观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叶公好龙”。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就是发达国家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今天不也被淘汰出局了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淘汰是科技进步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大整合、大淘汰将一直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
    二是正确发挥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的经济,而是按照市场规律,有序发展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产能,并不排斥或否定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很难掌握全局的经济信息,容易依据零散的、片面的信息,判断全局,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搞好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同时,应定期发布全局经济信息,包括与之相关联的行业需求信息,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投资机制。
    规划对指导行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完善,的确出现了规划脱离实际、规划落后市场的情况,使人们对规划的观念淡漠了。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各级规划部门,按照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准确把握市场,制定的规划切实可行,这样才能树立起规划的权威。对企业的投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一个项目要层层审批,有些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审批下来,快则1―2年,慢则2-3年还批不下来,等项目批下来了,市场发生变化了。这是造成投资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钢铁企业的投资并不是国家财政投资,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应该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授予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决策权,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效率。
    四是严格法规,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劣质产品冲击市场。
    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建立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允许进入市场生产经营。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各类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就源消耗标准、环境治理标准等,对一些技术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能源消耗浪费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制止生产,并采取法律的、经济的或辅之行政的手段,予以严厉处罚或取缔,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戚向东 中国冶金报)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