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对钢铁工业当前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

分享到:
评论
    今年1-5月钢铁工业继续保持了生产高速增长、效益持续提高的运行态势,超出多数人预料。4月下旬全国防治“非典”进入高潮,给钢铁工业平稳运行带来新的课题。总体上看,钢铁企业面对“非典”突然来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近期运行基本保持平稳。钢铁工业上半年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去年大局已定,但下半年受市场恢复速度影响变数较多。
    
    一、当前钢铁生产运行基本特点
    1、钢铁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产销衔接正常
    1-5月份全国产钢8456万吨,同比增长20.2%;生铁产量7843万吨,同比增长17.8%;钢材产量8925万吨,同比增长16.9%。钢带、中厚板、薄板等板材增量占钢材增量43%,小型和线材增量占37%,其他型材和管材增量占20%。4月末重点企业实物产销率99.1%,期末钢材库存339万吨,比年初增30万吨。5月份平均日产水平59.5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上半年产钢1.02亿吨,全年约2.1亿吨。
    2、钢材价格基本平稳,板材价格回落,供需大体平衡
    钢材价格经过1季度反季节上涨,现进入调整期。大量进口资源释放速度加快,薄板价格出现明显回调,6月上旬上海市场热轧薄板价格比3月上旬回落900元左右,冷轧薄板回落600元以上;中厚板价格基本平稳,回落100元左右;防治“非典”期间螺纹、线材流动减少,华东、西北价格稳中有升。针对一季度冷轧类薄板价格波动,有关方面加强了供需沟通和价格协调,国家也调整了部分进口钢材保障措施力度,镀锡板、镀锌板、硅钢片、彩涂板等短缺品种供需关系有所缓和。
    3、技术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全国1-4月连铸比94.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历史上较好水平,重点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9公斤标准煤,节能170万吨标准煤。钢铁工业1-4月销售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41.2%,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176%。重点钢铁企业产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15.3%,销售收入1787亿元,增长38.8%,实现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11%。货款回笼为95.6%,和去年持平;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增速和产量增速相当,同比上升16%。
    4、需求持续增长,进口钢材持续冲击国内市场
    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其中工业增长50.3%。1季度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3%,销售面积增长45%;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增长57%,出口总额增长33%。受需求拉动,1-5月份钢材表观消费量10142万吨,同比增长1753万吨,增幅20.9%,高于国内钢材产量增幅约4个百分点。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持续需求增长造成钢材价格走高,进而诱发进口增加,社会流通库存上升。1-5月进口钢材1502万吨,同比增长60.3%,净进口增长61.8%,进口钢材占国内消费量的12%,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上海、广州、江苏等钢材消费和集散地由于大量进口造成港口和社会库存较往年高出1倍。
    5、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生产增长过快
    分企业类型看,大企业生产集中度下降,宝钢、鞍钢、武钢等14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例44.5%,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比2000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以民营为主体的地方中小企业产钢比例10.9%,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近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河北、山东、江苏、河南1-5月份累计钢产量增长868万吨,占全国增量的61%,其中河北约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
    
    二、影响今后钢铁运行的主要因素及走势
    1、防治“非典”对钢铁工业产生影响
    4月份以来,随着全国防治“非典”工作的展开,各级政府全力以赴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从产量角度看,钢铁生产直接受到的冲击不明显,但潜在和连锁影响需要关注。
    (1)人员流动受阻产生连锁反应。紧急防治和防疫必须采取不同层次的隔离措施,造成社会人员流动急剧萎缩。从钢铁企业反映产品销售和物资采购困难,物资运输中验收、押运等组织协调难度大,技改项目国内外考察谈判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难于按进度进行,跨地区营销活动和新合同组织困难。由于原料订货周期较长,钢产量尚未充分体现非典影响。中央已采取措施,预计6、7月份以后人员和物资流动有所好转。
    (2)钢材消费结构可能发生变化。“非典”突然来袭,暴露了经济发展中社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扩大钢材消费空间有新的机遇。[1]基础设施建筑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医院、学校人员密度过高问题尤为突出;[2]公共交通标准低,设施和交通工具存在传染病扩散隐患;[3]居民住房结构不合理,单纯追求土地利用率造成通风和排污条件差;[4]民工等流动人群临时居住和工作环境恶劣;[5]社会公共卫生基础薄弱,传染病房及传染病医院、病毒检测实验室、隔离救护车等设施严重不足;[6]临床医疗防护手段落后,无创呼吸机、移动X光机硬件装备严重短缺。各级政府为扭转非典造成的被动局面,防患于未然,投资结构将有所调整,进而影响地区或行业的钢材消费结构。
    (3)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首先,防治“非典”纳入正常轨道,恢复国内外人员流动,所需时间长短难于准确判断。其次,防止“非典”疫情出现反复和刺激经济增长措施之间仍有一定制约关系。第三,进出口业务所受影响有滞后性,能否恢复快速增长没有把握。乐观估计,三季度基本恢复正常,下半年各地区和各行业呈加快发展态势,“非典”对全年经济增长影响可明显减少。悲观估计,人员流动三季度不能明显缓解,目前生产领域基本正常局面难于维持,全年经济增长受阻不可避免。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基础尚未动摇。目前普遍认为,“非典”对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经济增长基础条件影响有限。基础建设和加工工业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其内在增长机制并未受到破坏,钢铁工业保持增长的基础条件依然存在。目前,各级政府和相关产业为抵消“非典”影响挽回损失,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对策。如:[1]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土地供给,重点是公共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方面。[2]扩大开放,加快落实对外和对内招商引资项目。[3]贴息降租,缓减免相关税收。[4]扩展营销,促进电子商务,调整营销计划重点,加强运行监测。[5]培育消费新热点,如汽车、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新型家电等。这些措施有利于下半年钢材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2、世界钢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钢材继续冲击国内市场
    前4个月世界钢产量增长8.7%,扣除中国因素后增长6.1%。国际钢铁贸易摩擦没有根本缓解,OECD钢铁会议关于减产和反不公平竞争的两大议题进展缓慢,目前正努力将反补贴内容纳入新一轮世贸组织谈判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心存疑虑,预计进展比较艰难。
    去年,美国、欧盟等采取了钢铁贸易保障措施,国际钢铁贸易形势突变。我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对热轧薄钢板、冷轧薄钢板、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片5个进口急剧增长的钢材品种,及时启动了保障措施,稳定了国内市场。但今年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控制力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5月24日2003-2004年度配额启动,将进一步加大钢材进口对国内市场压力,特别是板材价位很难稳定。为缓解轻工等部分下游行业压力,5月下旬商务部17号公告,初裁俄罗斯等四国和台湾地区冷轧薄板进口存在倾销行为,但暂缓采取反倾销措施;随即的18号通告,对保障措施涉及的4类52种钢材不再加征特别关税。
    综合以上情况,下半年进口钢材冲击难于消减。目前月进口钢材300万吨以上,预计全年进口将超过1993年的302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加上约400万吨的进口钢坯,钢铁产品进口量将增长2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一季度经销商突击进口造成钢材社会库存明显增加,4月份经销商抛售进口钢材库存回笼资金,直接造成市场价格明显回落。考虑到新配额启动后的集中进口效应,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不锈钢薄板等品种价格下半年受进口影响波动较大,因而进口商风险也较大。
    3、原料等资源紧张有长期化趋势
    今年原料、能源、运输等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今后也不排除资源矛盾在局部地区、部分时段和部分企业发生激化的可能性。原料、能源、交通等资源供给短期内难于快速增加,自然条件也限制了增长规模和速度。但是,需求拉动的生产规模扩张仍呈现强势,一季度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以上,资源条件紧张局面将长期化。
    (1)焦炭和焦煤资源紧张。目前钢厂采购焦炭到厂价格每吨1000元以上,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钢厂焦煤库存不足、品种失调,焦炭质量下降。1-4月重点企业入炉焦比和去年平均相比增加9公斤,喷煤量下降8公斤,鞍钢因焦炭质量下降生铁同比减产14万吨。
    (2)进口矿石价格和运费上涨。今年进口矿石价格呈逐月上涨态势,海运费已比去年初上涨1倍。4月份进口矿平均单价每吨29美元,比去年同期高5美元。预计受价格和运费综合影响,矿石到岸价格可达每吨30美元,加上关税和港杂费,进口矿石涨价幅度合人民币每吨50元左右(20%)。
    (3)生铁废钢价格暴涨高位盘整。目前多数企业生铁到厂价在1600-1700元左右波动,比年初高200-300元。国内废钢价格同比上涨约30%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废钢价保持每吨1500元左右,国际废钢价格略有回落,到岸价每吨170美元左右,比一季度低10美元。
    (4)铁路运输车皮紧张。近3年铁路货车增长量仅2%左右,低于货运量增长速度。企业反映部分区段矿石运输紧张,部分时段路局限装钢材发货困难,平板车矛盾突出。据了解,今年铁路增加了货车投运量,最近又调整部分路局货运计划指标,青岛港货运日装车量增长30%,湛江、防城港日装车量翻了一番,部分区段矿石运输有可能缓解。
    (5)电力供应趋紧。太钢等钢厂反映,部分地区出现限电现象,特钢企业电炉炼钢生产组织难度大。今后钢厂自备电厂或社会电厂和钢铁生产之间的供电供汽调度难度可能加大。
    4、下半年钢铁运行可能出现“两难”局面
    伊拉克战事和防治“非典”是影响上半年经济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中央政府的正确指挥下,各方面积极应对化解不利因素,目前看经济发展大局已定。下半年国内经济可能出现两种态势。一种是防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全年增长速度和往年大体相当,但比一季度略有下降,未出现实质性降低(即经济增长低于7-8%)。另一种是“非典”疫情出现反复,或出现其他突发事件,全年经济增长受到实质性影响。目前看,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钢铁工业保持运行稳定的难度均比较大。下半年经济增长恢复后,各地区和各行业出于挽回“非典”疫情造成的损失,势必加快发展速度,钢铁需求将产生叠加效应。原料、电力、运输等外部资源条件紧张局面势必加剧,煤电油运成本上升,进口继续增加,钢材价格波动加大。如果“非典”疫情出现反复或刺激增长手段未达预期效果,钢材需求增长速度绝对下降,可能造成企业销售困难,钢材价格大范围下降。因此,下半年运行决不能掉以轻心。
    5、钢铁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将发生变化
    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涉及的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三定”方案逐步明朗,内部分工即将到位,下半年将展开各项具体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政府和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干预关系,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承受市场压力,许多具体事项需要下情上达,进而形成支撑政府调控市场决策的反馈渠道。对钢铁企业来讲,生产规模大、资金周转量大、就业人员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交错于一身,保持和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决策及调控部门的关系十分必要。钢铁协会在沟通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无疑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中经济运行、生产条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资产管理、内贸外贸和投资环境等重大事项,仍需要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直接沟通渠道。从目前国家机构职能设置看,钢铁工业管理主体问题没有明确,今后如何理顺政府和协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将面临实践考验。如果出现职能、权力、权限和责任脱节现象,势必造成审批事项抢着管、解决困难处处推,近期运行调控和中长期规划脱节,企业、地方和行业发展目标产生矛盾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钢铁工业持续发展。
    
    三、钢铁企业今后需要重视的几个重点环节
    考虑到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的总趋势,钢铁企业在保持生产经营运行平稳方面需要牢牢抓住以下环节:
    1、巩固和完善钢铁企业自身生产运行的内在机制
    回顾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轨迹,绝大多数企业之所以能历经波折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因为从核心层面上大多数钢铁企业具有5个关键机制:
    (1)岗位核算为基础的生产成本控制机制。把抽象的市场竞争压力层层分解,转化为各个具体岗位职工的直接感受,依靠群众发现薄弱环节、挖掘潜力。这是钢铁工业学习邯钢经验的最大收获,也是钢铁企业产生应变能力的原动力。以岗位、班组、工序成本核算为依托,企业内部计量结算数据、消耗定额等基础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提升。
    (2)质量体系为特征的生产过程管理机制。近10年来,武钢、宝钢等多数大型钢铁企业以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建立符合ISO9000等国际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过去依靠人治的指令调度管理模式转变到法制化的作业协调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同时,企业管理层逐步从繁琐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主要精力投向把握发展全局、协调重大关系和统筹规划决策上来,使企业在大的发展方向上少走了弯路。
    (3)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生产工艺装备更新机制。钢铁工业并不像一些人宣称的那样是夕阳产业,恰恰相反,钢铁企业以宝钢和国内外先进企业或工艺为参坐标,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传统工艺技术,特别是坚持精料方针,淘汰平炉,推广溅渣护炉、连铸、连轧等工艺,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大量应用智能化检测传感器和计算机过程控制、建立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给钢铁工业带来新的活力。
    (4)现金流动为标志的的生产经营运作机制。现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钢铁企业在困难中挣扎后得出的结论。鞍钢等一批老企业转变观念,紧紧抓住现金流动环节改革生产经营运行模式,把资金周转平衡特别是现金平衡作为评价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根本标准,抛弃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赊销赊购、盲目负债等短期行为,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正因为有这个基础,当一些企业获得国家债转股政策支持后,资产负债结构才可能继续优化,长期保持内在的发展活力。
    因此,今后无论市场竞争中出现什么复杂情况,钢铁企业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以上4个机制,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促生存。
    2、建立系统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近年来钢铁工业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虽明显下降,但停电、停汽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洪水、地震、台风、寒潮、高温、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泥石流滑坡造成的运输中断等,给一些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意外风险。今年全国防治“非典”的过程再次提醒我们,及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是保持企业生存能力的重要工作。钢铁企业应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借鉴其他行业经验,根据事故、灾害、案件、事件等不同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影响范围制定不同类型三级(一般、重大、特大)预案,明确紧急指挥协调机构、职责、程序,以及人力物力资源储备和调配方案。在企业应对预案基础上,应当考虑建立行业重大事件报告制度、预案备案制度和行业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及时反映影响钢铁工业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
    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企业直接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政府调控经济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等间接手段,直接的计划指令性调控手段将被限制在极特殊的条件下和极有限的范围内。由于政府部门职能分工多次发生变化,与钢铁工业运行有关的法律、经济和行政调控手段的实施主体将出现多元化局面。钢铁企业要适应调控方式和体制变化,保持和政府部门必要的正常联系渠道,不但要重视统计报表、信息简报、报告请示等传统文件渠道,也要重视协会等中介组织渠道,还要重视电视、报刊等公开舆论渠道。今年初,家电、包装行业协会向国家有关部门公开反映冷轧板、镀锡版、硅钢片等产品供需问题,上海中华造船厂等企业通过中央电视台联合反映中厚板供需问题,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4、增强对原料资源的控制力,及早化解发展制约因素
    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矿石原料、能源(焦炭、电力)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紧张的局面。今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但取决于自身因素,也要受到资源等自然资源因素的制约。哪个企业对资源的控制力强,长期发展空间就大。当前尤其要重视:进口矿石的长期资源锁定和年度价格谈判,自有或本地区矿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煤炭行业合作或直接投资焦煤开发,进口和国内废钢资源集中加工利用,自备电厂和生产动力(水、电、风、汽等)的平衡关系,销售策略和运输方式的结合等等。
    5、深入研究钢材需求变化,开拓市场空间
    密切关注防治“非典”带来的钢材消费结构变化,从战略上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捕捉增长机遇。例如,积极发展功能结构灵活、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的钢结构建筑,开拓冷热轧薄板、特钢等品种新的发展空间。重视多种营销渠道建设。巩固长期用户直销渠道,开拓网上谈判签约等电子交易渠道,完善区域零售网络。适当扩大企业成品钢材库存准备金,发挥企业库存稳定生产、调剂余缺的积极作用。
    6、重视宣传钢铁企业和当地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从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公共税收、技术进步、产业配套等角度,宣传钢铁工业对当地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客观评价钢铁生产造成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树立钢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正确公益形象,使社会各个阶层彻底改变钢铁工业傻大黑粗、技术落后的陈旧印象。(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 周平 mysteel.com资讯部特约组稿,请勿转载)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26 141.35 -0.11
长材指数 04-26 158.74 -0.03
扁平材指数 04-26 124.71 -0.2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