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钢铁工业一季度运行特点、需关注问题及今后走势

分享到:
评论

一、生产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

1、钢铁生产继续增长,但增速趋缓,产销衔接正常

1-3月,全国产钢4833万吨,同比增长18.1%3月份日产水平55万吨,略低于2月,为年产2亿吨、增长10%的水平,增速有趋缓迹象。生铁产量4521万吨,同比增长16.4%;钢材产量5056万吨,同比增长16.6%

分品种看,除重轨外全部增产。其中:小型材173万吨、钢带增产172万吨、中厚板107万吨、薄板65万吨、优质型材61万吨、线材58万吨、焊管26万吨。

目前,重点企业产销衔接依然保持正常。1-2月实物产销率为99.6%;期末钢材库存303万吨,比年初减少2万吨;产成品库存资金占用同比下降5.9%。主要品种库存量基本平稳,小型钢材库存减少5万吨,冷轧板增加3万吨。

2、需求持续增长造成供需关系偏紧,钢材价格上扬后出现回调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2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出口交货值增长31%,消费钢材较多的加工和房地产等产业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受需求拉动,钢材消费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1-2月表观消费量3683万吨,同比增长714万吨,增幅24%,高于国内钢材产量增幅6个百分点。钢材供需出现了稳中有紧的迹象。根据价格综合指数计算,2月中旬比去年12月上升120元左右。主要是加工工业用各种板材价格涨幅大速度快,下游产业已表示难于承受。比较突出的品种包括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以及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等;而建筑用钢材相对涨幅小,下游产业反应不突出。

面对新的供需矛盾,政府、协会等有关方面加强了对供需双方的沟通和价格协调。3月下旬到4月初,钢材价格开始普遍回落。上海市场板材每吨回落幅度300元左右,建材回落100元左右。

3、进口急剧增长,国际市场价格上升

1-2月,进口钢材545万吨,同比增长95.3%。出口钢材92万吨,增长61.6%。净进口453万吨,增加231万吨、增长104%,由于钢铁保障措施在进口操作上实行“先到先得”的原则,进口商年初有突击进口的投机因素。去年列入临时保障措施但未列入最终保障措施的品种,年末集中订货,也造成年初集中到货。目前,列入保障措施范围的上半年进口配额即将用完,一般贸易进口速度可能趋缓。由于大部分钢材价格和国内大体相当,进口钢材对用户采购成本的调剂作用减弱。

4、原燃料涨价推动成本上升,对钢材价格有支撑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原燃料价格明显上涨。目前独联体进口生铁离岸价比四季度上涨20-30美元,方坯上涨50-60美元,板坯上涨15美元。华东地区每吨生铁成交价1700元左右,比年初高300元,有可能突破2000元;进口废钢到岸价格每吨180美元,华东重废钢价冲高到1500元后回落100元。进口矿石价格正在谈判中,据了解供方要求涨价10%,日本等需方要求不超过5%,预计上涨5%;运费受伊拉克局势影响,呈波动态势。目前华北地区焦炭价格每吨900-960元,比去年上半年上涨350元,可能超过1000元。焦煤、动力煤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受上游各方面涨价因素直接影响,高炉与转炉炼钢流程和电炉炼钢流程的生产成本明显上升。

5、企业经营效益良好

钢铁工业1-2月销售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40.4%;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249%。重点钢铁1-2月产值538亿元,增长17.3%;销售收入848亿元,增长43.7%,有钢材价格上涨因素;货款回笼98.5,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由于上游资源偏紧,煤炭、运输、电力、原料方面的应付账款将继续减少,应付账款569亿元,同比下降2%;应收账款432亿元,同比下降5.5%。银行长期借款1069亿元,同比上升2%,短期借款1051亿元,上升18%,与生产增长基本同步,反映生产流动资金仍然依靠银行贷款。由于一些装备改造占用资金,总体上现金流动仍然不宽松。

二、当前钢铁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

1、市场调节机制对钢铁工业的资源配置已产生作用

需求是影响去年以来钢材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政府没有施加任何干预。国家持续拉动内需的政策和加人世贸组织扩大开放的效应开始体现,随着内资和外资在生产领域投资的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打破了长期低迷的格局,普遍出现了需求主导的上涨行情,钢材也不例外。

需求引导的钢材价格波动机理是:(1)消费钢材产业(房地产、加工工业)持续增长,逐步消耗了库存供给能力,抵销了钢材生产供给的增长,打破了原有平衡关系,产生结构性和阶段性需求大于供给。(2)供需矛盾引发钢材市场价格上升,钢材流通商利润增加,流通商利润和钢厂利润比例发生变化;流通商一方面提高现有资源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增加可控资源(如库存),产生需求放大效应。(3)钢厂调整出厂价格减少流通商利润、增大生产利润;优势和劣势企业普遍盈利,同时增加生产,扩大生产利润总额;钢厂原料供应商也提高价格,要求重新分配利润。(4)流通商再次提高价格,追求原有利润水平,钢厂和原料供应商再次涨价重新分配利润。(5)经过若干涨价循环后,钢材价格超过最终用户承受能力,采用进口替代或减产、部分停产等方式压缩需求,需求量绝对或相对减少。(6)需求持续萎缩,流通商急于现金回笼,降低销售价格、减少库存,产生供给放大效应,加快价格回落;同时,减小或停止采购新的资源,为避免亏损要求生产者降价。(7)钢厂为保持连续生产,降低出厂价格,对价格回落起到推动作用。此时原料供应商并不急于降低原料价格,生产者利润迅速缩小,流动资金紧张。(8)经过若干降价循环后,市场价格趋于稳定,但钢厂资金流量萎缩,劣势企业退出,钢材供给绝对或相对缩小,对原料需求下降;原料供应商开始降低价格、减少供给。(9)消费钢材行业成本下降,逐渐恢复增长,钢材需求缓慢回升。

如果是生产供给引导型,价格波动机理则有所不同。主要过程是:钢厂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等技术进步因素造成生产成本下降、产量上升,行业内竞争激烈、价格明显下降,有劣势企业淘汰出局现象;消费钢材行业成本降低、扩张速度加快,钢材需求绝对增加;由此逐步形成需求和供给平衡,以至需求大于供给的格局。对劣势生产企业来讲,需求引导行情形成“先进后退”,供给引导行情形成“先退后进”。

2、出现了投资增长、规模扩张趋势

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高,钢铁企业在消化上游原料成本因素的基础上,盈利能力明显提高。资金状况好转,为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奠定了条件,同时也造成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张。当前钢铁投资的特点是:

(1)国有资本占主体的重点大中型企业,以技术改造、能力配套、挖掘潜力、产品提升和深加工为重点,基本方向是提高轧钢能力和产品档次,以此带动前部炼铁炼钢发挥潜力和提高单体设备规模。如建设中的宝钢集团的一钢热轧不锈钢和宝新冷轧不锈钢工程、鞍钢集团的彩涂板和镀锌板工程、邯钢集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扩建工程等,拟建设的有太钢集团的冷轧不锈钢工程,唐钢冷轧薄板工程等。

(2)民营或合资钢铁企业则以外延扩大再生产投资为重点,做法上采取扩大现有高炉容积、转炉吨位和轧钢配套能力,兼并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加以改造,在沿海地区筹建新的大型钢铁厂等。如山西海鑫先后建设了10801380立方米高炉、8090吨转炉;唐山建龙拆除小高炉、小转炉,建设了480立方米高炉、50吨转炉、700mm中宽热轧带钢。河北唐山地区的民营钢厂先后到陕西、山西、吉林租赁或买断原地方国营小钢厂加以改造。建龙正在宁波筹建600万吨级钢厂,海鑫在福建也计划筹建500万吨钢厂。据称,江苏、辽宁、河北、山西、广东都有民营资本筹建100万吨或更大规模的钢厂。

(3)在投资资金来源上,国有企业不再依赖于国家和政府投入,而是以企业自有资金、社会融资(包括外资)和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体。近年来钢铁工业设备和工艺技术逐步成熟,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成本控制方法有效,经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降低了投资门槛和风险。股市长期低迷,也造成钢铁工业对社会资金吸引力相对增强。

(4)无论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有很强的紧迫感,认为今后将面临激烈竞争,目前不抓紧改造,意味着将来首先被淘汰。所以,在投资项目水平上,国有企业一般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民营企业瞄准国内先进成熟技术。从另一角度看,钢铁企业投资方向集中在生产方面,没有出现盲目投资兴建“楼堂馆所”和房地产的现象。投资项目预计达产时间大部分分布在2004-2005年,由此估计最近3年具有年增产钢3000万吨左右的能力。

3、钢材市场供给增长不平衡,出现“三老”现象

一是民营企业“老乡”增长快。中小企业1-2月钢产量增长45%,远远高于重点企业15%的速度。其中,唐山建龙增产84%、津西增产90%。中小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由去年同期7.4%提高到9.2%。

二是国有企业中“老弟”增长快。14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2月钢产量同比增长6.8%,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比重点企业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其中,首钢减产11万吨、鞍钢减产9万吨、宝钢股份减产2万吨。14家企业占全国钢产量比例同比由53%下降到48%。

三是钢材消费中“老外”增长快。进口钢材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比例14.8%,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平均提高3.2个百分点。

4、国内外钢材价格已经接轨,中国消费影响加大

目前,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五分之一,钢材消费量占世界四分之一,加入WTO后对世界钢材供求关系的影响加大。去年国际钢材价格回升,美国采取201条款保障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但中国消费增长20%以上无疑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今年的国际钢材价格波动,和中国的需求波动有很大关系,日本、韩国、独联体、美国等在制定出口价格时,普遍注意到了中国市场价格。所以,国内钢材消费行业在国际市场寻求低价资源的行动,并没有得到主要钢材出口国支持。轻工家电和包装行业、机械造船行业中的非外资企业从而转向给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政府干预钢材价格。其实,1993年取消价格双轨制后,钢材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目前钢材价格没有垄断或合谋现象,政府没理由干预。

三、今后运行走势预测

1、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因素减少,钢材供求总体增长

目前世界经济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高于2002年,世界GDP有增长3%左右的趋势。但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仍未走出衰退,从长远观点看,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转移衰退、依靠军火工业强行拉动经济的一种方式。二是高度不确定性因素减少,伊拉克战局大势已定,世界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的可能性减少,战后重建和军备竞赛对经济有短期拉动作用。三是中国等国家引领的亚洲经济增长依然看好,消费能力增强。

美国钢动态公司估计,经过一年多的兼并破产过程,世界粗钢产能有所减少,去年下半年有效产能已基本释放,钢材产能利用率94%,生产增长难度加大,国际价格仍在高位区间。

2、国内需求基数增大后增速相对减慢,但增长格局不会改变

2003年中国经济总体将保持增长,国际钢铁协会预测中国2003年钢消费量为2.15亿吨,比上年增加2000万吨,增长10%,速度有所回落。作为世界产钢、钢材消费和钢材进口第一大国,影响需求的结构性因素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转变。预计今年趋势为:

――出口需求。虽然有专家认为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加入WTO后出口拉动作用减弱。但是,多年形成的中低档机电产品出口回落可能性不大,大量外资形成的出口生产能力将对出口结构产生影响,国内钢铁企业技术改造陆续进入受益期,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增强。从总体上看,出口带来的钢材需求是增加态势,速度不会有大的波动。

――投资需求。今年国债投资拉动作用可能减弱,但预计数量不变且到位早,民间投资、外资投入出现了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的态势,货币供应量没有紧缩迹象。16大和十届人大以后,政策更加稳定和开放,加工工业、小城镇建设和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钢材需求总量不会减少,部分地区还有所增加。

――消费要求。2002年住房和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今年上半年进入建设期的商品房用地去年已批出,城镇危房改造和农村建房基本上不占用新的土地,各地市政、社区和交通公共设施建设也较多。由于房地产投资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萎缩信号不清晰。预计住房和公共设施建设仍将保持增长,但结构有所调整。汽车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住房等公共设备的拉动作用逐步体现。

总体上看,今年建筑用钢材需求仍可维持一定规模,加工用钢材保持增长态势,钢板类产品总体上比较紧张。

3、钢铁生产增长弹性减弱,外部资源条件缓解困难

从供给角度看,虽然重点、地方、民营、合资企业具备增产2000万吨以上潜力,但现有设备开动率已经较高,增产弹性减小,特别是冷轧薄板和后续深加工材,如电机厂希望武钢硅钢生产线7月份不要检修。

从资源角度看,煤炭、运输、电力总体上不宽裕。目前焦炭、废钢和生铁价格的波动,已经说明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增量平衡关系十分脆弱。今年钢铁工业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有一定难度,煤炭(焦煤)、运力和发电量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资源将在较长时期供不应求,运输和用电高峰时段局部将出现恶化现象。

4、国际钢铁贸易环境紧中有松

自美国实施201条款以来,主要钢材消费国家对进口钢材纷纷采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钢材价格借势回升。出于多方面原因,美国等采取的钢铁保障措施不会提前取消,但也采取了排除部分品种的间接放松措施。多数产钢国家对目前价格比较满意,虽然仍具有一定生产潜力,但对增产和增加出口持谨慎态度。这些国家钢铁工业通过兼并重组,调整过剩生产能力已收到效果,目前价格十分有利,不愿增加生产打破平衡。但预计出口结构可能直接或通过一些发展中国家间接向中国这样的高速发展地区倾斜。

5、对市场变化的连锁反应要有充分估计

价格波动的中长期影响主要包括:(1)原燃料价格和质量对钢铁生产成本、资金回笼和还贷能力产生影响。(2)下游行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钢材需求将发生变化。(3)高价位诱发的投资热和重复建设加大结构调整的难度。(4)需求结构型矛盾和钢材高价位引发进口增加。(5)中间商库存变动对供需矛盾产生放大效应等。

6、国际和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有趋稳的基础

目前,钢材流通环节已经开始释放库存套现,国内价格进入波动期。但社会库存规模有限,需求将进入高峰期,国内运输、煤炭等资源可能有所缓解,国内和国际钢铁增产仍有一定潜力。预计国际和国内价格经调整后将趋于相对稳定,个别品种可能还有反弹。随着伊拉克局势逐步明朗,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减少,石油价格回落并带动其他原料价格下调,下半年国际和国内供需关系将有所缓和。

四、有关建议

1、国家组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方式方法必须进行调整,行业经济运行调控的任务目标将发生改变。

可以初步认为,促进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和短期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是行业经济运行管理的根本任务,工作基础是对长期供需总量和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工作重点是协调好“四个关系”:宏观经济目标和行业运行目标的关系,短期生产运行和长期发展的关系,钢铁和上下游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重点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形势分析判断要立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市场秩序中的监管地位。

调控手段要从直接干预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必须的间接运行调控机制、协调横向关系为主,切忌短期行为。重点环节是:(1)以企业准人和退出机制为重点,推动企业结构调整;(2)以产品标准、质量认可和更新机制为重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3)以生产装备达标和淘汰机制为重点,推动工艺结构调整;(4)协调国家或商业银行的鼓励和限制投资政策,促进企业布局结构调整;(5)协调国家进出口总量和进度的自动登记管理、关税和退税政策,促进市场供给结构调整;(6)协调原料、能源、运输等限制条件的紧急调度配置;(7)协调国际钢铁政府间合作事项。

2、从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需要出发,政府和行业应当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1)系统研究我国钢材需求规律和总量趋势问题,确定有效地引导钢铁工业发展重心向质量品种转移的中长期目标,避免发展的盲目性。

(2)重视钢铁生产外部条件建设。研究焦炭和焦煤出口管理、政策导向和贸易渠道问题,妥善处理焦煤和焦炭增加国内供给和适当出口的关系。当前重点要落实国内主焦煤和焦炭、运力、电力等有限资源如何优先保证重点大企业的具体措施,要制定限制一般小钢铁占用优质资源的具体政策。根本措施要加快行政和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向铁路运输、电力和煤炭行业流动,降低全社会发展成本。 

(3)重视铁矿石资源的经济安全。一是建立采购国外铁矿和废钢等原料的联合谈判机制,改变被动局面。我国铁矿石进口去年达11150万吨,但由于分散进口,在国际市场铁矿石期货和现货价格上没有发言权。二是加大国内铁矿山扶持力度。国内铁矿资源可满足国内需求的50%,但由于资源管理混乱,税赋政策不统一,行业管理不落实,限制了冶金矿山发展。必须稳定国内矿山规模,增强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重点矿山采取系统的扶植保护政策。三是着眼长期利益,制定鼓励企业境外投资矿山和远洋运输的政策。  

(4)国家应简化或取消对重点大企业规划项目的技术改造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加快短缺品种生产能力的建设,增加有效供给。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说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项目审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应当放手让大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

(5)加大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重点从土地使用、环境保护、银行投资和劳动保障等角度规范投资行为,增加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落实投资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制定钢铁企业担保投资项目的限额标准。

  (周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


  • 钢材价格指数
  • 情绪指数
综合 长材 扁平材
综合指数
长材指数
扁平材指数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综合指数 04-30 141.16 -0.01
长材指数 04-30 158.7 +0.15
扁平材指数 04-30 124.39 -0.16
品种 日期 指数 周环比
螺纹钢情绪 04-26 58.11 -10
热卷情绪 04-26 49.69 -4.74
冷卷情绪 04-26 47.66 -4.53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免费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我的钢铁手机版

查看地图详情

查看更多 行情地图

回顶部